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冕服係古時間代表得至高禮制嗰衣著體系,係皇帝嘚祭拜天地、宗廟、正旦、聖節等禮祀活動裡頭著嗰衣裳。完套嗰冕服主要含得冕冠衣裳(上衣、中衣、下裳)、袴、襪、舄、腰帶(革帶、大帶)、蔽膝、佩玉、綬、劍、圭等構件。冕服嗰「形制」依得佢俚嗰款式、色氣、大細,拕分成不同等級,形成國家嗰正式典章制度,箇就係「以禮為服制」。[1]

冕服

構造組件

編寫
檔案:Minchheu mienfuk.jpg
《明會典》記錄嗰冕服形制
檔案:十二文章 2.png
十二文章圖
  • 冕冠
    • 帽卷
    • 玉笄
    • 充耳
    • 天河帶
  • 衣裳
    • 交領右衽
    • 大帶
    • 革帶
    • 蔽膝
    • 紋章:日、月、星、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 赤舄
朝代 中衣 蔽膝 佩玉 大帶 革帶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製衣流程

編寫
檔案:Zui.png
冕服嗰製衣流程

冕服係搦纁色繒做嗰,祭服嗰做法係染起,接得織造繒。九職之嬪府會加工正絲,舞正嗰「素絲」拕擺嘚「典絲」許首。經過巾荒氏嗰練絲,素絲拕搦得染人上色,佢俚一般揀熱天嗰時間利用類染料染色,話係丹秫染液嗰效果上佳。等得冷天,絲拕搦還典絲,內外工接過素絲或彩絲開始織造冕服嗰布匹。質量上乘嗰玄纁繒經「典婦功」嗰手,拕搦得縫人,佢俚做正衣裳後再搦還典婦功。末後畫繢嗰畫工、繡工接手,嘚衣裳上繪製五色嗰十二文章。做正嗰冕服成衣拕弆嘚內府,司服會依得場合決定皇帝著衣嗰規格,佢搦冕服交把女御,由女御奉承天子。

形成演變

編寫

三代

編寫
檔案:夏禹王相.jpg
夏禹王著冕服相

中國嗰衣飾史歷史非常長遠。《易經》話「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黃帝始去皮衣,為上衣以象天,為下裳以象地。」箇下尋到嗰實物也證明許時間嗰華夏人具備做衣嗰能力,好似河南滎陽尋到哩5500年前嗰麻布同得淡絳色羅、紗、紈等帶色帶花嗰實物。等得禹,《論語》話佢「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即大禹不計算自簡嗰衣裳而著重公家嗰服制。商朝係有確切文字記載嗰朝代。《尚書》話「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等同證明冕服嗰確實存在。甲骨文裡頭也拕發現有「冕」字,係殷王嗰自稱。[2]

周朝係冕服正式確立嗰時代,後世話「尊古禮」都係意圖去還周朝嗰典章制度。《周禮·司服》搦冕服分做六款(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故係叫「六冕」。著得正冕服嗰有天子、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各級人員嘚重大祭祀場合,好似祭拜先王、宗廟嗰時間,得著自簡所屬級別嗰最高級別嗰冕服。

冕服嗰等級 人員嗰等級 冕服嗰章數 衣嗰文章 裳嗰文章
大裘冕 十二章 日、月、星辰、山、龍、華蟲 藻、火、粉米、宗彝、黼、黻
袞冕 九章 龍、山、華蟲、火、宗彝 藻、粉米、黼、黻
鷩冕 伯、侯 七章 華蟲、火、宗彝 藻、粉米、黼、黻
毳冕 子、男 五章 宗彝、藻、粉米 黼、黻
絺冕 三章 粉米 黼、黻
玄冕 卿、大夫 一章

秦漢

編寫
檔案:Gopanggodaitrung.jpg
五方五帝眾
 
劉備著冕服圖

「自秦滅棄禮法,先王之制靡敝不存,漢初猶服袀玄以從大祀。歷代雖漸復古,終亦不純也。」[3]周朝嗰禮制經過春秋戰國嗰禮崩樂壞、秦朝嗰尊法抑儒,幾乎冇盈幾多哩。秦始皇廢吥六冕之制,光著玄衣紺裳,「一具而已」。[4]玄色係緅色、緇色之間通過六染得到嗰赤黑色,紺色係帶麻麻子紅嗰烏色,佢俚象徵得天,係古人最推崇嗰色氣。

漢朝建立後,復古思想回潮。高祖劉邦即位後冇下子就頒佈《天子所服第八》,「令群臣議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5]賈誼也話「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貴賤」。公元59年,漢明帝確立漢朝全面嗰冕冠制度。「天子、三公、九卿、特進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七章,皆備五采,大佩,赤舄絇履,以承大祭。」[6]即箇時間嗰完套冕服含得冕冠、玄衣纁裳、赤舄絢履、佩玉、佩刀佩雙印、綬等內容。

唐宋

編寫

唐朝恢復過周朝嗰六冕制度,皇帝嗰服制規格甚至拕舞得更繁複,《舊唐書》記載「天子衣服,有大裘之冕、袞冕、鷩冕、毳冕、繡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幘、白紗帽、平巾幘、白帢,凡十二等。」《新唐書》哈添至十四等。[7]至於禮冠方面,唐朝皇帝一了哩戴通天冠,大祭司嗰時間才戴冕冠。

經過五代嗰亂世,宋朝力圖復還正統禮制,規定「大裘冕無旒,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前圜後方,前低寸二分,玄表朱裏,以繒為之。玉笄以朱組為紘,玉瑱以玄紞垂之。為裘以黑羔皮,領袖以黑繒,纁裳朱紘而無章飾。佩白玉,玄組綬。革帶,博二寸,玉鉤,以佩紘屬之。素帶,朱裏,絳純其外,上朱下綠。白紗中單,皂領,青褾、襈、裾。朱襪,赤舄,黑絇、繶、純。」[8]末後冕服變得更假華麗,「王洙奏:『天子法服,冕旒形度重大,華飾稍繁,願集禮官參定。』詔禮院詳典禮上聞,而禮院繪圖以進。因敕禦藥院更造,其後,冕服稍增侈如故。」宋朝對冕服嗰爭論故係有時間得持續幾十年不斷。

元明清

編寫
檔案:Gunfuk.png
明·萬曆皇帝嗰袞服式樣

蒙元以來,皇室一頭推行漢法,一頭維持蒙古作風,「隨時損益,兼存國制」。[9]冕服拕限定為皇室專用,含得冕冠十二旒、青羅袞龍服、緋羅裳、白紗中單、緋羅蔽膝、玉佩、大帶、綬、襪、履、靴、真圭等內容。元朝起,冕服開始使用一種叫「納石失」(nasij)嗰技法,即「織金錦」。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覺得五冕制度複雜傷哩,光揀出袞冕做為各類祭祀活動嗰正服。但明朝嗰冕服嗰上衣要莽過早以嗰規格,佢甚至遮得下裳,故係「今衣八章,裳四章,故衣常掩裳」。完套冕服嗰定制係:

衣、玄色。凡織六章。曰月在肩。各徑五寸。星山在後。龍、華蟲在兩袖。長不掩裳之六章。
裳、黃色。為幅七。前三幅。後四幅。連屬如帷。凡繡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為二行。米、黼、黻、為二行。
中單、素紗為之。青緣領、織黻文十二蔽膝、隨裳色、羅為之。上繡龍一、下繡火三、繫於革帶。
大帶、素表朱裏。上緣以朱。下以綠。不用錦。
革帶、前用玉、其後無玉、以佩綬繫而掩之。
圭、白玉為之。長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黃綺約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黃綺囊。藉以黃錦。
檔案:Ysk mienfuk.png
袁世凱嗰「冕服」

清朝係中國歷史裡頭唯一一隻徹底廢棄冕服制度嗰朝代。有人勸乾隆著漢衫,乾隆反得話:「我朝滿洲先正之遺風,自當永遠遵循」,下諭「衣冠必不可輕言改易,所願變葉子孫,深維根本之計,毋為流言所惑,永永恪遵朕訓,庶幾不為獲罪祖宗之認。」不過,乾隆「取其文,不必取其式」,接受哩冕服制度嗰十二章形式。北京故宮哈留得順治皇帝嗰十二章龍袍。[10]

中華帝國

編寫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建立中華帝國,恢復帝制。佢登基時間穿著嗰祭冠、祭服時常拕話係冕服制度嗰再生。但佢嗰衣裳實際係爵弁同得冕服嗰混合體,衣裳嗰用色、文章才係冕服嗰繼續。

等級差異

編寫

冕服會依得不同嗰場合有不共樣嗰等級差異,主要體現嘚冕冠上「旒」數量、長度,衣裳上嗰「章紋」嗰種類、隻數等內容。箇就搦冕服分做六級:

  1. 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所用,配十二旒冕冠,大裘、玄衣纁裳。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紋,下裳綉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紋,統共十二章,故係叫「十二章服」。
  2. 袞冕:王之吉服,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紋,裳綉藻、粉米、黼、黻四章紋,統共九章。
  3. 鷩冕:王祭先公、饗射所用,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華蟲、火、宗彝三章紋,裳綉藻、粉米、黼、黻四章紋,統共七章。
  4.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所用,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宗彝、藻、粉米三章紋,裳綉黼、黻二章紋,統共五章。
  5. 絺冕:王祭社稷、先王所用,配四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綉粉米一章紋,裳綉黼、黻二章紋。
  6.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時所用,配三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無章紋,裳綉黻一章紋。

周禮·春官·司服》話明不同等級嗰用處:「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小祀則玄冕。」不同等級嗰人也有級別嗰限制:「公之服,自袞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

大裘冕

編寫
檔案:皇-后 褘衣圖-《三禮圖》.jpg
《三禮圖》嗰皇帝、后褘衣圖

大裘冕係六冕制度裡頭至尊貴嗰衣裳,一般係搦材質上乘嗰黑羊羔皮做嗰。大裘揀烏色,係因為「取其與冕服玄衣相承」;[11]用羔皮,係因為羔羊「跪乳馴順」、「群而不失其類」。[12]

裘衣又拕分做好幾隻級別。依得穿著場合、人員身份、衣裳用途做工,裘衣拕分做大裘、良裘、功裘、廞裘四款。做為裘衣裡頭嗰至高等級,大裘光係做為天子祭天嗰時間著嗰祭服。《司裘》話「裘言大者,以其祭天地之服,故以大言之,非謂裘體侈大,則義同於大射也。」古時間諸侯不得祭天,天子不得搦大裘賞賜把諸侯。[13]

《禮記·玉藻》話「服之裘也,充美也」。大裘嗰外首得著裼衣,即「裼,謂裘上又加衣也」。[14]古人覺得文身盈充才克氣。有身份嗰人走門嗰時間不得光穿裘衣,故係《玉藻》話「表裘不入公門」。裼衣嗰外首哈有上衣,「與裘同色」,「當以袞龍十二章為襲」。[15]

十二文章

編寫
檔案:十二文章 1.jpg
袁世凱制定嗰十二文章團樣

《周禮》:「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文」係不同色氣嗰顏色交錯嘚一起,「章」係顏色好艷嗰紋樣。「文章」拕話嘚一起可以追溯到《左傳》嗰「昭文章,明貴賤」,《楚辭》嗰「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冕服上頭嗰文章係為得標明階級之間嗰等差,好似董仲舒話:「是以天下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勢位」。天子穿戴嗰係十二旒、十二章,「十二」係古人思想裡頭嗰至大之數。《尚書》就記載舜嗰時間,「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十二文章嗰排列分佈最早得到《隋書》裡頭尋到跡,「具依此,於左右髆上為日月各一,當後領下而為星辰,又山、龍九物,各重行十二。」末後歷代嗰記載著逐漸豐富,但各自有滴子不同。明朝嗰時間,十二文章嗰排列最終確定完備。1405年,永樂皇帝朱棣規定「玄衣八章,日、月、龍在肩,星辰、山在背,火、華蟲、宗彝在袖;纁裳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

文化意蘊

編寫

冕服制度嗰奠定係華夏人中央集權社會嗰象徵。各自利益集團形成差別等級、階層,承認自簡所屬嗰價值地位。天子通過箇隻等級秩序統治四方,佢嗰服飾搦佢同得別嗰社會人群區分開,係下底人不得僭越嗰規章。冕服係王公貴胄嗰專有服飾,不同等級嗰貴族又拕配以不共樣嗰冕服,皇帝也揸得出席場合嗰不同穿著相配嗰冕服。故係《後漢書》話:

夫禮服之興也,所以報功章德,尊仁尚賢。故禮尊尊貴貴,不得相逾,所以為禮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順禮也。順則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縟。故聖人處乎天子之位,服玉藻邃延,日月升龍,山車金根飾,黃屋左纛,所以副其德,章其功也。賢仁佐聖,封國受民,黼黻文綉,降龍路車,所以顯其仁,光其能也。

國外影響

編寫
 
日本孝明天皇嗰袞衣
 
越南弘宗嗰冕服

中國嗰皇帝早以會贈與冕服把外藩國王,為得顯示係真龍天子,得統帥四方。好似朝鮮古書《高麗史》等史籍裡頭,記載得1065年1370年之間,高麗國王、世子獲賜好幾到遼國嗰冕服。李氏朝鮮嗰時間,朝鮮嗰冕服等級拕明朝確立為國王著九章冕服,即:「上衣青色,裝飾五章,龍在兩肩,山在背部,火、華蟲和宗彜在兩袖,此三章每袖自上而下各三;下裳纁色,裝飾四章,藻、粉米、黼、黻,每章各二」,另有大帶、蔽膝、佩、綬等配件;王世子著七章冕服。20世紀初年朝鮮自立稱帝,故係改做最高等級嗰十二章冕服。

日本唐朝嗰影響至深,早到701年嗰時間,文武天皇就發布大寶律令,規定天皇嘚正式場合得採用十二章冕服嗰「袞龍御衣」。732年,冕服拕正式指定做皇帝至高禮服,佢嗰上衣含得日、月、七星、山、火、龍、華蟲八隻模樣,下裳含得藻、粉米、斧、黻四隻模樣。

越南阮朝時間,脫離中國影響建立帝國,皇帝嗰禮服體制也跟得改做至高級別嗰冕服。

內文註腳

編寫
  1.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2. 陳邦懷,《殷代史料徵存》,鄴中片羽三集卷。
  3. 《金史·輿服志》
  4. 《御覽》,六百九十
  5. 魏相采,《易陰陽》、《明堂》、《月令》。
  6. 《後漢書》,卷120
  7. 《新唐書》,卷24
  8. 《宋史》,卷151
  9. 《元史》,卷78
  10. 宗鳳英,《清代宮廷服飾》,紫禁城出版社,23-26頁
  11. 孫詒讓,《周禮正義》
  12. 班固,《白虎通》
  13. 周禮·《小宗伯》
  14. 《禮記》卷八,《檀弓》
  15. 孫詒讓,《周禮正義》

參考書目

編寫
  • 《中國歷代帝王冕服研究》,崔圭順,東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81111-296-2
  • 《冕服服章之研究》,王宇清,國立歷史博物館,1966年

外部鏈接

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