Location via proxy: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首页
走进BioBAY
新闻中心
产业集群
产业生态
入驻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中文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A Global Biomedical Industry Cluster
构建
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新闻中心
24
2025-03
上市企业丨和铂医药:44亿美元!与阿斯利康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3月21日,BioBAY园内上市企业和铂医药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此次战略合作内容涵盖基于和铂医药专有的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在多治疗领域的多项目授权许可协议,以及阿斯利康对和铂医药的1.05亿美元股权投资。 根据协议条款,阿斯利康将获得两项临床前免疫学项目的授权许可选择权,并将提名更多靶点由和铂医药开发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阿斯利康可行使选择权以推进这些项目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战略合作初期将聚焦现有研发项目,未来还将继续拓展至更多项目合作。和铂医药将获得总计1.75亿美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额外新增项目的选择权行使费,以及最高达44亿美元的研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外加基于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此外,双方还可选择在未来五年内将更多项目纳入合作范围,并可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将协议期限再延长五年。 另外,阿斯利康还将认购和铂医药9.15%的新发行股份。 为了推进本协议下的合作项目及双方更多其他合作,和铂医药将在中国北京与阿斯利康共建一个创新中心。 王劲松博士 和铂医药创始人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与阿斯利康的战略合作标志着我们在推进新一代抗体疗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巩固了和铂医药在多特异性生物制剂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将我们在前沿药物发现领域的深厚实力与阿斯利康在药物开发方面的专长相融合,我们将共同加速为具有高度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患者群体开发变革性治疗药物。
查看更多
24
2025-03
映恩生物通过聆讯,即将港交所上市
3月2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BioBAY园内企业映恩生物通过聆讯,即将上市。 图片来源:港交所官网 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发创新抗体偶联药物(ADC),是全球ADC领域的关键领跑者。 映恩生物拥有自主研发的两款核心产品: (1)DB-1303/BNT323(靶向HER2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EC)及乳腺癌(BC))的ADC候选药物),正在进行两项注册性临床试验(一项全球试验及一项中国试验)及一项全球潜在注册研究,首个适应症(HER2表达EC)预计最早将于2025年向FDA申报加速批准,有潜力成为HER2表达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新治疗选择; (2)DB-1311/BNT324(靶向B7-H3癌症(包括小细胞肺癌(SCLC)、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及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ADC候选药物)。 除核心产品外,映恩生物还自主研发了: (1)五款其他临床阶段ADC(DB-1310、DB-1305/BNT325、DB-1312/BG-C9074、DB-1419、DB-2304),在广泛适应症中具有潜力,根据Frost & Sullivan,就主要适应症的开发进展,每款均跻身全球临床最领先之列; (2)两款双特异性ADC(DB-1418/AVZO-1418、DB-1421),预计将于2025年至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 (3)多款其他临床前ADC。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映恩生物有五项处于临床阶段的资产已获得美国FDA及中国药监局的IND批准,并在17个国家的230多个临床试验中心拥有七项全球多区域临床试验,其中四项与战略合作伙伴合作进行。 映恩生物在研管线 图片来源:招股书(过聆讯)(下同) 映恩生物打造了四大领先ADC技术平台: (1)映恩免疫毒素抗体偶联平台(DITAC),专有的基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ADC平台; (2)映恩创新双特异性抗体偶联平台(DIBAC),全球为数不多的双特异性ADC平台之一; (3)映恩免疫调节抗体偶联平台(DIMAC),全球极少数针对主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DC平台之一; (4)映恩独特有效载荷抗体偶联平台(DUPAC),全球为数不多的开发优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且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连接子-有效载荷复合物的ADC平台之一,以应对越来越多的耐药性及难以治疗的肿瘤。 迄今为止,映恩生物已与BioNTech(针对DB-1303、DB-1311、DB-1305)、百济神州(针对DB-1312)、Adcendo(针对其使用我们的有效载荷连接子就特定靶点做的ADC资产)、GSK(针对DB-1324)及Avenzo(针对DB-1418)等全球领先的合作伙伴订立数项对外许可及合作交易,交易总价值逾60亿美元,其中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收到约4亿美元。 2025年1月,映恩生物与三生制药订立合作协议,委任三生制药为其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的战略合作伙伴,以推广核心产品DB-1303用于若干适应症。 映恩生物融资情况 招股书显示,映恩生物自成立以来已完成4轮融资,总融资额约13.75亿美元,其资深投资者包括King Star Med、上海楹伽、Orchids、Golden Sword。2022年B+轮融资后,映恩生物投后估值(全面摊薄)为2.70亿美元。 此次上市,映恩生物计划将募资金额用于以下用途:(i)用于研究、开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即DB-1303、DB-1311);(ii)用于研发关键产品;(iii)用于为其ADC技术平台的持续开发提供资金,推进其他管线资产以及探索及开发新药物资产;(iv)用于运营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映恩生物财务情况 2023年、2024年,映恩生物收入分别为17.87亿元、19.41亿元,研发开支分别为5.59亿元、8.37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3.58亿元、10.50亿元。2023年,映恩生物实现经营利润7.81亿元。 映恩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其收入及营业成本增加,主要是由于2023年签订了多项对外许可及合作协议,研发开支增加主要是由于员工成本及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的数量及规模增加。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映恩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初始期限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及受限制现金为人民币14.36亿元。 映恩生物股权架构 招股书显示,由于(i) LAV USD为映恩生物主要股东,及(ii)创办人控股公司由映恩生物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朱忠远博士全资拥有,故LAV USD及创办人控股公司将为映恩生物关连人士。 朱忠远博士,为映恩生物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亦担任多家附属公司的董事及管理职位。朱博士于2024年8月12日调任为执行董事,主要负责映恩生物战略愿景、企业管理及业务规划。朱博士是中国生物技术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人脉广泛,拥有深厚的科学背景和商业头脑。其在生物技术创业及风险投资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2020年7月,朱博士获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选为「苏州工业园区第十四届金鸡湖科技领军人才」。
查看更多
18
2025-03
刘勇军:国产自免大药指日可待,小路生物既是带徒弟也做真创新
近日,BIOCHINA2025在苏州工业园区隆重举行。在活动首日的开幕论坛上,日前于BioBAY园内成立小路生物的刘勇军教授参与对谈环节,就中国自免疫领域药物发展、自免药物创新及出海的前景等话题发表了观点,并阐述了创立小路生物的心路历程,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01中国早研效率全球第一 国产自免大药指日可待 2024年,全球畅销药Top10中自免药物占据三席,且增长趋势明显:赛诺菲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销售额达14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3%;艾伯维瑞莎珠单抗(Skyrizi)和乌帕替尼(Rinvoq)分别销售117.18亿美元和59.71亿美元,且涨幅都在50%以上。然而在自免领域,国内却始终缺乏一款重磅大药,但刘勇军教授对此较为乐观。 图片来源:动脉网 刘勇军教授认为,自免领域机制、靶点、适应症众多,这对药企早研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在某种机制或某个靶点上取得突破,前景将会非常可观。而在早研能力上,他从自身经历谈到中国企业目前全球第一的惊人效率:“我在赛诺菲的时候,我们早期团队有2500人,一年的投入是10亿,从Design到CMC Delivery,可以做8个药上临床。而在信达生物的时候,我们的非临床团队不到200人,经费不到1亿,但每年也能做8个药上临床。”据刘勇军教授计算,中国Biotech做早期研发的效率约为欧美公司的14倍。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全球第一的早研效率也正是近年来国产药物频频出海的原因之一,而创新管线想要获得认可,自然也需要具有优秀的创新能力。具体到自免领域,仅以刘勇军教授发现的、近年火热的TSLP靶点来说,恒瑞医药的shr-1905注射液出海美国,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付款最高达10.25亿美元。而就在BioBAY园内,今年1月,和铂医药参与开发的HBM9378/SKB378全球权益授权给Windward Bio,首付款4500万美元,总额最高可达9.7亿美元。 在惊人的早研效率和自免产品的创新实力加持下,何时能够出现国产自免大药?刘勇军教授的回答是“Anytime”。 02自免药物应迭代创新 基础研究是突破关键 由出海例证谈到创新能力,刘勇军教授分享了一则小故事。他提到曾有组内的科学家想要做原创靶点,找到他详谈,表示这是全世界没人做的独创靶点。刘教授笑答:不是没人做,是人家都不想做。 “单纯的追求原创,起码在自免这个领域里面已经过时了,现在讲的都是迭代创新。”刘勇军提到,目前免疫领域的这些原始分子,大多数都是数十年前发现的,例如他20年前所发现的TSLP、OX40靶点。而同样的靶点里可做的文章其实非常多,也正因如此,他可以在阿斯利康、赛诺菲及信达分别推进三款不同的OX40药物进入临床。目前,依从性(给药频次、方式)和有效性的提高成为仍是自免领域药物的开发的主要方向,成熟靶点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体现在临床效果上,会给新靶点产品带来更高的基准值和挑战。 TSLP在研管线概览。图片来源:华福证券 突破从何而来?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刘勇军教授认为,虽然目前基础研究已经有了许多成果,研究的越深,就越会发现未知。单从分子、细胞的角度而言,目前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全面,还想要发现新的免疫细胞是非常困难的,但在现有的细胞工作机制、免疫反应中各个环节的顺序、甚至众多分子在一个疾病中是如何配合的,类似这样的方面目前仍然有非常多的未知。甚至即便是目前已经研究出来的某种疾病所对应的分子,是不是就仅仅是单一分子的作用?参考我们免疫系统并不是单一细胞在起作用,这都是不一定的,这里面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机制研究的突破,可能就是药物迭代的突破。 03重新创业因妻子建言 小路的尽头是“精品店” BioBAY与小路生物项目签约仪式 自去年年底从石药集团离职后,刘勇军教授的动向一直为业界所关注。最终在今年1月份,刘勇军教授携小路生物落户BioBAY。“实际上去年我已经有(从产业界)退休的想法了,我就应了一些朋友的邀请,去清华、浙大等学校聊天讲课。但回家以后,我太太说你退休有点太早了,这样你的一些东西会被浪费掉。”刘勇军教授坦言,在自己的众多身份中,最自在的还是免疫学科学家的身份,于是他决定成立小路生物。 谈及命名,他回顾起了老电影中的场景。“一个小镇,镇上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家小店,店里有个掌柜,带着一批学徒,我就想在小店当个掌柜。”谈到小路生物的规划,刘勇军教授表示公司规模不会超过20人,且只做自免领域,而具体方向上仍在探索。 他认为自免已经是一个非常卷的赛道,已经参与做过两代自免药物的他想要静下来思考,找到一个可以解决现有药物诸如给药周期短这样痛点的方法,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所以他选择走一条小路。“小路可以让我从大自然得到一些启示,可以过小桥,可以蹚小溪,可以听鸟鸣,可以看炊烟,可以拜小庙。”新的方向需要沉淀下来思考,小路生物会做市面上没有人在做的新方向。出于“带徒弟”的考量,出于“带徒弟”的考量,“精品店”模式的小路生物目前招的都是年轻科学家,与年轻人相互学习是他非常享受的过程。如他所言“我学了一辈子免疫,越学越知道在免疫这个领域里面,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正是由一条小路不断前行,最终发现了美好的世外桃源,相信小路生物在刘勇军教授的带领下,定能够走出康庄大道,拥有豁然开朗的明天。
查看更多
17
2025-03
近亿元!爱科诺生物医药完成B+轮融资,加速炎症与自免疾病药物开发
近日,BioBAY园内企业爱科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科诺”)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所筹资金将用于加速针对炎症性肠病, 银屑病,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阶段的药物开发。 爱科诺生物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小虎博士表示:“爱科诺团队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为驱动的药物创新理念,专注于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未满足的病患需求。经过多年努力,多个化合物均处于关键临床试验阶段。感谢长期支持我们的新老投资人!特别感谢深创投领投本轮融资,晨兴创投持续跟投,感谢新的合作伙伴—领军创投、合肥创新投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我们服务患者的使命,早日将候选药物推向市场!” 爱科诺是一家专注于自主研发创新药的企业,核心技术是靶向"调节性细胞死亡与炎症"新药研发平台。爱科诺已有三款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包括: ● AC-101(选择性RIPK2抑制剂),源自公司的靶向“调节性细胞死亡”的新药研发平台。临床前研究表明,AC-101可有效抑制NOD-RIPK2通路依赖的炎症因子的释放,在多款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中具有显著的保护效果,拟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AC-101已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PK/PD数据。目前正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进行Ib期临床研究。AC-101于2024年12月获FDA批准开展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临床试验。 ● AC-201(选择性TYK2/JAK1抑制剂),具有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巨大潜力,已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的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已接近尾声。 ● AC-003(选择性RIPK1抑制剂),已在中美完成I期试验,目前正在开展针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Ib期临床试验。
查看更多
16
2025-03
中国首个IGF-1R单抗!信达生物信必敏®获批上市
近日,BioBAY园内上市企业信达生物宣布,其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重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信必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信必敏®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款获批的IGF-1R抗体药物,也是中国甲状腺眼病治疗领域70年来的首款新药,将重塑甲状腺眼病的治疗标准。 甲状腺眼病是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器官特异自身免疫性疾病,位居成人眼眶疾病发病率首位,在40岁-60岁年龄段尤其高发。甲状腺眼病的年发病率预估为16/100,000人(女性)和2.9/100,000人(男性),患病率为0.1-0.3%1-2。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该疾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甲状腺眼病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等临床表现,严重的可导致失明,对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中重度活动性甲状腺眼病的传统一线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突眼改善不理想,且存在激素相关的全身副作用等问题;二线治疗包括再次激素冲击或联合眼眶放疗或其他免疫调节剂,治疗效果难如人意。近期国内外多项临床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已将靶向IGF-1R的生物制剂列入甲状腺眼病推荐治疗方案中的二线推荐3-5,尤其对于合并显著突眼或复视的甲状腺眼病,靶向IGF-1R的生物制剂可作为首选5。 然而,直到信必敏®获批之前,全球仅有一款IGF-1R抗体药物获批且未在国内上市。海外IGF-1R价格高昂,患者一个疗程治疗费用约300万人民币。信必敏®作为中国首个获批的IGF-1R抗体,疗效优异,安全性良好,为甲状腺眼病患者带来了全新可及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价值。同时,相较海外IGF-1R抗体药物采用的冻干粉针剂,信必敏®采用经剂型改良的注射液水针,稳定性良好,成本、工艺简便性和依从性方面也具有优势。 本次获批基于一项在甲状腺眼病患者中开展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RESTORE-1)的研究结果。该研究于2024年顺利达成主要研究终点(点击查看原文),研究显示:采用信必敏®治疗24周时,患者突眼回退≥2mm的应答率高达85.8%,炎症和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研究治疗期间,信必敏®整体安全性良好。RESTORE-1研究结果在包括世界眼科学大会(WOC)、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等多个重磅学术大会亮相,行业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与期待这一突破性疗法的上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范先群教授表示:“甲状腺眼病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眶病,眼球突出是其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甲状腺眼病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外观,并可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当前国内甲状腺眼病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首选,其治疗对缓解眼球突出的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明显。靶向IGF-1R的生物制剂可以显著改善甲状腺眼病患者的眼球突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势必在甲状腺眼病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RESTORE-1临床研究的首要研究者,非常高兴的看到相关临床研究成果最终获得国家监管机构的认可;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更高兴看到中国首个甲状腺眼病新药获批上市。相信替妥尤单抗N01将为国内甲状腺眼病患者带来接轨国际的治疗方案,也期待替妥尤单抗N01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临床开发高级副总裁钱镭博士表示:“作为中国首个IGF-1R抗体药物和中国甲状腺眼病治疗领域70年来的首款新药,信必敏®的临床研发历程汇聚了国内眼科与内分泌领域权威专家的集体智慧,其成功上市不仅充分印证了信达生物在代谢及眼科治疗领域的创新研发实力,更体现了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本品临床价值与安全性的高度认可。此次获批是信达生物在重大疾病治疗领域取得的又一里程碑突破,将为国内患者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准治疗方案,切实解决这一长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面向未来,信达生物将持续深耕肿瘤、自身免疫、代谢及心血管、眼科四大治疗领域,践行‘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的企业使命,不断满足老百姓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服务更多病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