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眼镜老刘的个人博客!
跟着南怀瑾先生读易经Ⅱ--“时”与“位”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可这八个字里,最关键的两个,其实就是“时”与“位”。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里再三强调的。他讲得很直白:不论是科学、哲学,还是人生万事,《易经》归根到底讲的,就是“时”与“位”这两个问题。 ...
下棋
上班的路上,总能看到几位老大爷围着一张小木桌下象棋。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啪啪"声,谁也不服谁的嘟囔声,总让我想起已故的二伯和三爷,他们生前也极爱下棋。 ...
当GitHub二次验证丢失:我的完整恢复经历
数字时代的噩梦:当你精心设置的安全措施反而将你锁在自己的账户之外时,该怎么办?这是一次关于数字资产管理、备份策略和安全实践的深刻教训。 一、灾难降临:完美的安全闭环变成死循环 1.1 强制2FA时代的困境 随着GitHub强制实施双重认证,像大多数开发者一样,我选择了自托管的Vaultwarden(Bitwarden开源替代方案)管理TOTP验证码。这个方案看似完美——完全自主控制,既方便又安全。 ...
春天的味道
周日一早,我和老婆去菜市场买菜。春天的菜市场总是格外热闹,各种时令蔬菜争相上市,看得人眼花缭乱。 走到市场门口,看见一个老大爷蹲在路边卖白蒿。他卖的白蒿要比市场里头卖的要干净许多。老婆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蹲下去就挑拣起来。 ...
记录最近一些事暨除草贴
近一个月没有更新博客,主要原因并非全然是忙碌,更多是因为懒惰。更令人沮丧的是,NAS(网络附加存储)出现了问题,导致之前用Flatnotes写的几篇文章未能及时保存,最终丢失。尽管心有不甘,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现实。 ...
跟着南怀瑾先生学易经(一)
最近开始看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最早接触易经里的文字大概是初一学鲁迅的《朝花夕拾》里面有:“上九,潜龙勿用”,后来才知道这是易经里的文字。学易经,首先要了解“易“这个字在易经中代表了什么。南怀瑾先生包含如下三个方面:不易、变易、简易。 ...
正月里的灯笼
我站在二十四楼的窗前,望着城市上空此起彼伏的烟花。加特林等各种新式的烟花在楼宇间流转,却再难照亮记忆深处那盏摇摇晃晃的纸灯笼。 记忆中,过了年没多久姥爷总会从集市上带回两盏纸灯笼,一盏是给我的,一盏是给哥哥的。在我们这里,有姥爷给外甥送灯笼的习俗,灯笼骨架是用细竹条扎的,蒙着薄如蝉翼的红纸,底下缀着金黄的流苏,风一吹就轻轻摇曳,红彤彤的灯笼上画着胖娃娃抱鲤鱼、小兔子等的图案。 ...
《唐探1900》观影札记:在笑声与泪光中叩问历史
正月初五的影院里,我与妻子坐在银幕前,跟随《唐探1900》的镜头穿越到1900年的旧金山。这是一部女儿在正月初一观影后极力推荐的电影——她形容“既好笑又让人想哭”。观影结束,我深以为然。这部以悬疑探案为外衣、家国情怀为内核的影片,不仅延续了“唐探”系列的娱乐基因,更在春节档的欢声笑语中撕开了一道历史的裂缝,让观众在荒诞与热血中触摸到百年前华工的苦难与尊严。 ...
知之而后有定
最近开始读南怀瑾先生的《大学微言》,《大学》是四书五经的第一本书,是古代科举考试必备的课本,是曾子的学习心得论文。《大学》开篇就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儒道佛修行智慧的共通之道:从《大学》看内心修养的层次性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深刻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话,体现了儒家修身的层次性和系统性。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儒家的学问和实践,也深刻影响了道家与佛家的修行方法。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佛家则强调内心的清净与觉悟,二者虽在表面上有所不同,但都或多或少借鉴了儒家修行的步骤。本文将探讨儒家修行方法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其在道家与佛家修行中的应用与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