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晨曦微露,街巷还未从沉睡中完全苏醒,我便踏上了前往绍兴的旅程。怀揣着对这座江南古城的无限憧憬,心中满是期待。车窗外,景色如幻灯片般快速掠过,思绪早已飘向那充满诗意与历史韵味的绍兴。​
  抵达绍兴时,已是晌午时分。一顿充满绍兴特色的中餐,让味蕾率先领略了这座城市的风情。饭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前往联合国文化遗产地 —— 仓桥直街。踏入这条老街,仿佛瞬间穿越回了过去。以古城风貌为特色,以传统民居为主要内涵的仓桥直街,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它集居住、商业、旅游为一体,每一块石板路,每一座老房子,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不愧是 “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街边的小店琳琅满目,店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那份质朴与亲切,让人倍感温暖。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生活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鲁迅故里

  离开仓桥直街,我们迎来了一次独特的体验 —— 乘坐绍兴水上的士乌篷船,开启酒务桥游线之旅。从城市广场出发,随着乌篷船缓缓前行,“吱呀” 声在水面上回荡。船身窄窄,船篷低低,正如陆游先生所形容的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乌篷船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它不仅是水乡的交通工具,更是水乡的精灵与风景。划船的人熟练地用脚躅桨,两腿一伸一缩间,船在水面轻盈划过。沿途,宝珠桥、石门桥、酒务桥一一映入眼帘,河道两岸的粉墙黛瓦、垂柳依依,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水乡画卷。坐在乌篷船上,感受着微风拂面,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船在水上飘,如在画中游” 的惬意,仿佛自己也成了这水乡美景中的一部分。​

- 阅读剩余部分 -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古代劳动人民据此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然而,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包含着特定的风俗活动和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前往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接着焚化纸钱,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动地描绘出清明节的特殊氛围。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在每年的 4 月 4 日至 6 日之间,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之时,是人们春游(古代称踏青)的好时机,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直至今日,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依然盛行。

清明节-01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初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期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 阅读剩余部分 -

  如今,国家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国民健康极为重视,在帮助超重、肥胖人群科学管理体重方面可谓操碎了心。就拿饮食来看,以华东地区为例,当地主食多为大米,湖鲜、河鲜丰富,口味清淡,尽显东方健康膳食特色。在此基础上,一系列专为成人肥胖患者打造的食谱应运而生,它们遵循食养原则,巧妙搭配当地特色食材,既保留传统饮食风味,又科学控盐、油、糖。
  体重管理包含众多科学举措。在控制总能量摄入上,有多种依据不同人群需求的方法可选;饮食方面,保证营养均衡,严控三大宏量营养素比例,少吃高能量食物,倡导清淡饮食与科学进餐;运动坚持中低强度有氧搭配抗阻运动,作息保持规律;还能借助中医 “药食同源” 理论选食药物质辅助。
  国家期望大家能科学减重,稳步推进,设定合理目标,做好自我监测。不同人群在专业指导下,运用这些综合手段,逐步达成并维持健康体重,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1. 控制能量与合理膳食:可基于不同人群能量需要量等多种方式控制总能量摄入,实现能量负平衡以减重。同时合理膳食,保障食物多样、营养素充足,注意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及三餐分配,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膳食减重干预措施。
  2. 饮食选择与限制:少吃油炸食品等高能量食物,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饮食清淡,严格控制脂肪 / 油、盐、糖摄入,限制饮酒。
  3. 纠正饮食行为:定时定量进餐,规律饮食,重视早餐,避免晚餐过晚及夜宵。不暴饮暴食,控制零食饮料,细嚼慢咽,按蔬菜 - 肉类 - 主食顺序进餐。
  4. 运动与作息:坚持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运动原则,增加日常活动,减少静坐和视屏时间。保证每日 7 小时左右睡眠,按昼夜节律作息。
  5. 食养与药物选择:遵循 “药食同源”,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选择食药物质。
  6. 安全减重:科学减重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快减重对机体造成损伤。不同人群应在专业指导下减重,设定合理减重目标与速度,注意自我监测体重、食物摄入、身体活动及体脂率、肌肉量变化。

春季食谱1(总能量约1200kcal)
早餐 蒸山药+紫薯(鲜山药【毛重】*80g,紫薯【毛重】80g)
脱脂牛奶(200mL)
香菜水炒蛋(鸡蛋55g,香菜10g)
拍黄瓜(黄瓜80g)
加餐 樱桃番茄(80g)
中餐 杂粮饭(藜麦20g,薏苡仁*20g,大米30g)
蒜香草头(草头130g,大蒜5g)
春笋肉片(春笋80g,瘦肉15g)
盐水虾(明虾【毛重】50g,生姜*5g)
紫菜汤(紫菜【干】5g)
加餐 草莓(80g)
晚餐 燕麦饭(燕麦30g,大米30g)
清炒平菇(平菇【鲜】80g)
凉拌马兰头(香干10g,马兰头100g)
豆豉蒸鲈鱼(鲈鱼60g,生姜*5g,淡豆豉*8g)
西红柿汤(西红柿25g)
油、盐 全天总用量:植物油15g,盐<5g
备注 1.本食谱提供能量约为1200kcal,其中蛋白质62g,碳水化合物167g及脂肪35g;
 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约为: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53%,脂肪27%。
2.*为食谱中用到的食药物质,如山药、薏苡仁、生姜等。

春季食谱2(总能量约1400kcal)
早餐 贝果汉堡(鸡蛋50g,全麦贝果60g,生菜20g,西红柿30g)
酸奶(200g)
加餐 苹果【毛重】(100g)
中餐 赤豆小米饭(赤小豆*15g,小米10g,粳米35g)
清炒水芹菜(水芹菜120g)
香菇滑鸡(香菇【鲜】40g,鸡腿肉20g)
香拌牛肉(牛肉45g,香菜10g,小米辣3g,生姜*3g,洋葱15g,木
耳【干】5g)
昆布豆腐汤(昆布【干】*5g,嫩豆腐10g)
加餐 火龙果(80g)
晚餐 杂粮饭(黑米15g,粳米30g)
炒芦笋(芦笋100g)
荠菜蘑菇肉片(荠菜120g,口蘑30g,猪瘦肉30g)
菠菜蒸蛋糕(菠菜30g,鸡蛋50g)
竹荪黄瓜汤(竹荪【干】10g,黄瓜30g)
油、盐 全天总用量:植物油20g,盐<5g
备注 1.本食谱提供能量约为1400kcal,其中蛋白质71g,碳水化合物195g及脂肪42g;
 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约为: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53%,脂肪27%。
2.*为食谱中用到的食药物质,如赤小豆、昆布。

春季食谱3(总能量约1600kcal)
早餐 杂粮粥(酸枣仁*5g,黄豆10g,藜麦5g,糙米20g,玉米粒【干】15g)
脱脂牛奶(250mL)
水炒蛋(鸡蛋50g)
炒青菜(青菜80g)
加餐 桑椹*(90g)
中餐 红薯小米饭(红薯15g,小米10g,粳米30g)
清炒花菜(菜花130g,胡萝卜20g)
茶树菇老鸭(茶树菇【干】30g,鸭肉50g,生姜*5g,白果【干】*5g)
茄汁鱼片(黑鱼40g,生姜*5g)
平菇汤(平菇20g)
加餐 橙子【毛重】(90g)
晚餐 凉拌荞麦面皮(荞麦面皮【熟】110g,牛腱子肉60g,木耳【干】5g,
黄瓜100g,金针菇【鲜】30g,绿豆芽25g,桑叶【鲜】*15g)
紫菜虾皮汤(紫菜【干】5g,虾皮5g)
油、盐 全天总用量:植物油25g,盐<5g
备注 1.本食谱提供能量约为1600kcal,其中蛋白质81g,碳水化合物218g及脂肪50g;
 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约为: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52%,脂肪28%。
2.*为食谱中用到的食药物质,如酸枣仁、桑椹、生姜等。

  八十年代的粮店,宛如一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神秘殿堂,清甜的米香总是肆意飘散,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之中。扎得严严实实的麻袋,安静地躺在木质的木箱里,箱中的新米闪烁着柔和的象牙色光泽,那温润的色泽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馈赠。每当煮饭之时,袅袅白气裹挟着浓郁的米脂香,如同调皮的精灵,欢快地从厨房中弥漫而出。街坊四邻的鼻子仿佛被施了魔法,最为识货,那熟悉而诱人的香气,瞬间便能勾起人们心底对美食的渴望。那时的稻种名为 “老来青”,它是江南水田里经过岁月洗礼、自然选育出的珍贵品种。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沉甸甸的稻穗谦逊地垂在田埂之间,像是在向大地母亲致敬。它们不慌不忙,悠悠然要足足晒够一百二十个晴天,才肯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煮好的米粒颗颗油润透亮,仿佛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即便是隔夜的冷饭,也依然裹着柔韧的米芯,口感绝佳。​
  农技站那灰扑扑的墙上,“广积粮” 的标语虽已在岁月的侵蚀下略显斑驳,却依旧顽强地残留着,见证着往昔的岁月。而农民们,怀着对传统味道的执着与眷恋,偷偷在自家留出了一块宝贵的自留地。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他们摒弃了尿素的快速催长,只依靠着草木灰与塘泥这些最质朴的肥料。在他们精心的照料下,稻杆如同被注入了神奇的力量,奋力地蹿得比孩子还要高。秋收时节,脱粒机发出 “突突” 的轰鸣声,仿佛在奏响一曲丰收的赞歌。金雨般纷纷洒落的谷粒里,总是混杂着青壳蚂蚱,它们也像是在为这场丰收添一份别样的生机。这样收获的糙米,只需碾三遍便被仔细地装袋,米糠上的油星子牢牢地粘在布袋之上,用它来煮粥,煮好后便能在粥面上浮起一层金黄诱人的油膜,让人看了便垂涎欲滴。

米香渐远

  如今,超市里的珍珠米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颗颗晶莹剔透,宛如细碎的美玉。先进的电饭煲能够精确控温,却怎么也焖不出当年那令人魂牵梦绕的米油香。杂交稻种的出现,使得亩产达到了千斤之高,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然而,在追求产量的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被精准调配,科学的力量虽强大,却在不经意间抹去了那点带着自然野性、任性的糯软口感。在太湖边,有一位朴实的老农,他默默守着一亩珍贵的胭脂稻。霜降过后,稻穗红得夺目,如同一簇簇艳丽的珊瑚,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舂米的时候,整个屋子瞬间腾起粉色的霞雾,老农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骄傲的神情,他喃喃说道:“这,才是土地该有的脾气啊。”​
  时光匆匆流转,灶台上那曾经乌黑发亮的铝锅,早已被各种智能厨具所取代。这些崭新的厨具功能繁多,操作便捷,却唯独缺失了那股柴火燃烧时散发的独特香气。那股柴火香,如同一个时光的符号,永远地封存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或许,并不是米本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我们的舌头被太多纷繁复杂的滋味所宠溺,变得愈发迟钝,再也尝不出那缕穿越漫长时光、带着岁月痕迹的朴素清甜。

  深夜十一点,出租屋的顶灯在墙面上投下冷白的光圈。踮脚够吊柜顶层的调料盒,瓶瓶罐罐互相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指尖触到生抽瓶时,预料中的重量并未传来 —— 透明塑料瓶在掌心打了个转,倒出几滴酱油色的残影。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母亲发来的辣椒炒蛋食谱跳出对话框。划过时,"生抽" 二字被阴影吃掉了一半。案板上的杭椒堆成青绿色的小山,她抄起菜刀斜切下去,辛辣的汁水溅在手腕上,像一场没有温度的雨。
  蛋液在碗里打旋时,燃气灶的火苗突然窜起老高。手忙脚乱地倒油,蛋液入锅的瞬间发出滋滋的欢鸣。筷子在热油里搅动,嫩黄的蛋块像春天的云朵般蓬松起来。
  蒜末在锅底爆响时,杭椒段被铲尖挑起又落下。热油裹着辛辣气息扑上面庞,她忽然想起父亲总说的话:"工地食堂的师傅最会省调料,青椒炒鸡蛋能吃出红烧肉的香。"
  手机在灶台震动,母亲的视频请求跳出时,正用筷子夹起最后一块蛋。霓虹灯光透过纱窗,在瓷盘上投下斑驳的光斑。
  "没生抽就多放辣椒。" 母亲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你爸当年在工地都是这么吃的。"
  望着碗底被蛋碎擦得发亮的米粒,突然笑出声。窗外的晚风卷着远处烧烤摊的烟火气,把她的笑声吹得忽远忽近。案板上的杭椒蒂还沾着水珠,在月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杭椒炒蛋

-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