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那些主角的结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被写死,另一类则是退隐江湖。
《天龙八部》中,那萧峰是身处宋辽夹缝之中,又因自己挟持辽帝之举倍感愧疚,无颜立足于天地间,便选择自戕身亡,宋辽两国能归于和平,该归功于他。
(萧峰剧照)
《神雕侠侣》末尾,群雄虽是守住了襄阳,但在不久之后的最后一次襄阳大战,郭靖是以身殉城,无愧侠之大者之名。
除了萧峰和郭靖之外,其他的主角大多都是选择了退隐,或者是说金庸安排他们退隐,不过书中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既没有被写死,也没有退隐,而是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后才遵循大理皇室的习俗选择避位为僧,为何段誉会得到相对特殊的待遇?这事要从两个方面来说,其一是因为其他主角若不退隐,结局都会十分凄惨。
一、有历史原型的段誉
段誉这个角色相对于其他纯粹虚构的主角而言的确是有些特殊的,就因为这个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尤其是在新修版中,金庸特意加强了他与历史原型之间的关联。
原著道:“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正兴史称‘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为僧,传位于其子。段正兴之母姓名,史无记载,是木婉清、钟灵、晓蕾,还是别位嫔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一灯剧照)
历史上的段和誉(段正严)的儿子就叫段正兴,而后世武林中的一灯大师,也就是段智兴即是他的孙子,同时段智兴在提及自己先人的时候,也的确是提到了宪宗宣仁帝。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段誉的确是无法退隐,他一个皇帝,能退到哪去呢?但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二、其他主角的经历
先看看金庸笔下的其他主角到了故事末尾都是因何退隐的。
如虚竹,他身为逍遥派和灵鹫宫的主人,后世却不见这两个门派留存于世,说明虚竹当年在帮萧峰完成丐帮武功传承之后便退隐了。
(虚竹、无崖子剧照)
接着是杨过,他在书中的“十六年后”已是达到五绝级别的实力,而另外四绝的年龄都远高于他,可想而知,日后的天下第一必然会是他,他却选择与小龙女一同退隐。
再到张无忌,他虽只是明教教主,但自万安寺一役之后,他其实已是武林盟主般的存在,武林群雄,正邪两道几乎无人不听他号令,可他却是急流勇退,与赵敏一同归隐大漠。
为何这些主角都要在巅峰之时选择退隐?其实他们与段誉的区别绝不仅仅只是“是否有历史原型”之分,而在于另一点,不妨让扫地僧来告诉你答案。
三、扫地僧的说法
《天龙八部》中的少室山大战中,萧远山、萧峰父子与慕容博、鸠摩智、慕容复的大战一触即发,而扫地僧的出现是化解了他们之间的仇怨,萧远山、慕容博直接被点化,而在那之前,他是发表过一番关于“武学障”的解释。
(段誉剧照)
原著道:“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却也并非人人皆知,一个人武功越练越高之后,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方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诸般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扫地僧一点儿都没有危言耸听,他说的字字珠玑,那萧远山、慕容博的确是因为常年习武而身体各处不适,而鸠摩智则没听劝,后来到了西夏驸马大选之时,在那枯井中走火入魔,幸得段誉吸走他一身内力,否则他必定当场暴毙。
(张无忌剧照)
这便是问题所在,无论是虚竹、杨过还是张无忌,他们所学武功甚杂,并且都有极深的造诣,根据扫地僧的说法,他们自然也难免会进入武学障,继而走火入魔,可谁会想看那样的情节?所以对于主角们而言,退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而段誉就不会有这个烦恼,段誉从来就不是个爱习武的人,直至书末,他仍称自己“不会武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不过是触及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六脉神剑的皮毛,远远谈不上“熟练”,一个无心习武的人,自然不会进入武学障,他便成了唯一一位无需退隐的主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