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陳玉女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中文摘要 嘉興藏刊刻是晚明清初佛教史上一大事,歷時近兩世紀,所涉刻經 場域 人力 物力 袊力之 源龐大,全叮僧俗等私人捐 助刻,規模 之大,為 昔之最 然叮於其耗時 耗袊 耗人力,也因此顯現整體刊 刻工程推動之不易及過程中遭遇不 遂之實 刊刻工程的不 遂或時而 停滯,當然含括諸呄複雜因素,本文則側重在究明跨越明清兩代的嘉興 藏刊刻事業,於鼎革世變之際,原是積極支援嘉興藏刊刻所需各 之極大宗的 源 南士族,因戰亂波及,致使無數士人身亡或家族面臨崩 散 遷徙 流亡之難,如是災難如何牽動著刻藏事業的進展,同時影響 對刻藏所能提供的心力 其具體狀況,乃透過幾個自萬曆年間刻藏伊始 即 大力投入嘉興藏刊刻,並持續至明叚或明清鼎革之際,以及於明叚 繼起關注嘉興藏的士人或士族案例,確 析其起伏變動之情,藉以進 一步掌握嘉興藏刊刻之所以費時或延宕甚久 乃至叙見全藏刻畢的可能 因素 關鍵詞: 明清之際、嘉興藏、士族、江南、佛教》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2018 年 7 月,頁 301-372 302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The Carving of the Jiaxing Edition of the Buddhist Canon and the Patron Families in Jiangnan Area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Chen, Yuh-ne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Abstract Lasting over two centuries, involving enormous manpower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involving a large area of activity, the carving of the Jiaxing edition of the Buddhist canon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Buddhist history. Further, this tremendous religious activity was solely supported by monks, believer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It was certainly not an easy task, especially during the period of political transition from the Ming to the Qing. In this period of political upheaval, those who supported the project of carving the Jiaxing canon included many powerful families in the Jiangnan area which collapsed or migrated. This led to a crisis due to the suspension of this religious activity. For the sake of creating a more accurate historical account, several such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03 supporter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utra carving in the Wanli period and from the late Ming are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Ming-Qing, Jiaxing edition of the Buddhist canon, powerful families, Jiangnan, Buddhism 304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一、前言 嘉興藏是以私人力量 起大規模刊刻大藏經的創舉,叮晚明四大師 之一紫柏達觀(1543-1630)及其弟子密藏道開 五臺 光祖;1521-1597 等,有 又呄所訛誤,為廣泛流通 生卒年不 ,同居士陸 於明藏版的經典流通不如前朝之盛, 方便攜帶閱讀研究,故 起私刻經藏事業 前後歷時之久,南北刻場輾轉之呄,以及所投注的人力物 ,為歷來之 最 其文獻史料價值,被喻為 明清禪宗史研究的 敦煌 現 ,是 明 叚清初的佛教史料大集 , 宋清之間收書最呄的一部大藏經 清佛教研究來說, 感珍貴 1 對明 不容欠缺 明北藏為 嘉興藏 正藏刊刻底本,據所載,稱萬曆年間倡議刻藏, 不數年間竟竣其事 2 依此敘述,似乎指嘉興藏完刻於萬曆年間 然據其压文獻記載,尚有萬曆叚年 治 2 年(1645) 褮熙 15 年(1676) 褮熙 16 年(1677) 褮熙 52 年(1713) 雍正叚年,或乾隆 49 年(1784)等 各種完刻年代之說 嘉慶 7 年(1801) 補刻嘉興楞嚴寺藏經目錄 ,被視 為 嘉興藏 收入經書的最終年限 凡此或許涉及 嘉興藏 正藏 續 藏 又續藏等各種版本收書之不同刊刻時間,但 嘉興藏 全藏完刻於 何時,仍舊眾說紛紜,莫終一是 這正顯示嘉興藏經歷極為複雜呄變的 刊刻過程 因此嘉興藏究竟完刻於何時,何以有如此不同的說法,探究 其 展背景與歷史因素,亦是解析明叚清初佛教社會文化的重要環節 之一 ………………………………………………………………………………………….. ※ 收稿日期 2017.8.24,通過審稿日期 2017.10.20 1 2 藍吉富, 嘉興大藏經的特色及其史料價值 , 佛教的思想與文化:吨 導師八 秩晉六壽慶論文集 ,臺北:法光出版社,1991 年,頁 262 釋鐵眼, 刻大藏緣起疏 , 鐵眼禪師遺錄 ,收入 黃檗鐵眼版一 經 ,日本 昭和癸 年(1953)黃檗山寶藏院刊本,頁 28 上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05 拙著, 明代佛門內外僧俗交涉的場域 , 第四章 五臺嘉興藏刊刻 緣起及其社會 源 第五章 南嘉興藏刊刻各階段的社會 源與願 求 ,以臺灣新文豐出版影吨的 明版嘉興大藏經 ,全 40 冊,收錄 497 種書類中經律疏及諸宗著述之每卷叚所附牌記,作為整理刻場 施刻 者 刻工 書工及校對者之裚域 佈,以掌握嘉興藏刊刻所需袊力物 的取得來源,及施刻者 施刻家族的動機和贊助的大致輪廓,可參見同 書圖一: 晚明嘉興藏南北諸刻場之社會 源 3 佈圖(1589-1644) 此 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卞起相關研究者的注意和參考,如北 故宮博物院 故宮學研究所章宏偉於 明代萬曆年間 南民眾的佛教信仰─以萬曆十 七至二十年五臺山方冊藏施刻文為中心的考察 中,提到有關嘉興藏於 五臺山時期的刊刻研究, 有不少精彩的論述,特別是陳玉女的 臺山嘉興藏刊刻緣起及其社會 源 ,從佛教社會史的角度著眼, 五 呄 新的見解,是一篇不可呄得的論述五臺山時期 嘉興藏 刊刻的論文佳 作,但叮於她僅以臺灣新文豐出版的 明版嘉興大藏經 為依據,…… 收經數量有限,是不能當做全本 嘉興藏 來對待 的確,拙著所依據的新文豐版並非全本 4 嘉興藏 ,故於上述議題 的探討,尚叙能竟其全面的觀察,有其疏漏待補之處 然叮於嘉興藏刊 刻何時畫下句點,目前學界尚無定說,雖然關注者較前漸增,各館藏版 本亦隨之陸續出現,但就各版本之比對,亦難以斷定有部全本或完整版 的 嘉興藏 刊行 像韓錫鐸據幾處館藏目錄核對後,指出 不是全 藏目錄,只是某一時期 行的目錄 , 種種情況說明, 嘉興藏 或 徑 山藏 沒有一次性 行過全藏,原來各寺院請的,都是不全的,全藏 ………………………………………………………………………………………….. 3 4 陳玉女, 明代佛門內外僧俗交涉的場域 ,臺北:稻鄉出版社,2010 年,頁 244 章宏偉, 明代萬曆年間 南民眾的佛教信仰─以萬曆十七至二十年五臺山方冊 藏施刻文為中心的考察 , 清華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5:31,2016 年, 頁 111-112 306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刻了呄少種佛教典籍,是個叙知數 5 按此一說,有著 嘉興藏 完刻,亦即刻藏工作叙畫上句點的意涵 但是否如此,還需更 叙 盡厉細 的相關文獻搜羅與翻檢比對,始能提出較有力的觀察,藍吉富亦指出 嘉 興藏 續藏: 完成年代,是很難斷定的 6 可見刻藏呈現複雜 呄變 與膠著的情形,其實際狀況,尚待進一步 實的梳理 為解明上述疑惑,本文試圖從明清鼎革的大變局造成社會震盪 人 群遷移及無數家族崩離,對嘉興藏刊刻的具體衝擊予以探究 據拙著研 究所知,自萬曆以來,尤其 刻,舉如浙 浙一帶,不少士族大家傾其家族袊力助 餘 杭 嚴 調 御 (1578-1637) (1583-1652)兄弟; 蘇吳 嚴武 (1582-1648) 吳承烈 吳瑞徵 周祖 周祝 周祗 周之 琦 周應驥 周應龍 吳士端 1691-1773,吳廷離孫子 氏 沈令譽 沈令行 嚴敕 沈令謨; 吳士彥 吳 蘇常熟嚴訥(1511-1584)之子嚴澂 (1547-1625) 嚴澍 嚴澤 嚴濟等兄弟; 蘇太倉藏書家顧紹芳 1592 年前後 顧紹芳異母弟即顧炎武(1613-1682) 祖父顧紹芾(1563-1641) 顧紹芬夫婦等顧氏家族的支助; 蘇金壇名門望族于玉立 于玉德 于 士鰲 于玉鳴兄弟等; 蘇丹陽賀學易 賀學仁 賀學禮等家族;平湖 陸光祖孫陸鍾 與其妻室李氏 側室王氏;安徽名寧縣金時 家族,含 其室人黃氏 子繼正 繼美 繼善 繼羲 繼英 繼昌,以及媳婦汪氏 吳氏 葉氏和女兒五弟 寶貝 寶弟 轉弟等諸呄家族的鼎力襄助,方 使嘉興藏刊刻能夠逐步推移 而本文所稱 南士族 的 士族 ,乃泛指地方上擁有學識能力 政治勢力 家族聲望和袊力的士人家族或士大夫家族,其間亦屬擁有明 ………………………………………………………………………………………….. 5 6 韓錫鐸, 重輯 嘉興藏 及叙盡事宜 , 刻本大藏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徑山 藏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2015 年 藍吉富, 嘉興藏 研究 ,刊於 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 , 相關知識 欄, 2017/10/25,http://taipei3.cbeta.org/jiaxing.php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07 清研究界所稱之地方厊紳或鄉紳的此一身份 7 誠如寺叭隆信指稱,近 世的士人或士大夫通過傳統制度的教育和學習課程加以養成,被稱為鄉 紳的人也是屬於士人或士大夫,因此也擁有同樣的學習經歷 8 隨著明 亡,不少上述士宦之家因之家破人亡 褮熙年間松 華 人朱溶述及其 父朱紹可所言: 遭明室喪亂……見諸老先生及士庶死於賊 甚呄,前代所叙及 9 死於清者 而褮熙二十五年(1686)朱溶學弟毛 齡(1623-1713) 為 忠義傳 寫序,述及朱溶 生當明季,目擊夫國家之故,北南喪亂, 有相繼而死其事者,每憶而書之,久之成帙,遂顏其編曰: 忠義錄 10 明亡造成人間亂離的慘劇,屢見史冊 者 逃者紛紛,如述: 清兵渡 者之呄也 當清兵南下渡 ,百官大奔 11 , 南士庶亡 ; 清師渡 ,是何死 12 從嘉興藏施刻者的裚域 叉來看, 南人士所占最呄,中嶋隆藏亦 確 指出,支持刻藏此事業者, 實質是,位在揚子 下游地裚的所謂 ………………………………………………………………………………………….. 7 8 9 10 11 12 賴惠敏, 士族的形成與興衰─若干個案的研究 一文,收入中央大學共同科編 吨 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的轉變與延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1 年,頁 377-438 賴氏此文雖叙明確界定 士族 涵義,然透過此文之研 究,可清楚了解士族乃涵括士紳 縉紳在內,本身具備學識能力之外,在政治 或經濟上也有其相當的勢力,擁有地方名望,足以左右地方 展 寺叭隆信, 第三章 鄉紳像の諸相 , 明代鄉紳の研究 , 都: 都大學學術 出版會,2009 年,頁 98 另,有關明清地方鄉紳與佛教的關係及相關研究,於 拙著 明代佛門內外僧俗交涉場域 , 第一章 緒論 中郪予以 述,頁 28-30 清.朱溶, 自敘 , 忠義錄 ,收入明. 垓,清.解瑤等撰,高洪鈞編 明 清遺書五種 ,北 :北 圖書館出版社,2006 年,頁 387 清.毛 齡, 忠義錄.敘 ,收入明. 垓,清.解瑤等撰,高洪鈞編 明清 遺書五種 ,頁 387 清.朱溶, 陳于階傳 , 忠義錄 卷 3, 明清遺書五種 ,頁 539 明.瞿共美, 五月清師渡錢塘 方國安降兵部尚書張國維死之.附 , 粵游見 聞 ,收入 明清史料彙編.二集 ,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年,頁 2134 308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南文化圈 13 當清兵叮北一路 南攻打,位在 南的 蘇金壇金沙 東禪青蓮社 金壇城西南顧龍山 武林理安常院 虞山華嚴閣 姑蘇兜 率駙 杭州徑山興聖萬壽禪寺 徑山化城寺 杭州寂照庵 嘉興府楞嚴 寺 匡山木石庵 一指庵 浙 嘉興三塔寺 徽州名寧縣海陽青淨禪林 等呄處嘉興藏刻經場,以及歷來較其压地裚提供甚為豐沛的刻藏人力和 袊力 源的 南各地,如南直隸應天府金陵 溧水 上元 蒲 松 府的松 吳 華 寧 句容 上海 雲間,蘇州府的蘇州 太倉 常熟 長洲 吳縣 崑山 姑蘇 虞山 鎮 府丹陽 金壇 徽州府徽 州 歙州 歙縣 名寧 祁門 婺源 新安 揚州府揚州 真州 常州 府無錫 武進 宜興 宛陵 徐州府徐州 陰 海虞 太平府當塗 州府青陽 安慶府桐城;浙 寧國府涇縣 敞德 嘉興府平湖 嘉興 檇李 嘉善 錢塘 仁和 秀水 海鹽 杭州府餘姚縣餘姚 徑山 紹 興府紹興 會稽 平 杭州府杭州 昌化 武林 寧波府寧波 四明 衢州府龍遊 湖州府長興 湖州 烏程 寧波府普陀山等地裚,如本文 圖一: 嘉興藏 南刻場 施刻者 刻工 書寫者 校對者的 叉 所 示,在明叚清初此一動盪變革時期,其遭受戰亂襲擊,導致眾呄 南士 ………………………………………………………………………………………….. 13 中嶋隆藏, 所謂万曆嘉興大藏經の刊刻と馮洪業の助刻活動 ,收入磯部彰編 東アジア出版文化研究 ,東 :二玄堂,2004 年,頁 71 關於 南 地 裚,學界有諸呄討論,舉如李伯重, 附錄一 南地裚 之界定 , 展與 制約-明清 南生產力研究 ,臺北:聯經出版,2002 年,頁 419-432;馮賢 , 緒論: 南的概念 環境與社會控制研究的界定 , 明清 南地裚的環境變 動與社會控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頁 1-13;陳學文, 篳路藍縷的 三十年-明清 南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收入王家范主編 明清 南史研究三 十年 1978~2008 ,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頁 3-5;范 金民, 前言 , 南社會經濟史研究入門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年, 頁 2-10;徐茂明等著,梅新林 陳玉蘭 總序 , 明清以來蘇州文化世族與社 會變遷 ,收入梅新林 陳玉蘭主編 南文化世家研究叢書 ,北 :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2011 年,頁 1-7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09 族的潰散與 離,叮此對嘉興藏刊刻事業的實質影響,是本文所欲關注 的課題 圖一: 嘉興藏 南刻場 施刻者 刻工 書寫者 校對者的 叉 二、清兵渡江與江南士族的離散 隨著清兵郒軍南下攻城掠地,明朝殘餘勢力節節敗退,前後於 南 和東南沿海地裚,建立維繫大約四十年極為脆弱的南明政權 而清兵的 渡 與南明政權的吩殆不安,對明清之際 南社會及士人紛擾動盪的影 響,學界 累積眾呄相關研究成果 舉如錢海岳(1901-1968)前後歷經二 十年廣蒐 料,窮畢生之力,於崇離可台三百年,即 1944 年完成 南 明史 一百卷,14修訂工作持續,直到 1968 年,文革開始,被抄家,修 ………………………………………………………………………………………….. 14 錢海岳, 出版說明 , 南明史 ,北 :中華書店,2006 年,頁 5 310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訂工作終止 叮原來一百卷增加至一百二十卷 15 自述撰著原則: 本史以南渡為斷,凡人事在崇禎十七年四月以前及三朝畔降諸 臣清史有其傳者, 不列,惟白文選之盡瘁勤王,錢謙益之響 應義旅,鄭芝龍 孫可望 劉進忠關繫隆 永 臺灣奿亡,貳 臣 逆臣傳於明事不 ,茲不得不為補傳 16 錢海岳撰寫時期,適逢中國遭受西方列強壓境及日本的侵華,故站在補 全明代後史以激起民族大義的觀點,進行南明史之書寫 謝國楨(1901-1982)亦因著前述南明史撰著時代背景,極為關注明清 之際的歷史研究與典籍之考訂 流人考 ,描述清初 其 明叚清初的學風 , (五)清初東北 為了維護它的統治政權把無辜的 民,硬加上罪名,拓荒流徙到東北去 17 的政策,亦深深牽動著 人的命運,迫使無數家族離散,過著悲苦的生活 Struve)的 南明史 The Southern Ming ,19 或抗清或屈從等種種面貌 20 南和河北的人 述清朝 18 南士 而司徒琳(Lynn A. 服 浙一帶,士庶 顧誠的 南明史 ,完稿於 1996 年,21史料 ………………………………………………………………………………………….. 15 16 17 18 19 20 21 錢海岳, 出版說明 , 南明史 ,頁 10-11 錢海岳, 義例 , 南明史 ,頁 8 謝國楨, (五)清初東北流人考 , 明叚清初的學風 ,臺北:谷風出版社, 1980 年,頁 117 謝國楨, (五)清初東北流人考 , 明叚清初的學風 ,指出清初士大夫被迫 流徙遼左,不外乎 一 治丁酉十四年(1657)科場獄案;二 清初史獄及文 獄;三 清初通海案;四 平定三藩案;五 治年間之朋黨案;六 雍正 間年羹堯隆科呄獄案 ,頁 122-123 Lynn A. Struve, The Southern Ming, 1644-1662,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中譯版司徒琳, 南明史 1644-1662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 年 司徒琳, 第一章 首次抵抗:洪光政權 , 南明史 1644-1662 ,頁 1-32;同書, 第二章 首次失敗:清朝 服長 流域 ,頁 33-58;同書, 第三章 第二次 抵抗:魯監國與隆武政權 ,頁 59-79 等 顧誠, 原版後記 , 南明史 ,北 :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年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11 22 扎實,被譽為 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 同時,又被評價為: 是顧先 生潛心研究十數年南明史研究的成果,是迄 峰 足 23 其压與本文討論清兵渡 造成 本文參考者呄,茲不一一贅述 當 為止南明史研究的最高 南社會動盪的海內外相關研究, 24 治二年(1645)四月十四日都鎮史可法叮白漢 洋 河退 至揚 州,閉城禦敵 四月二十五日清兵攻入揚州城,至五月五日,經過十日 間的屠殺,百姓悲殘萬狀,史可法幕僚王秀楚根據 其間 身所親歷, 目所親睹 ,記錄二十六日所見 載言: ………………………………………………………………………………………….. 22 23 24 顧誠, 南明史 ,封底 王鐵男, 以抗清鬥爭為主線的南明史研究新視角——評顧誠 南明史 , 湖 北函授大學學報 16,2015 年,頁 90 森正夫, 奴変と抗租:明叚清初を中心とする 華中・華南の地域社会におけ る民衆の抵抗運動 ,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社,1981 年;黃海章, 明叚廣 東抗清詩人評傳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岩見宏,谷口規矩雄編, 明 叚清初期の硏究 , 都: 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9 年;薛文郎, 清初 三帝消滅漢人民族思想之策略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年;小野和子編, 明叚清初の社会と文化 , 都: 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96 年;Lynn A. Struve, The Ming-Qing conflict, 1619-1683: a historiography and source guide, Mich: Published by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1998;趙駙, 明清之際士大 夫研究 ,北 :北 大學出版社,1999 年;岸本美緒, 明清交郫と 南社會: 17 世紀中國の秩序問題 ,東 :東 大學出版會,1999 年;吉尾寬著, 明 叚の流賊反乱と地域社會 ,東 :汲古書店,2001 年;趙伯遁, 秦淮旧梦: 南明興衰錄 ,濟南:濟南出版社,2002 年;丁志可主編, 明朝遺民的大清歲 月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 行,2008 年;白一瑾, 清初貳臣士人心態與文學 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年;馮玉榮, 明叚清初松 士人與地方 社会 ,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年;王成勉, 氣節與變節:明叚清 初士人的處境與抉擇 ,臺北:黎明文化,2012 年;南炳文, 南明史 ,北 : 故宮出版社,2012 年;匿本雅一, 明叚清初 , 都:藝文書院,2012 年; Harry Miller, State versus Gentry in Early Qing Dynasty China, 1644-1699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年等 312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滿地 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 行 過一溝一妪,堆尸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 塘為之平 至一宅,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從其後門直入,屋 妀深邃,處處 有積尸,予意此間是我死所矣 ……至夕,…… 躡足至前街,街中枕尸相藉,天暝莫辨為誰?俯尸遍呼,漠無 應者 ……城下積尸如鱗,數蹶,聲與相觸,不能措足,則俯 伏以手代步,每有所驚,即 地如殭尸,久之始通於衢 25 王秀楚目睹並親身遭遇揚州屠城的殘狀,百姓遂入煉獄般的惶恐與不 安,此一動盪,致使 富 巨室 潛遁压方,城中遂虛 治 二 年 (1645) 五 月 南 26 戰敗,透過世居徽州名寧的金聲 (1589-1645)傳記,看到徽州鄰近一帶之士家大族,遭受清軍渡 導致個人身亡 家庭離散和破碎的景象 27 襲擊, 金聲郪於名寧縣海陽清淨禪 林嘉興藏刻場叉施刻經,其家族於清軍南下時遭遇不幸 載言,同年五 月九日 南都破,宏光帝出亡,明禮部尚書海虞錢謙益率先降附 ,清 軍輕易進入 蘇地裚 南聞見錄 則記載五月十一日傳言弘光帝出城, 時隱遁 , 男女蜂擁出門,扶老攜幼者不可勝數 28 中文武一 十二日早開太平門, 驅川兵,當時: 阮大铖家被搶,馮可宗 陳盟 王一心 周之嶼 馮夢禎 蔣 鳴玉 張元始 姚士衡 沉應旦 吳希哲 陸康稽 葛含馨 ………………………………………………………………………………………….. 25 26 27 28 清.王秀楚, 揚州十日記 ,臺北:廣文書局,1966 年,頁 232-235 明.無名氏, 揚州變略 ,收入中國古籍整理研究會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6,北 :中國書店,2000 年,頁 20 清.朱溶, 張捷傳 , 忠義錄 卷 3, 明清遺書五種 ,頁 540 明.不著撰人, 南聞見錄 卷 1,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成都:巴蜀書社,1993 年,頁 111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13 羅志儒 黃哀赤 陳濟生 申縯芳 吳适 顧繹詒 隸廷煜俱 去,張捷 高倬 張有譽俱死 29 而韓菼(1637-1704)在 陰城 紀 ,稱五月十五日 匿王稱號于南都 , 大清兵南下, 連克淮揚,直抵 寧,匿王奔蕪湖 各書 民二 於門,爭持羊酒迎候 30 大兵至,士民 張岱的 石匱書後集 卷 5, 明 叚五王世家 也寫著: 此時清兵南下,淮 揚告急,……揚州一失,門戶盡毀;南京 一路,如入無人,馬士英攜家口輜重 歌兒舞女潛遁妩南 弘 光力追士英不及,誤走蕪湖,遂投靖南營內 31 上述清軍渡 後的戰況,據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 濟泰,原名馬 爾蒂尼;M.Martini,耶穌會士 以法語著 韃靼戰記 1654 年,翻譯 成英文,於倫敦刊出 ,提到揚州城時,衛匡國說: 韃靼屢次進攻都遭到激烈抵抗,損失了一個王爺之子 這座城 叮於忠于明室的大臣史閣老 史可法 防妁,但压雖擁有一支強 大成軍,最後還是失敗,全城被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殺 32 治二年 南薙髮令下,卞起士民抵抗 位在內外交通要衝的 陰,是 以南一劇邑 ,面對薙髮令施行時,於同年閏六月一日, 倡義 城 33 至八月二十一日 陰城遂,二十二日屠城: ………………………………………………………………………………………….. 29 30 31 32 33 明.不著撰人, 南聞見錄 卷 1,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112b 清.韓菼, 陰城 紀 卷上,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117 下 明.張岱, 明叚五王世家‧匿王世家 , 石匱書後集 卷 5,收入 續修四庫 全書.別史類 冊 320,上海:上海古籍,2002 年,頁 453a 衛匡國著,何高濟譯, 韃靼戰紀 ,收入帕萊匿等著 韃靼 服中國史.韃靼 中國史.韃靼戰紀 ,北 :中華書局,2008 年,頁 370 清.韓菼, 陰城 紀 卷上,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123 上 314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男女老少赴水蹈火 自刎投繯者不能悉記 內外城 河泮 河 孫 郎中妪 玉帶河 湧塔菴妪裡 教場河 處處填滿疊尸數 重,投四眼井者二百餘人 34 二十三日停止屠殺, 城中所 無幾,躲在寺觀塔上隱僻處及僧吨白等 共計大小五十三人 是役也, 城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 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 袋生黃毓祺也 35 國朝縣丞卞化龍命舁尸焚瘞浮屠吨白即 爲築萬骨塋屍骸露積者, 掩之 36 上孤忠錄 附明史 則記載此時: 八月二十一日,大清兵從祥符寺後城入,眾猶巷戰,男婦投井 滿 明遇用 舉家自焚,(閻)應元赴水被妜出,死之 訓導 馮厚敦冠帶縊於明倫堂,娣及妻王結衽投井死 里居中書舍人 戚勳令妻及子女婦先縊,乃舉火自焚,從死者二十人 37 而同年 閏六月十三日突入葑門 蘇州 ,一時洶洶,焚撫按府長 吳五署,巡撫避入瑞光寺,浮屠官兵奮勇殺出 ,抗薙髮魯之嶼 副總督,生年不 匿山 -1645 軍潰敗 蘇州城 六門堅閉,城中人死無筭 叙幾都督李公至,土國寶必欲屠城 於是盤門屠殺至飲馬橋, 督撫 懸示招安,周荃每左右之,全活城中人無數 另,嘉定一地至同年五月十三日 始聞維揚遂,留都不 的消息 嘉定城內幾股勢力趁機為亂,即同月: ………………………………………………………………………………………….. 34 35 36 37 清.韓菼, 陰城 紀 卷下,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148 下-149 上 清.韓菼, 陰城 紀 卷下,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149 上 清.黃明曦纂, 上孤忠錄 ,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167 上 清.黃明曦纂, 附明史 , 上孤忠錄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169 上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15 十五日邑諸生群集縣治,索廩糧鄉試條編盤費及私贐卷資諸雜 分毫不遂,攘臂大呼 奸胥因亂乘勢劫奪,城中鼎沸 …… 十四日安撫周荃單騎至邑,邑(頁 23)中搢紳 出避,百姓結綵 於路出城迎之 38 李自成部下李成棟率所屬,於豫親王兵下 南時降清,奉命鎮 吳 淞 李成棟軍隊所過城鎮,燒殺劫掠 搶取豪奪,同年六月二十六日 過 39 新涇鎮,縱火焚屋,雞犬悉盡 二十九日,成棟 邐以北 ,地方當權者 焚倉橋一帶民房 40 悉眾過東門,迤 七月初一日,成棟麾兵入 婁塘鎮, 肆行屠戮,共殺一千一百七十三人 41 而困 城內明叚將 黃淳耀 生年不 -1646 聽聞與李成棟內應者傳入 有 開門降,誓不 殺人 之語 或言大勢 去,宜為十萬戶生靈計 之榜文,悲働不 , 遂採堅壁清野之策, 遣人焚沿城一帶民居,煙焰漲天,累日夜不息 , 視城外曠蕩,鄉兵無一人至者 , 百姓掩泣相視,咸知必死無噍類 矣 42 李成棟至婁東 轟轟不絕 太倉 , 初三日會同婁東兵,盡銳攻城,砲聲 城百姓股慄色變,當事者懼 」43 嘉定城雖稱完固,仍抵不住清軍日漸集結而兵臨城下的砲火攻擊, 终夜震擄,地 天崩,炮硝鉛屑落屋上簌簌如雨,嬰兒婦女狼奔鼠竄 至初四五日,李成棟見 城者漸露疲態,攻擊越加急 而七月嘉定城 被攻破,其情據載: ………………………………………………………………………………………….. 38 39 40 41 42 43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1,收入中國古籍整理研究會 明清筆 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23-24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1,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31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1,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31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2,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33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2,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34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2,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34 316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辰刻開門,乃下令屠城 ……乞命之聲嘈雜如又,所殺不可勝 計 其懸梁者 赴井者 斷肢者 血面者 被砍叙死手足猶動 者 骨肉狼藉彌望 是,投河死者亦不下萬人 三日後,自西 關至萬隆鎮浮胔滿河,舟行無下篙處,白骨浮於水面坌起數 分 嘉定風俗雅重,婦節慘死者無數,亂軍中姓氏不傳矣 …… 崑山 嘉定雖被屠,大清兵業 解穀 爾時人心搖搖,日聚 街頭,聽不根之語,莫禎寧居 44 嘉定城破, 城中無主 ,又因嘉定與太倉人的衝突再度點燃李成棟屠城 的舉動 七月二十六日李成棟率兵長驅進入葛隆鎮, 肆行屠戮,流血 沒踝,遂乘勝屠外岡鎮 棟再屠嘉定,從之 富俱盡 46 二十七日浦喬 浦嶂為根絕後患, 力勸成 45 此一屠戮, 數十里內,無安居者 , 邑中貧 叙久, 遠近始薙髮稱大清 民 47 嘉定屠城,所遭受的迫害,據載: 是役也,城內外死者二萬餘人 搢紳則侯峒曾 黃淳耀 龔用 駚,孝廉則張錫眉, 士則王雲程,青衿則黃淵耀 侯元演 侯元潔等七十八人 其時孝子慈孫 貞夫烈婦 才子佳人,橫 罹鋒鏑者不計其數 謂非設縣以來絕無僅有之異變也哉 48 士家大族的離散與眾呄百姓的罹難,於上述 裡行間一一被刻畫而出 大約在嘉定遭逢屠戮的前後時間,即 地,南渡錢塘 治二年五月,清兵進入浙 ,迫使方國安降清,任總兵, 至婺,圍攻匝月,殺掠 ………………………………………………………………………………………….. 44 45 46 47 48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2,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37-38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2,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39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2,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40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2,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41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 東塘日劄 卷 2,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清 冊 54,頁 41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17 甚慘 ,直到 治二年 閏六月二十五日 49 其間, 浙東洶洶,餘杭鄉 紳 熊汝霖與孫嘉績密謀舉義抗清 六月十三日清兵至杭,九月十一日 杭州城遂,大約此時,載云: 大軍雲集 自起事以來,浙東蜂湧之將,不可勝紀 人盡招兵, 人盡派餉,甚且抄掠類聞,搜括殆遍 始猶取投北者括其 , 繼則富家大室及農工商賈之人,靡不推索誅求,題官送劄之 類,種種惡套,轉相效尤,日甚一日,愈競愈巧,愈出愈奇, 而諸營曾無厭足 50 清兵入城造成社會秩序的慌亂,而各方士兵趁亂掠奪民袊,加重失序狀 態 衛匡國目擊此時杭州城的樣子,寫道: 杭州是浙妩的首府 城內有很多撤退至此的中國殘兵,既有一 般的士兵,也有不少將官及官員,压們決定在此另立新帝,即 潞王,出自大明 族 ……压即位不到三天,韃靼軍到來,…… 韃靼俘虜這個王子,立刻命令居民關閉城門……殘忍屠殺…… 驅逐和屠殺敵軍后,再凱旋入城,既沒有在城里使用武力,也 沒有橫施暴行 那座高尚城又因此得以保全 此城之雄偉 美 麗和富庶,我將另加描述,我是眼見為實,不信傳聞 我在 城住了三年 51 依照此說,杭州似乎在明清變革之際,沒有受到戰事太大的波及 或許 此乃就城又的硬體建設叙受重創而言 若就社會失序來說, 如前述 ………………………………………………………………………………………….. 49 50 51 明.瞿共美, 總兵方國安圍金華府 , 粵游見聞 , 明清史料彙編.二集 , 頁 2210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員會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 頁 324 上 衛匡國,何高濟譯, 韃靼戰紀 ,收入 韃靼 服中國史.韃靼中國史.韃靼 戰紀 ,頁 371-372 318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根據張岱(1597-1679) 遁庵夢憶 記載,明叚杭州西湖香又,因饑饉 戰亂,致使人潮鼎沸的又集機能走向停滯與衰退 其言: 西湖香又,起於花朝,盡於端午 山東進香普陀者日至,嘉湖 進香天竺者日至,至則與湖之人又焉,故曰香又 然進香之人 又於三天竺,又於岳王墳,又於湖心亭,又於陸宣公祠,無不 又,而獨湊集於昭慶寺 ……數百十萬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日簇擁於寺之前後左右者,凡四閱月方罷 恐大妩以東,斷無 此二地矣 52 但是,崇離 13 年(1640)三月,昭慶寺 生火災,載言: 崇禎庚辰三月,昭慶寺火 是歲及辛 壬午洊饑,民強半餓 死 壬午虜鯁山東,香客斷絕,無有至者,又遂廢 辛 夏, 余在西湖,但見城中餓殍舁出,扛挽相屬 時杭州劉太妁夢謙, 汴梁人,鄉里抽豐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詞饋送 53 自崇離十三年至十五年,昭慶寺的火災,加上連年飢荒 北虜侵擾, 導致香客斷絕 又集停擺 清兵的南下,更重創原 能 54 呈現疲態的城又機 而居住杭城士家大族不因清兵無大肆殺戮便消除面對亡國的恐慌 與無助,清兵入城致使杭人自絕於世,或避走压鄉,同樣湧現於史著 治二年閏六月初五日,山陰祁彪佳 命詞別宗親, 投於寓駙放生 養病里居 ,清兵抵浙,祁做絕 柳樹之陰 55 山陰劉宗周則於六月十三 ………………………………………………………………………………………….. 52 53 54 55 明.張岱, 西湖香又 , 遁庵夢憶 卷 7,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年, 頁 189 明.張岱, 西湖香又 , 遁庵夢憶 卷 7,頁 189-190 陳玉女, 流浪者之歌:明叚遺民.移民的寺廟記憶 ,上海:中國佛學院,北 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上海玉 佛禪寺合辦, 東亞寺院的社會性功能國際研討會:淑世超邁出世,紐帶呄過界 ——佛教與東亞宗教寺院的呄重社會作用與功能 ,2015/08/04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320 下-321 上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19 日清兵至杭州, 二十三日絕食,二十五日乘舟至,入鳳林,投西洋港, 救不死 遂詣辭先墓,暫息靈峰寺 清招聘,書辭: 大明孤臣某啟, 56 國破君亡,為人臣子,惟有一死 同年閏六月二十一日, 台州紳衿 士庶共推擁魯藩至紹興監國, 治三年(1646)元旦,為監國魯元年 57 張 岱也於此時,隨著南明政權移動,從杭州一路避走至蕭山,再到紹興西 白山等地 58 其子張鉽為定遠將軍陳梧所殺, 盡取金帛妻妾而有之 59 魯監國元年五月二十九日,清兵度 至,監國離紹興 抗清之士, 如蕭山翁遜見大勢 去,無 問向陳潛夫(1610-1646): 國尚可為乎?南北淪惡,不意又及妩東也, 欲何之 我將 以錢塘妩潮盪我鬱憤也 請先辭去,遂躍入大妩死 60 諸暨縣庠生湄 傅日炯 生年不 入 61 中而死 62 而死 -1646 ,劉宗周弟子,作絕命詞, 投 同鄉儒士傅商霖聞傅日炯死訊,卝以詩,最後 山陰文學范史直,負石投 不食 陳潛夫兵潰,作絕命詩, 同妻 妾孟氏賞月於 之孟家橋,兩夫人先聯臂而入於河,然後先生從焉 63 而浙東金華府則於七月十六日遭受清人屠殺,督師閣部朱大典力戰 而死 64 史載金華 城破,屠城,朱合家焚死 65 對此,衛匡國寫著: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321 上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325 下 明.張岱, 西湖香又 , 遁庵夢憶 卷 7,頁 189-190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324 上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327 下-328 上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328 上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328 下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329 上 唐.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 卷 15,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14,臺 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 年,頁 88 320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金華在圍城戰中使用大炮連續轟擊 後來韃靼人也從省城運來 大炮……叮此進入城內 压們滿懷 恨燒殺擄掠 城妁 朱大 典妁金華 在府宅里用一桶火藥炸死自 和全家 參看 南忠 記 …… 66 綜觀上述, 浙地裚因明清鼎革遭受戰亂襲擊,致使無數的士夫大 家 廣大的百姓承受諸般不幸,四處逃難,過著骨肉離散的悲苦歲月 如是的動盪,對照圖一所示裚域,對於萬曆以來 南地裚大力贊助嘉興 藏刊刻事業的支援網絡給予莫大的衝擊不言而喻 三、亂世中原護持刻藏士族助刻的賡續與斷裂 南士紳對紫柏尊者的推崇,延伸對紫柏倡行方冊藏刊刻理念的追 崇與奉行者,為數眾呄 極為尊崇,於 治十七年 67 自稱是紫柏在家弟子的錢謙益,對紫柏達觀 永曆十四年(1660)的 紫柏尊者別集序 說 到: 塚者之化去也,次年為萬曆乙 ,余夢至高山,有大和尚吩坐 巖端,謂是達觀塚者 恭敬禮足 ,指左方地命余坐,密語付 囑,戒以勿忘,涕淚悲泣而窹,距 將六十年矣 ……塚者之 文,一言半偈,稱性流出,如水銀撒地,顆顆 駚,……余雖 耄矣,猶願得而見之 歲在庚子,十一月長至後七日,來複之 ………………………………………………………………………………………….. 65 66 67 明.徐芳烈, 浙東紀略 ,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頁 330 上 衛匡國,何高濟譯, 韃靼戰紀 ,收入 韃靼 服中國史.韃靼中國史.韃靼 戰紀 ,頁 374 可參照陳玉女, 明代佛門內外僧俗交涉場域 , 第四章 五臺嘉興藏刊刻緣起 及其社會 源 第五章 南嘉興藏刊刻各階段的社會 源與願求 的相關整 理與討論,頁 141-265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21 日 虞山白衣私淑弟子 蒙叟錢謙益 焚香肅拜謹序 68 錢謙益(1582-1664)對紫柏的高度尊崇,轉而對刻藏一事的投入,不管是 撰擬刻藏願文 募疏 或撰文記錄刻藏相關人事,或校讎經疏,或助刻 等,無不積極襄助,對嘉興刻藏的重視與關懷甚深 有 於此,其 牧 齋初學集 牧齋有學集 等相關紀錄,是探索明清鼎革之際嘉興藏刊 刻之蛛絲馬跡的重要參考 觀錢謙益的 募刻大藏方冊駚滿疏 ,概述自紫柏達觀於萬曆三十 一年(1603)逝世後,近約六十年左右嘉興藏刊刻的人事變化,說道: 大藏之改梵夾爲方冊自紫柏塚者上首弟子宻藏開公始也 海內 鉅公長者主議,倡導者則有若陸莊簡公光祖 陳莊靖公瓉 東 溟先生管公志道 祭酒馮公夢禎 紫栢法眷誓願佽助者,嘗熟 繆叉衣希雍 金壇于比部玉立,曁丹陽賀氏 吳妩周氏 沈氏 刻塲初卜淸凉,後移雙經,旣而恢復化城 訂約化城貯板 楞 嚴 經者,中丞用先也 藏師遁跡紫柏示化六十年來物變錯愕 而經藏一燈相傳叙熄 69 錢謙益雖言: 藏師遁跡 傳叙熄 紫柏示化六十年來物變錯愕,而經藏一燈相 亦即自萬曆三十一年(1603)紫柏逝世,至 治十七年(1660), 近約六十年間遭遇人事跌宕 明亡清興的 物變錯愕 之大變局,然 經 藏一燈 猶叙熄 話雖如此,從眾呄相關記載來看,刻藏事業自萬曆至 治年間,雖叙因各種曲折而停歇,然期間刻藏深受 物變錯愕 之影 響,卻確然可見 ………………………………………………………………………………………….. 68 69 清.錢謙益, 紫柏尊者別集序 , 紫柏尊者別集 ,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3,頁 55 清.錢謙益, 募刻大藏方冊駚滿疏 , 牧齋有學集 卷 41,收入 續修四庫 全書 冊 1391,頁 405 上-下 322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首先,刻藏事業因紫柏達觀的死獄,以及負責刻藏大任的密藏道開 黯然離去而遂入困境,誠如僧永覺元賢(1578-1657)於 請方冊藏經記 中所確 指出的,压說: 惜當日任事者,唯法本 道開二師而 法本早 作古,道開 亦以病隱去,老人且以妖書之旤(禍)竟至長逝 而刻藏之緣, 遂乃中阻 後雖有繼之者,率不得其人 唯賴金壇諸金湯,稍 續刻之 然僅及十之六七,又不知完局當在何時也 70 此處清楚記載,刻藏事業因紫柏老人的逝世及其所牽動的人事變化,幾 使刻藏事業停滯 之後,端賴幾位護法居士,始得以賡續 參照前見錢 謙益所述,刻藏初始於紫柏達觀高徒密藏道開,參與倡導的在家居士, 有平湖陸光祖 五臺 常熟陳瓉 雨 太倉管東溟 1536-1608, 嘉禾馮夢離 1548-1605,志道 ;而立願助刻者,有常熟繆希 雍(1546-1627)、金壇于玉立 生卒年不 ,中甫 丹陽賀氏 吳 周 氏 沈氏等 志道 居士的助刻,無疑是刻藏得以持續的關鍵要素 根據臺灣國家圖書 館特藏組編,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子部 , 釋家類‧嘉興楞嚴 寺方冊藏經 ,整理成表一: 嘉興藏歷代各刊本施刻卷數 71 與表二: 明 清之際 南士族施刻卷數案例 ,72從中可細察嘉興藏各期施刻者施刻的 ………………………………………………………………………………………….. 70 71 72 清.釋永覺撰,清.釋道霈重編, 請方冊藏經記 , 永覺元賢禪師廣錄 卷 15,收入 徑山藏 編委會 徑山藏 冊 168,北 :國家圖書館出版,2016 年,頁 310 上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臺北:國家圖書館,2000 年,頁 1-669 總體合計 9434 卷 與國家圖書館藏本記載 9975 卷,相差 541 卷,乃因收錄的題記所載卷數叙完全, 影響到本文的統計,故表一中的 9434 卷只能當作參考數 ,觀其大略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1-669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23 狀況及其刊刻的卷數,以窺明叚清初政局的動盪下,施刻者投注刻藏心 力的起伏變動,及刻藏受時局所限之處 表一: 嘉興藏歷代各刊本施刻卷數 南明 弘 萬曆 天啟 崇禎 明 居士 卷 僧 3404 367 2021 243 45 28 112 2 11 48 30 76 289 卷 僧俗 卷 嘉興楞嚴寺 卷 徑山寂照庵 卷 10 代 不詳 合計 卷 223 295 32 6595 65 68 11 332 16 34 40 12 191 1 262 267 1 2 乾隆 897 40 化城寺 卷 清初 卷 屬性不詳 卷 合計 清初 順治 康熙 雍 卷 40 4 4 8 58 3 73 8 3638 398 2547 283 3 38 8 3 49 10 65 341 1 6 757 1322 75 657 1014 1 6 812 9434 表二: 明清之際 南士族施刻卷數案例 桐城吳用 卷 萬曆 天啟 崇禎 324 7 10 丹陽賀氏 卷 379 金壇于氏 卷 266 吳江沈氏 卷 90 吳江周祗 卷 卷 卷 7 106 10 代不詳 合計 卷 504 22 130 80 40 卷 5 58 1 134 卷 18 203 235 卷 152 15 15 13 216 10 245 111 1152 乾隆 568 28 18 卷 泰和楊仁愿 雍 341 卷 湖)馮洪業 泰和蕭氏 康熙 1 湖陸士龍 合計 13 卷 常熟毛晉(鳳苞) 當湖( 順治 80 吳江周麟趾 休寧金聲 172 104 明 152 791 111 228 76 22 2421 324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就表一所示,士家大族贊助刊刻之居士刊本 合男女信眾 ,萬曆 至崇離年間近半世紀,計施刻 6035 卷,若含入清以後之居士刊本,計 施刻 6595 卷,約佔九千呄卷的三 之二強,泰半刊刻於明亡之前,入 清之後明顯大幅降低 若對照表二所郑櫫 南幾位士紳家族於明叚清初 施刻卷數的起伏狀況,則得見萬曆期間,始終熱心助刻的士紳家族,進 入明叚崇離,或清初 治 褮熙年間,有的逐漸退場,不復見其施刻身 影 繼之,雖有新施刻的家族出現,但集 合刻的情形及嘉興楞嚴寺刊 本遠較萬曆時期大量增加 這意味著時局變動對原有的刻藏支持體系產 生衝擊 然具體狀況為何,以下將根據表二中的幾個士人家族助刻案例,觀 察其於明清鼎革之際個人或家族的遭遇,對嘉興藏刊刻所造成的具體影 響 而這些家族的選取,含括士人本身及其家族直接或間接表達對紫柏 達觀的尊從,進而贊助嘉興藏刊刻者,尤其自萬曆年間刻藏始,至明叚, 乃至清初等長時期持續助刻士族;其次涉及這些士人家族呄半與明叚清 初關注嘉興藏刊刻進程極為突出的錢謙益保有友朋關係者 希望借助錢 謙益的相關文獻記載,以及透過士人與紫柏達觀 士人與士人 士人與 錢謙益等呄層的師友 親友及友朋關係的解析,以窺明叚清初世變之際 嘉興藏刊刻支援網絡鏈結與斷 的大致輪廓 一 吳用先家族 根據表二顯示,桐城吳用先,施刻時間集中在萬曆年間,天啟 崇 離年間只見其零星施刻 明亡之後,叙見有施刻之記載 吳用先即是前 郑錢謙益所述: 紫栢法眷誓願佽助者 ,有 訂約化城貯板 楞嚴 經 者 的 中丞用先也 其 號本如,桐城人 恢復下院化城,歲施刻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25 藏銀一百兩 73 吳用先於刻藏伊始,即是支持紫柏達觀刻藏的重要在家護持者 其 於 題重興化城接待寺疏 中,自稱: 余從紫栢尊者游逾二十載 ,接 受諸般的搥杵磨練,最後達觀 以流通佛法付囑 ,即刻藏大務 是故, 吳用先 力於 悉心殫力,求刻藏之役 ,當刻場叮五臺山移至徑山時,更致 謀藏板善地,卜及化城 74 徑山志序 言: 達觀禪師昔謀刻大藏,易以書册,廣為流通 澹居鎧公承之, 與吳本如諸公,恢復化城寺貯此刻板,事甫就而入滅,任此志 者遂虗無人矣!75 吳用先於萬曆年間對刻藏的傾心投注,其情其景叮此可知一二 桐城舊耆傳 餘菴 卒於家 載: 司馬吳公,諱用先, 體中,一 本如,號 天啓二年(1622)被任命為薊遼總督,不久, 會璫禍起,致政歸, 崇離初,特賜贈廕祭葬 76 據此得知,吳用先當逝世於崇離 初年,但哪一年叙能確知,對照 成唯識論俗詮 卷 1-3 牌記: 皖城 77 浮渡居士吳用先捐俸奉刻 , 施刻年代僅見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 藏經 記載為 明崇離間皖城吳用先刊本 依此,只能推估吳用先當 ………………………………………………………………………………………….. 73 74 75 76 77 明.宋奎光, 外護.吳用先傳 , 徑山志 卷 11,收入杜潔祥主編 中國佛 寺史志彙刊 第 1 輯,臺北:明文書局,1980 年,頁 992 明.吳用先, 題重興化城接待寺疏 ,明.宋奎光 徑山志 卷 4, 中國佛寺 史志彙刊 第 1 輯,頁 410 明.黃汝亨, 徑山志序 ,明.宋奎光 徑山志 , 中國佛寺史志彙刊 第 1 輯,頁 36-37 清.馬其昶, 吳司馬廷尉傳弟三十六 , 桐城舊耆傳 卷 4,臺北:文海出版 社,1969 年,頁 185-187 明.釋明昱, 成唯識論俗詮 卷 1-3,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1,頁 27 中 42 中 55 下 326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逝世於崇離年間施刻 成唯識論俗詮 之後 吳用先去世後,乏後人承繼其志,協助 刻藏 事業 亦即吳用先 施刻之舉,隨其逝世而終止 根據同傳所載,吳家後代深受明叚 璫禍 及 鼎革 之害,明亡後,有流寓压鄉,甚遭橫禍者 吳用先之子吳日 暠, 官廕生,鼎革後,以枕藏唐王三詔,為家奴所首,被執,死於又 另一子吳日昶, 函三, 廕中書舍人,以璫禍起,告歸 流寓,每歲必一歸,省先墓 78 性至孝,雖 按吳用先生前對刻藏的積極推動與贊 助,其後人的遭遇,無疑帶給刻藏不小的衝擊 因此,入清之後不再有 施刻之餘力,可想而知 二 周安期家族 蘇州西山一帶是明清之際士人避難 交會之所,據 重 鄧尉聖恩 寺志序 稱蘇州西山是明叚清初士僧隱遁之所 載云: 鄧尉於吳郡西山中為最勝,而聖恩寺位其南麓,……而為選佛 之場,安禪證法之勝地也 嘉魚於崇禎初作宰吳妩,徵入為給 事中 明亡,棄儒冠隱匡廬南嶽間,後來靈巖頂禮弘儲,得承 吨記,為三峰漢月再傳弟子,世所稱黃蘖禪師者也 方嘉魚染 翰之年,正值贍部毘嵐之劫,修羅下降刹幢摧倒,而妩南半壁 歌舞湖山,鈎黨重興,淸流竄逐,積悴之士如蒼雪 咒林 月 函 大瓢諸老遂以吳山為棲遁之所 獨鄧尉弘璧少不涉世網, 以正覺闡大法,而與諸大德相投契 卽文文肅 姚文毅 劉大 參 蔡忠襄輩亦 推挹宗風,相與為世外之友 79 清楚得見,位於蘇州西山一處,即是吳山一地,是明叚清初僧俗士人隱 ………………………………………………………………………………………….. 78 79 清.馬其昶, 吳司馬廷尉傳弟三十六 , 桐城舊耆傳 卷 4,頁 187 清.金天羽, 重 鄧尉聖恩寺志序 , 鄧尉山聖恩寺志 ,收入 中國佛寺志 叢刊 冊 44,頁 1-2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27 遁棲息避難與交流要地 而錢謙益所稱: 紫栢法眷誓願佽助者 ,有吳 周氏,即吳 周季華,其子周安期與明叚清初蘇州這一帶的隱遁之士 亦互有 來 位居吳郡西山的鄧尉聖恩寺,據 寺志序云: 寺故有志, 吾邑鄉先生周安期永年所纂輯,而嘉魚熊開元所 定 吳 周安期, 名永年,與熊開元 錢謙益為友 錢謙益(1582-1664)的 周安期墓誌銘 寫道,周安期 家世奉佛 , 稟承父叔刻藏飯僧,誓終紫柏付囑,窮老 盡氣若營其私,蓋能以儒脩梵行稱其家風者也 80 周安期父親周季華, 長師事達觀可公 ,81與同鄉周叔宗為紫柏 高 足弟子 ,82其 復古剎,刻 大藏 ,立懺飯僧, 竭蹷以從事 密藏道開之 刻藏大願文 83 在 中,提到: 手卷奿之徑山,另錄此筴留吳妩周季華居士處,俟藏事告成附 刻藏緣起後,願力深廣,定有繼起肩荷者,無慮其不克終也 道開謹書為左券,本師和尚同開之 仲淳兩居士證明 84 按上文,密藏道開之刻藏願文手稿保 保 於徑山,另謄錄一冊交叮周季華 周季華於五臺山刻藏時期,被委以收訖刻藏捐 後,檢送至五臺 山之責,即僧密藏致 與吳 周仲大沈及菴吳孚泉三居士 信函中所提: ………………………………………………………………………………………….. 80 81 82 83 84 清.錢謙益, 周安期墓誌銘 , 牧齋有學集 卷 31,收入 續修四庫全書. 集部 冊 1391,頁 307 上-下 清.錢謙益, 周府君墓志銘 , 牧齋初學集 卷 54,收入 四庫禁燬書叢刊. 集部 冊 114,北 :北 出版社,2000 年,頁 641 下 清.錢謙益, 空一齋詩序 , 牧齋有學集 卷 20,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冊 1391,頁 188 下 清.錢謙益, 周府君墓志銘 , 牧齋初學集 卷 54,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 冊 114,頁 641 下 鏡花頭陀中衍記錄, 刻藏大願文 ,明.釋道開 密藏開禪師遺稿 上卷,收 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3,頁 3 上 328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妩城檀貲想 雲集,乞付認卿 季華,檢 來山 自後每歲所 供惟在三大士,不違時失,候收,付認卿 季華兩居士,以候 山中人遲蚤詣彼索之,山中遣役或遲或蚤,蓋無定期也 85 錢謙益, 紫柏尊者別集序 弟子 同樣指出周季華等人為紫柏達觀在家執侍 其言: 金壇刻紫柏塚者全集, 行藂林 此外有錢啟忠集鈔四卷,陸 符心要四卷 按指禪師攜吳妩周氏藏本,乃塚者中年之作 白 衣弟子繆仲淳 周季華 周子 ,執侍左右 手自驒寫者,余 為會萃諸本,取全集所叙載者,排為四卷,名為紫柏別集 86 周季華尊崇紫柏達觀,並熱 護持刻藏志業,為其子周安期所賡續,郪 施貲助刻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 卷三十七之二,載有 周安期 陸嗣 哲 劉德嚴 王孟和 慧鏡,以上五名共助銀一兩三錢 87 然遭逢明 清鼎革戰亂, 亂後移家西山 ,此為前述僧俗之士紛紛避難隱遁之所 移入西山之周安期,據錢謙益形容, 與余執手噓嚱,酒半脫帽,垂頂 童然,肰顧影長歎,以謂老可踐而死可貰也 要能如 昔般投注心力或袊力於刻藏,恐非易事 88 而遭此難處的周家, 89 ………………………………………………………………………………………….. 85 86 87 88 89 明.釋道開, 與吳 周仲大沈及菴吳孚泉三居士 , 密藏開禪師遺稿 上卷,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3,頁 15 下 明.錢謙益, 紫柏尊者別集序 , 紫柏尊者別集 ,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3,頁 55 唐.澄觀撰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 ,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12,頁 239 清.錢謙益, 周安期墓誌銘 , 牧齋有學集 卷 31,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冊 1391,頁 307 下 明.釋道開, 刻藏大願文 , 密藏開禪師遺稿 上卷,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3,頁 3 上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29 三 葉紹袁家族 同是出身吳 望族的葉紹袁(1589-1648),是周安期友人,與其互有 來 同樣依從紫柏達觀尊者,郪贊助刻藏 根據葉紹袁自撰年譜紀載, 崇離九年(1636)六月,同吳茂台 周安期 沈君善 沈君服前 蘿陟崖撫卝碑,慨然典型不遠之思,寂照菴則大師藏經處也 照圖二 圖三 91 此處所稱大師,是指紫柏達觀 徑山, 捫 90 參 葉紹袁於崇離十一年 (1638)十一月上澣日,自述: 夢紫柏塚者過余,余亟迎入秦齋 師南面憑几坐,余拜几下 師為書二語,遂寤,忘其上句 92 紫柏出現於葉紹袁夢境之中,顯示葉紹袁對紫柏的擁戴與愛敬 其與友 朋一同上徑山寂照庵憑卝紫柏行誼,同周安期家族一般尊奉紫柏之法義 與佛教志業 ………………………………………………………………………………………….. 90 91 92 明.葉紹袁, 葉天廖年譜 ,崇離九年六月記載,收入 嘉業堂叢書 冊 1, 北 :文物出版社,1982 年,頁 38 作者於 2017/07/15-7/25,執行科技部補助專題移地研究,承蒙杭州徑山寺及法 幢法師的協助,始得 利考察徑山 嘉興 藏刊刻之相關遺址,於此特台致謝 之意 明.葉紹袁, 葉天廖年譜續 ,崇離十一年(1638)十一月上澣日記載,收入 嘉 業堂叢書 冊 1,北 :文物出版社,1982 年,頁 3 330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圖二:杭州徑山寂照庵嘉興刻藏遺址 圖三:明紫柏達觀塔遺址 作者攝于 2017/07/20 作者攝于 2017/07/20 葉紹袁接續談到: 叙幾,為四子世侗入郡學,從郡返,至妩干 適余初度日,諸 友醵金壽余,余不禎虛諸友意,共二十金,受之,姟刻藏經 因過接待招提寺,主希白為展師遺照,幸一瞻禮,恍如夢境 93 葉紹袁將友人為其作壽所籌湊餽贈的二十金,轉而作為贊助嘉興藏經刊 刻之用,以表達對紫柏達觀倡行刻藏的護持 明亡後,葉紹袁家族過著離散的流亡生活 於 治二年(1645),即 乙酉八月,見吳日生 沈君晦二師悉潰,遂盡率其子披剃入浙,號曰 桐華流衲,又號木拂 94 此即 可行日注 記載,值弘光元年(1645) ………………………………………………………………………………………….. 93 94 明.葉紹袁, 葉天廖年譜續 ,崇離十一年(1638)十一月上澣日記載, 嘉業堂 叢書 冊 1,頁 3-4 清.陳去病, 五石脂 ,南 : 蘇古籍出版社,1999 年,頁 292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31 八月二日,清兵南下,吳日生 沉君晦二軍潰散,葉紹袁眼見逢迎清軍 之士大夫行徑,深感不齒,矢志 游方外以遁,時八月二十四日也 次早二十五日拜別家廟,同其子世佺 雲期 期 世倕 弓期 前 世 星 駚通庵,將三個年幼孫子藏裙压所,駚通庵主 95 達元收留压們父子,告以 且再觀去就 仲日 世侗 開期 名祇敬 ,欲隨葉紹袁一同出家 而二十六日晚,葉紹袁外甥 二十七日葉紹袁家人至駚通庵 與其拜別,葉紹袁告之: 此行也,若幸中興有期,則歸來相見亦有日, 不然從此永訣矣 96 同時安排家中婦女, 可寄西方尼庵,汝輩但為謀 其糊口者,俾無凍餒以死 隨後,葉紹袁等前 當夜叮可安上人為其剃度出家 97 棲真寺香上人簡庵, 出家非其本願,故感嘆: 此後或有黃 冠故鄉之思,但恐彭澤叭駙,門非五柳,遼東歸鶴,華表無依耳 98 反 映出家族離散的無 與茫然不安的心情 葉紹袁家族,遭此巨變,家人 散寄食於各處佛庵,暫取溫飽 葉 家袊力告匱,八月二十九日記載: 自七月中澣廪人告匱,借一從昆米 十石食指率然,又復告罄 茲行攜駚通庵米一石,錢二千文 錢來自駚通庵的接濟,感嘆: 傷哉,貧也 庵,一庵接著一廟堂,不斷遷徙流轉 逐客意 甚久也 100 99 其米 葉紹袁等人一寺接著一 過程中郪覺察濟助压的 德謙 慨嘆: ………………………………………………………………………………………….. 95 96 97 98 99 100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1,收入沈雲龍選輯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 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年,頁 2925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1,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2927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1,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2928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1,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2928-2929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1,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2929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1, 治二年十月初七日,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2943 332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余自至安廬,兩兒病 幾死,又死一僮,無多囊橐,盡耗醫藥 間此行又無半錢粒米寄至,毋論久留,取主人厭,實亦不能枵 腹奿也 次日即為整裝計矣 101 葉紹袁雖削髮出家行腳各地,但流落在寺庵廟 之間,過著捉襟見肘的 日子,不禁令人傷感 面臨此苦難的葉家,對捐助刻藏一事,縱使有心, 無餘力 四 丹陽賀氏家族 丹陽賀氏及金壇于氏,則是傾家族之力助刻藏經之士 (1546-1623)的 紫栢老人集序 述及: 師 紫柏 初 憨山德清 來于金沙 壇 曲阿 丹陽 之間,與于 王 賀氏諸君子大有呃緣 102 大師塔銘 : 至金沙,于王二氏,合族歸禮,愈益重 103 金 ; 達觀 誠如憨山 德清口述,當紫柏達觀倡議刻藏嘉興,時 吳 沈周二氏 曲阿賀孫 金沙于王諸氏,聚族歸禮 104 賀氏 于氏 王氏等聚族 依紫柏達觀, 王氏乃指金壇王肯堂(?-1638)家族 相關文獻顯示,家族間彼此交好 關係密 有 王肯堂施刻呄在萬曆年間,至於崇離十三 四年(1640-1641) 金壇縣王門于氏法名深吉施貲刻 大般涅槃經疏 卷 14-33 的 105 紀載, 王門于氏應是王肯堂等大家族中之女眷,但為王肯堂之何人, ………………………………………………………………………………………….. 101 102 103 104 105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1, 治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2956 明.釋德清, 紫栢老人集序 , 紫栢尊者全集 卷首,收入 大藏新纂卍續藏 經 冊 73,台北:白馬精舍吨經會,出版年不 ,頁 135 上 明.釋德清, 達觀大師塔銘 , 紫栢尊者全集 卷首, 大藏新纂卍續藏經 冊 73,頁 140 下 明.釋徳清, 憨山老人年譜自敘實錄 卷下,萬曆三十一年癸卯十一月,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2,頁 816 上 參見 大般涅槃經疏 卷 14-33,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3,頁 128 132 136 140 145 150 155 159 164 169 173 177 182 187 192 196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33 不得而知 而賀 于二氏助刻卷數甚眾,助刻之行直到清初 治年間, 然入清之後亦極度下滑 首先,就丹陽賀氏家族的助刻予以探討 根據 護法錄 卷七之牌 記: 丹陽居士賀學仁 男賀烺 賀炌 賀焜施貲共刻 護法錄 第 七卷,計奾九千零三百五十五箇, 銀四兩六錢七分八厘 桐 城釋在定對 句容潘省耕書,進賢陳叔道刻 天啟辛酉元年春 四月徑山化城識 106 再從各刻經場之施刻者察看,屢見 蘇丹陽賀學易 賀學仁 賀學禮 賀學古 兄弟及其子輩賀懋熙 懋美 懋廉 懋謙 懋讓 普燈 賀門 周氏 楊氏 華氏,男懋元 懋光,女愛官 荊光祖母賀氏 室姜氏等 賀氏家族之善男信女大力捐助刻藏之舉 錢謙益所稱 107 丹陽賀氏 ,乃指賀學仁 賀學易 賀學禮等賀氏兄 弟 錢謙益尤與賀學仁家人親近,而賀烺 賀炌 賀焜三人乃賀學仁之 子 按 徑山志 , 外護‧賀烺傳 歲輸刻藏銀若干 108 載: 以父中書公虛谷 文中賀中書虛谷,即錢謙益, 書鄒忠 君墓碑后 一文所稱: 故 依紫柏, 公賀府 厊郎文華殿中書舍人丹陽賀公 的賀學仁, 賀烺即是錢謙益摯友賀世壽,是賀學仁之子 109 錢氏稱賀學仁逝世後十 ………………………………………………………………………………………….. 106 107 108 109 200 206 210 215 明.宋濂, 護法錄 ,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1,頁 668 下 陳玉女, 第四章 五臺嘉興藏刊刻緣起及其社會 源 , 明代佛門內外僧俗交 涉場域 ,頁 179;同書 第五章 南嘉興藏刊刻各階段的社會 源與願求 , 頁 245-246 頁 251 明.宋奎光, 外護.賀烺傳 , 徑山志 卷 11, 中國佛寺史志彙刊 第 1 輯, 頁 994 清.顧炎武, 太子名不諱 記載: 崇離二年,兵部主客司主事賀烺,以避 334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九年,即 崇離壬午,公以子世壽貴,得贈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 史 110 依此推估,賀學仁應去世於天啟三年(1623)前後 錢謙益自稱: 余與世壽,兩榜 同舉,得以契家子事公 然賀學仁卻以兄弟情誼 視之,即錢謙益稱賀學仁: 公與嘗州沈伯和 長興丁長孺 金壇于中甫 吾里繆仲醇為友, 以節槩意氣相期許 余晚出,亦參與焉 公遂以弟畜余,不以 年家輩行也 111 據此得見,賀學仁與施刻藏經之 南人士平日交 的人脈關係,叮此累 積紫柏達觀刻藏大業的重要基礎 而金壇于中甫 玉立 與丁長孺 元薦 ,則是 時人以為黨魁 據 明史 , 丁長孺傳 112 于玉立傳 ,兩人均與東林人士 來,是東 林黨人,對於朝政 時局之弊直言極諫,裸露攻訐其惡,卞 對立人士 的反擊 113 于玉立傳 載: ………………………………………………………………………………………….. 110 111 112 113 太子名,改名世壽 , 日知錄 卷 23,收入 清代學術筆記叢刊 2 ,北 : 學苑出版社,2005 年,頁 366 下-367 上 清.錢謙益, 書鄒忠 公賀府君墓碑后 , 牧齋初學集 卷 84, 四庫禁燬書 叢刊.集部 冊 114,頁 213a;清‧宋犖, 漫堂續墨品 : 丹陽賀氏墨名最著, 萬曆朝有名學仁者, 知忍,官中翰,以子世壽貴,贈宮保 司農與兄孝廉 學禮 有墨癖,所製以髻珠為最佳,松潤雲香次之, 絶不可得 , 西陂類稿 卷 27,收入 清代詩文集彙編 冊 135,上海:上海古籍,2010 年,頁 313 下 清.錢謙益, 書鄒忠 公賀府君墓碑后 , 牧齋初學集 卷 84, 四庫禁燬書 叢刊.集部 冊 114,頁 213 上 清.錢謙益, 書鄒忠 公賀府君墓碑后 , 牧齋初學集 卷 84, 四庫禁燬書 叢刊.集部 冊 114,頁 213 上 清.張廷玉, 丁長儒傳 與 于玉立傳 , 明史 卷 236,北 :中華書局, 1974 年,頁 6156-6158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35 玉立倜儻好事,海內建言廢錮諸臣,咸以東林為歸 玉立與通 聲氣,東林名益盛 而攻東林者,率謂玉立遙制朝權,以是詬 病東林 114 萬曆三十一年(1603)立儲之爭所牽扯的 妖書事件 ,牽連與于玉立關係 密 的紫柏達觀被羅 關 115 入獄,此與于玉立等人的朝野黨派衝突極為相 而賀學仁與丁長孺 元薦 不少卞避 其子賀世壽 于玉立等人密 交遊, 周敝患難, 以鉤黨被錮 ,賀學仁告訴錢謙益: 吾喜吾 兒之得與黨人也,吾又喜兄之碩果不食也 116 前郑所見,賀世壽於崇 離十五年(1642), 得贈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明亡後,即崇 離十七年五月明遺臣擁匿王於南 為監國,賀世壽任刑部侍郎,同年八 月任督倉尚書 乙酉為弘光元年(1645),三月十九日崇離忌日,設壇於 太平門外,阮大铖哭喊: 致先帝殉社稷者,東林諸臣也 臣,不足以謝先帝 不盡殺東林諸 日謀, 必欲盡殺東林復社諸人 117 南明政權仍瀰漫著自明叚以來黨派間同異黨同的意氣之爭,而身為 東林黨人的賀世壽,不久後,告病乞歸, 大鋮密遣人劫之 中 118 賀 119 世壽施刻藏經則止於崇離年間, 其兄弟賀焜為 祈雙親冥匿,得悟佛,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清.張廷玉, 于玉立傳 , 明史 ,卷 236,頁 6158 于玉立 沈令譽與紫柏達觀於萬曆三十一年 妖書事件 中的牽連, 細可參 照陳玉女, 明萬曆時期慈聖 太后的崇佛──兼論佛 道兩勢力的對峙 , 妖 書事件與紫柏達觀之死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 23,1997 年,頁 234-242 清.錢謙益, 書鄒忠 公賀府君墓碑后 , 牧齋初學集 卷 84, 四庫禁燬書 叢刊.集部 冊 114,頁 213 上 清.南沙三餘氏, 安宗 帝紀 , 南明野史 卷上,收入 明清史料彙編 , 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年,頁 85 清.南沙三餘氏, 安宗 帝紀 , 南明野史 卷 1, 明清史料彙編 ,頁 86; 清.李瑤, 阮大鋮傳 , 繹史摭遺 卷 18,收入 明代傳記叢刊 冊 105,臺 北:明文,1991 年,頁 290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336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承一 有情,共證菩提 , 別於崇離元年(1628) 七年(1634)施刻 註 心賦 卷 1-4 120 進入南明之後,政局紛擾,便叙見賀烺兄弟再有施刻 之舉 事實上,丹陽賀氏家族施刻卷數較呄者,乃屬賀學禮父子這一房 崇離年間賀氏家族施刻 172 卷中, 賀懋熙 懋照 懋熒 懋燾 懋煒, 仰承先嚴賀學禮 施貲刻經之遺願,121計施刻高達 162 卷,是明叚賀氏 家族中施刻方冊藏的主力 而賀懋熙等繼承父志大力助刻經藏之外, 熾 盛光如來陀羅尼經跋 更載明其施刻的進一步緣叮,說道: 佛弟子賀懋熙,受氣孱弱,而為宗子顧惟壽命不長,無遑盡奉 養之勤 以是 心刻熾盛光王佛 出相吉祥陀羅尼經,壽諸天 下,凡有如懋熙之願者,因經得咒,因咒得益 譬一燈光,傳 百千億;百千億光,傳之無盡 生生世世,在在處處,恒為熾 盛光王如來之眷屬,以弘法為家務 更願凡因此經得益者,滿 願如熙等無有異 122 賀懋熙因身體羸弱而施刻 為 刻 熾盛 如來陀羅尼經 ,誓願生生世世 門法眷, 以弘法為家務 。 願 經之行。 體現了賀懋熙何以始終積極施 然入清後, 治年間縱行施刻,但卷數有限 而賀懋讓之子賀丕業 全業 , 丹陽諸生 崇離叚,隨父懋讓之任上林 永歷在藩邸,受教 ………………………………………………………………………………………….. 120 121 122 初稿.子部 冊 4,頁 57 宋.釋延壽, 註心賦 卷 1-4 之各卷牌記,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0, 頁 337 346 353 360 例如參照 禪宗正脈 卷 1-7,卷 9-20 之施刻題記,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0,頁 9 17 26 34 42 47 54 71 75 84 91 99 明.釋真可, 熾盛光如來陀羅尼經跋 , 紫柏尊者別集 卷 1,收入 明版嘉 興大藏經 冊 20,頁 59b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37 講讀 任南明永曆朝官,後因上疏 慨陳四維三綱 人心朝廷一疏, 言詞激 ,傳誦當時,共推中興第一疏 卻因此得罪把持朝政的彭年 與陳邦傅等,後為彭年反噬,於永曆二年(1648)被逮入獄,為夏國祥所 營救,出獄後 123 不知所之 如此,明清變革之際,丹陽賀氏家族, 呄奉南明正朔,顯示不與清政權妥協的態度,既影響其家族勢力的 展,對於刻藏所能付出的心力亦隨之下滑 五 金壇于氏家族 金壇于氏家族,乃指于玉立 于玉德兄弟 自萬曆刻藏開始至明叚 清初,同丹陽賀氏家族一樣,積極助刻 于玉立施刻集中在萬曆時期, 逝世於天啟初年 而天啟 崇離年間,于氏家族的施刻主要叮于玉德 贊助,譬如 金壇居士于玉德為亡父見素府君 十三年(1640)施 25-39, 124 母虞太安人 ,崇離 刻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 卷 19-23 卷 祟離十四年(1641),施 經玄義 源機要 卷 1-4 刻 法華經安樂行義 卷 5 涅槃 125 入清後, 治二年即弘光元年(1645) 于玉立後人于元凱 于元顗同 為亦蓭府君 11 卷 126 冥匿 , 別施刻 大乘入楞伽經 7 卷 月燈三昧經 據于元凱, 密藏禪師遺稿序 言: 予生平叙嘗究心內典,而 ………………………………………………………………………………………….. 123 清.計六 , 賀全業出獄 , 明季南略 卷 13,臺北:臺灣商務吨書館,1968 年,頁 324 124 參見明.太宗,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 ,收入 125 126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6,頁 78 83 88 93 98 110 116 120 126 132 137 143 149 155 160 167 172 178 184 190 195 參見(北魏)釋慧思, 法華經安樂行義 卷 5,及宋.釋智駚, 涅槃經玄義 源 機要 卷 1-4,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3,頁 233 240 246 252 257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59 64 338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先君遊於紫柏尊者之門,以密藏禪師為畏友 此處所言先君,似乎是 指于玉立 因同序言: 師(密藏)立志刻書板大藏流傳於世,而塚者與馮太史輩 有同 心 萬曆丙戌,師弟同入京師,慈聖 太后知有刻藏之舉,欲 帑金命刻 塚者謂宜令率土沾恩,師願以一身任事,遂撰文 廣募,隨立規條 127 萬曆十四年(1586), 師弟 即密藏法師和于玉立二人 同入 師 隨 後,于玉立於萬曆十五年(1587)正月望日立 刻大藏願文 ,自述: 既 壯,獲承事達觀老師稱弟子,始歸成法道 十方三世佛事願一肩荷之摩 頂至踵致之法王 又言萬曆十一年及第任官以來,惶恐毫無建樹 有 愧國恩,巧 會吾法兄密藏募刻大藏,遂 官亦捐 如俸,以終始其事 願捐每歲俸貲為唱緣,即去 128 至此了解,于元凱 于元顗應 是于玉立之後,因上述情節符合于 玉立的經歷 故于元凱兄弟刻藏之舉實乃承父志,與刻藏人士仍互通 來 至於于元凱撰寫 密藏禪師遺稿序 的時間無確 註明,若按同為 遺稿寫序的覺浪道盛(1592-1659)與止庵居士王祺 生卒不 戊 秋日 ,及釋道盛, 密藏開禪師遺編序 腳下兒孫如按指者搜出此卷編 年 來看, 南明永曆十二年(1658)的秋天 129 戊 故于元凱的 言: 均題撰於 六十年後,有 秋日 ,應是 治十五 密藏禪師遺稿序 亦 當完成於此時 但此後便叙見于元凱與刻藏相關的消息 就于玉立與紫 ………………………………………………………………………………………….. 127 128 129 清.于元凱, 密藏禪師遺稿序 ,明.釋道開 密藏禪師遺稿 ,收入 中國宗 教歷史文獻集成 冊 15,合肥:黃山書社,2005 年,頁 2 上 明.于玉立, 刻大藏願文 ,明.釋道開 密藏禪師遺稿 , 中國宗教歷史文 獻集成 冊 15,頁 4 下 清.道盛, 密藏開禪師遺編序 ,明.釋道開 密藏禪師遺稿 , 中國宗教歷 史文獻集成 冊 15,頁 1 中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39 柏 道開和方冊藏刊刻的緊密關係,立願之深為于元凱所深知,不過于 家確實於明清鼎革後的清初投入施刻卷數顯得極為有限 若進一步對照相關史料,如 民國重修金壇縣志 所載于玉立: 子鑒之,奾昭遠,與弟鑾俱聰頴,為文深思汲古,不苟作,錢 謙益極愛其才 困場屋不得志,偶作雜感 詩云:萬事只如芳 草暮,一生常比落花時 是年遂卒 士人惋惜之 130 據此,于玉立兒子于 之 于鑾兄弟是否為于元凱 于元顗二人又將啟 人疑竇,同傳沒有更呄相關的敘述,其間關係甚難判斷 但于 之好文 才,為錢謙益所賞識 此等才能及其與錢氏之關係,與于元凱受邀撰寫 密藏禪師遺稿序 的情形有幾許相符之處 只是于 之是否即是于元 凱,亦難就此斷定 前郑 金壇縣志 載有 于元凱傳 ,所述與前見 于元凱 于 之的經歷不同,但 治十八年 海通案 以後,于元凱 不 知所終 的境遇,卻可與前述金壇于氏家族於 治十五年秋天之後,叙 再看到與刻藏有關的任何消息作一合理的聯想 于元凱傳 載: 人 131 賓之,貲袊雄一邑,好施與善,騎射勇力絕 于元凱是金壇富紳,但 治年間 治十八年 生著名的清初三大案,為 南明永曆十一年(1661)的海通案 牽連入獄處刑的 哭廟案和 南奏銷案,被 南士家大族,為數眾呄,嚴重打擊 南厊紳階層 于 元凱則因事涉海通案,致使事後 不知所終 金壇縣志 記載: 國初海寇一案,官紳士民駢戮者六十餘人, ………………………………………………………………………………………….. 130 131 馮煦纂修, 于玉立 , 民國重修金壇縣志 卷 9 之 4,收入 中國地方志集成. 蘇府縣志輯 ,據民國十五年上海商務吨書館鉛吨本影吨,南 :鳳凰出版社, 2008 年,頁 159 上 馮煦纂修, 于玉立 , 民國重修金壇縣志 卷 9 之 4, 中國地方志集成. 蘇府縣志輯 ,頁 220 上 340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配沒者六十餘家 時有明文選司郎中王重及國朝賓州道袁大受退官歸 里, 互相朋比肆虐 鄕閭,為人所痛恨 治十六年(1659), 鄭成功 破郡城,人情洶洶訛言,欲逐貪官,鋤豪紳,斃其人,而焚其廬 袁 大受亦難逃受人擃同之罪 當時 貪黷性成 的金壇知縣任體坤 生卒 年不 ,史載: 會成功遣使徇屬邑,任不知所出,會諸紳於明倫堂,議遣諸生 虞巽吉等八人,赴郡納降為緩兵計,寇遂不至 而令以虧帑, 故不自安,遂以納降之罪諉於士民,密揭於撫臣而遁之溧陽 撫臣得揭,駭以為一邑盡叛,欲 兵屠金壇,賴海防同知隸鼎 鉉力爭得寢 132 但袁大受卻想藉此 泄怨 ,迎回任體坤, 而悉委其罪於士民 兩次上疏控訴 撫 133 前後 諸生及素所不快者三十八人以上,又別控于元凱於督 于元凱傳 載: 及國初海案作,邑紳讐賓之者,稱賓之通逆為 偽 隆武大將 軍,控之於督撫憲,檄到縣令任體坤飭役捕之 賓之 預知, 乘騎西去,衆役憚其勇,不禎逼,得脫入都投龔鼎滋 134 亦即袁大受誣指于元凱 賓之 與鄭成功暗通款曲,企圖謀逆 元凱早 知禍將臨頭,遂逃入北 投靠刑部尙書龔鼎滋 龔鼎滋妻顧妹,原是 金 陵名妓 , 色藝冠一時 , 賓之為脫籍,置華屋貯之 元凱之恩,遂向孝莊太后稟陳原委 最後 特旨赦免 故鼎滋為圖報 于元凱, 二子 ………………………………………………………………………………………….. 132 133 134 馮煦纂修, 海通一案 , 民國重修金壇縣志 卷 9 之 4, 中國地方志集成. 蘇府縣志輯 ,頁 220 下-221 上 馮煦纂修, 海通一案 , 民國重修金壇縣志 卷 9 之 4, 中國地方志集成. 蘇府縣志輯 ,頁 221 上 馮煦纂修, 于元凱傳 , 民國重修金壇縣志 卷 9 之 4, 中國地方志集成. 蘇府縣志輯 ,頁 220 下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41 繫省獄,亦因得釋,賓之遂不知所終 135 金壇獄案 稱:金壇一邑,因 海寇一案,屠戮滅門 流徙遣 不止千餘人 136 牽扯之大,可想而知 研堂見聞雜記 載 , 治十六年 (1659): 亥,海師至京口,金壇諸搢紳有陰為款者 事既定,同袍相 訐 ,遂羅驑紳衿數十人 撫臣請於朝,赤同 勘臣就訊 …… 又昔年所獲大成 駚果諸教,至是獄定,亦磔於妩寧,所謂妩 南十案者也 共得數百人,同於辛丑七月,決於妩寧又,血流 成河,無不酸鼻 137 又: 吳下錢糧一案,練川之獄得千餘人 ……其前就緝一百七十 人,以恩赦免提;餘俱革去衣頂,照例處分 乃撫臣更立奏銷 法,歲終,將紳衿所欠造冊申朝 ……蘇 松 常 鎮四郡並 溧陽一縣,紳士共得三千七百人 ……吾州在籍諸紳,如吳梅 村 王端士 吳寧周 黃庭表 浦聖卿 曹祖來 吳元姠 王 子彥,俱擬提解刑部 其餘不能悉記 138 孟森指出 生於 治十八年 南奏銷案, 蘇 子,革黜至萬數千人,並呄刑責逮捕之事 松 常 鎮四屬官紳士 全案一萬三千餘人,其 ………………………………………………………………………………………….. 135 136 137 138 馮煦纂修, 于元凱傳 , 民國重修金壇縣志 卷 9 之 4, 中國地方志集成. 蘇府縣志輯 ,頁 220 下 清.計六 , 金壇獄案 ,收入 中國野史集成續編 第 27 冊,成都:巴蜀書 社,2000 年,頁 719 上 清.不著撰人, 研堂見聞雜記 ,收入 臺灣文獻史料叢刊 第 5 輯,臺北: 臺灣大通,1987 年,頁 52 清.不著撰人, 研堂見聞雜記 , 臺灣文獻史料叢刊 第 5 輯,頁 52 342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中涉及名人者當更不少 139 南富紳名士無端捲入清初三大案,因之 罹難或遭受捶杵 家族離散 不知所終者,比比 除 是 清初政府借此剷 南厊紳長期盤固地方的勢力,是鞏固其政權的重要手段 140 職是, 南嘉興方冊藏的刊刻亦不能置身於上述事件波及之外,諸呄士族大家 的施刻進入清初 治年間明顯趨緩,與 南士家大族遭受整肅 家族的 離散及社會秩序的崩解莫不相干 四、世變中繼起助刻之士人家族 明叚清初施刻家族,縱有自萬曆刻藏開始,贊助至 陽賀氏 治年間,如丹 金壇于氏,但這樣的家族,自上述討論及表二: 明清之際 南士族施刻卷數案例 所示,終究為數不呄 世事變化 家族興衰都是 重要左右因素,鼎革前後的 物變錯愕 更無法迴避它對人事物的重大 影響 表二顯示自天啟 崇離年間或明叚起,出現幾位繼起投入助刻藏 經的人士,如吳 葉紹顒 名寧金聲 常熟毛晉 鳳苞 當湖 平湖 馮洪業(1584-1661) 泰和蕭氏家族,但也呄集中在明叚之時,清初 治 年間即使有所助刻,仍顯得乏力 而與此同時,即明叚清初,另一股推進刻藏事業進行的重要動力, 是嘉興楞嚴寺擔負起施刻的重責大任,而非某個士家大族,自表一清楚 可見 崇離年間起,經費叮楞嚴寺籌募,直到褮熙年間,刊刻卷數大幅 躍昇 特別是清初 褮年間,嘉興楞嚴寺刊本為數眾呄 顯示世變期 間,投入嘉興藏刊刻的士人或士族明顯滑落,而楞嚴寺在此 乏之際,則肩負起刻藏所需的大部 負擔 源相對匱 舉例觀之,弘光元年(1645) ………………………………………………………………………………………….. 139 140 孟森, 奏銷案 , 明清史論著集刊 ,臺北:南天書局出版社,1987 年,頁 434 451 美 魏斐德著,陳蘇鎮等譯, 朝廷對縉紳特權的打擊 , 洪業─清朝開國史 , 南 : 蘇人民出版社,1998 年,頁 797-802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43 嘉興楞嚴寺刊本 雪巖和尚語錄二卷 141 經房餘貲刻此 院羅漢尊號碑一卷 施貲刻文: 浙 142 嘉興府楞嚴寺般若堂庚子年餘貲 褮熙十年(1671)嘉興楞嚴寺刊本 竹窗隨筆一卷二筆一卷三筆一卷 增集續傳 施刻紀錄均載: 浙 嘉興府楞嚴寺般若堂本年坊貲刻 通方面,譬如 通 嘉興府楞嚴寺 治十八年(1661)嘉興楞嚴寺刊本 南宋 陰軍乾明 刻此五百十八羅漢尊號 訓十卷 施貲刻文: 浙 禾郡楞嚴寺般若坊藏板 144 143 佛學考 錄四卷 , 而在板藏流 嘉禾楞嚴般若坊附藏流 145 又根據僧獨立性易(1596-1672), 道忠抄稿以 請藏建閣化緣卞 亦可獲知 與刻藏的相關消息 僧獨立性易,浙 曼公,叮於明清 二年,1653 渡日 乞緣大藏并及建閣言卞 治 無著 褮熙年間嘉興楞嚴寺 省杭州府仁和縣人,原名戴笠, 鼎革之變,慘憤迫於胸 ,於永曆七年 日本承應 當僧隱元(1592-1673)於永曆八年(1654)東渡後,遂 依隱元座下,成其弟子 146 褮熙二年,即日本寬文三年(1663)十一月 一日載言: …………………………………………………………………………………………..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612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591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642 644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651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651 655;明.釋海明, 破山和尚語錄 卷 20,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6,頁 93b 木宮泰彦, 日中文化交流史 ,北 :商務吨書館,1980 年,頁 685-686 344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會當我明嘉隆間,法運闌珊,幸出雲棲蓮大師,開導妩漢,得 啟吳會名公,咸親法味,知有道在 時荷當湖冢宰陸五臺先生, 慨茲 龍藏 請頒匪易,敕制難從 遂與紫柏 憨山兩大師, 創 書冊,流通天下,俾同 龍藏 經論錄外,附以代出禪宗 語錄,合入藏函,垂光永永 板奿杭郡徑山之兜率駙,帙聚禾 郡之楞嚴寺,大展法音,流叉海妀,濟川又舶,以副覆載照臨 之功,廣翼彌天之法運焉 ……時寬文三年,遂次癸卯復月朔 日 天閒野老獨立氏敬題 147 上文 板 杭郡徑山之兜率駙,帙聚禾郡之楞嚴寺 姑蘇兜率駙為嘉 興藏刻場之一,而杭州徑山化城寺是匯集四方經板統籌管理之處 148 而 帙聚禾郡之楞嚴寺 之說,則再次顯示楞嚴寺為明叚清初嘉興藏重要 流通販售處 然有關明叚清初楞嚴寺於嘉興刻藏事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非本文論述重點,待日後另文究明 至於鼎革世變之際,嘉興藏刊刻情形,按錢謙益, 募刻大藏方冊 駚滿疏 記載: 庚子歲,壽光上人以律行推擇住持寂炤,嘉郡諸善信翕然傾 化,謀襄盛舉 于是四方經版,若寒山趙氏 平湖馬氏 金沙 于氏,咸輦輸輻輳歸于化城 壽光剖心佛前,誓捐軀盡年爲可 開二大士了此弘願 海吨弟子錢謙益乃拜手稽首,而颺言曰於 乎是舉也,有四善焉 149 ………………………………………………………………………………………….. 147 148 149 山本悅心, 黃檗東渡僧寶傳年表 ,愛知縣:黃蘖堂,1941 年,頁 5;天閒野 老獨立氏敬題, 乞緣大藏并及建閣言卞 ,錄自禪文化研究所藏無著道忠抄稿 之複寫本史料編號 189-446-3-10,收入徐興慶編著 天閒老人獨立性易全集 上 冊 ,臺北:臺大出版社,2015 年,頁 116-117 此處所謂徑山兜率駙是否為僧獨立性易之誤植,猶待考究 清.錢謙益, 募刻大藏方冊駚滿疏 , 牧齋有學集 卷 41, 續修四庫全書. 集部 冊 1391,頁 405 下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45 壽光上人為道開法師之法侄, 治十七年(1660)住持寂照寺,承接刻藏 大任 此時如錢謙益前述,各地經板叙行集中管理,缺乏疏通 督導和 指郒統籌的負責人及單位,是刻藏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導致八十年間 經 廠之琅函重閉,長干之蠹簡猶新 之流弊產生 倘不及時整理,抑或 任運凋殘,惜矣,劫灰哀哉 又況經本五千餘卷,似闕二百有零 刻 如是刻經場運作停滯 經板腐蝕,經 三萬餘金, 估二千以上 卷闕如 金額匱乏等,再再阻礙刻藏的進展 錢謙益為能使各地經板 150 利運送至化城寺 參照圖四 圖五 圖 六 , 治十八年(1661)春天,特地致函其同鄉友人王中恬父子,祈請免 去叮各地載運至化城寺途中所需繳納之關稅,並勸說中恬父子作為佛 教護法 151 與王中恬 書信中述及: 茲有徑山壽光上人載經板過關門,輒以一言通於長公 蓋書本 刻藏,乃紫柏大師及陳 陸 五台諸老叙了公案, 及什之 八九,望為慫慂長公, 心唱導,為浮圖合尖之舉 八十年法 門盛事,賢橋梓得收其成功,豈非靈山付囑一大事因緣耶 此 僧真誠樸茂肩荷佛法,殊非緇衣稗販之流 152 又, 與王楚先 說道: 徑山壽光上人,律行高峻,此土真清淨僧也 近以載經板過關 門,輒以一言為先容 不但求免榷稅,意欲求為金湯護法,了 ………………………………………………………………………………………….. 150 151 152 清.錢謙益, 募刻大藏方冊駚滿疏 , 牧齋有學集 卷 41, 續修四庫全書. 集部 冊 1391,頁 406 下 相關記事,可參考王彦明, 錢謙益與 嘉興藏 考論 ,南 新世紀圖書館 1,2013 年,頁 63 清.錢謙益, 與王中恬 , 錢牧齋先生尺牘 卷 2,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 年,頁 234-235 346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大藏浮圖合尖之舉,庶幾現宰官身,不負靈山付囑耳 萬惟真 切留意,勿以﨑常緣法應付也 153 錢謙益為刻藏事所付出的心力,可自上述信函中一一得知 而此時相關 士族參與刻藏之情,將 述於下 圖四:杭州徑山腳下化城 圖五:化城寺舊址正從事 圖六:據文獻與當地耆老 寺舊址 作者攝于 2017/ 民宿之改建,正門入口處 口述,推估此一地帶應 作者攝于 2017/07/21 07/21 是化城寺經板藏處,現改 為民居 作者攝于 2017/ 07/21 一 平湖馮洪業家族 前郑錢謙益, 募刻大藏方冊駚滿疏 提及, 治十七年因著僧壽 光住持寂照庵機緣,希望集中各地經板於徑山寂照庵統一管理 而此次 經板呄來自居士施刻,有平湖馬 馮 氏 寒山趙氏 金沙于氏之藏板 金沙于氏指的是金壇于氏家族,而平湖馬氏即是前舉當湖馮洪業 關於 ………………………………………………………………………………………….. 153 清.錢謙益, 與王楚先 , 錢牧齋先生尺牘 卷 2,頁 236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47 馮洪業刻藏事蹟,前郑中嶋隆藏於 所謂万曆嘉興大藏經の刊刻と馮洪 業の助刻活動 一文,有其 細討論 包括對馮洪業家族及其援助廣大 宗族和地方百姓的生活,以及對社會救濟的投入 對地方社會文化的維 護 佛寺廟 的修建,及佛典的刊刻等均行論述,並指出馮家擁有豐厚 家產,是地方望族 同時 細羅列馮洪業所施刻的各個刊本,及精算施 刻金額 最後探討馮洪業施刻的背後精神,推測基於 利压 的心情, 響應諸高僧 檀越募刻大藏經的呼籲,積極參與大藏經刊刻事業 154 馮洪業是明叚重要的藏書家之一,方冊藏刊刻在當時備受 南藏書 家所關注,圖一可見 南眾呄刻工 抄書家參與其間的情形 155 馮洪業 參與刻藏,自表二可清楚看到是在明叚時期,高達 203 卷 除受其熱心 社會文化事業等利压精神的支撐外,對於藏書所涉抄書或刻書精美之喜 好亦是重要因素 但入清以後助刻卷數大幅減少,僅見 治年間施刻 10 卷 至於入清以後馮洪業或馮氏家族 平湖縣志‧馮洪業傳 人 , 里中咸稱孝子 156 展的狀況,中嶋氏並叙觸及 載馮洪業, 茂遠,萬曆乙卯,應天舉 家袊優渥,傳載: ………………………………………………………………………………………….. 154 155 156 中嶋隆藏, 所謂万曆嘉興大藏經の刊刻と馮洪業の助刻活動 ,收入磯部彰編 東アジア出版文化研究 ,頁 72-80 另,可參照陳玉女, 第四章 五臺嘉興藏刊刻緣起及其社會 源 , 明代佛門 內外僧俗交涉的場域 , 表 4-1 ,頁 177-185;同書, 第五章 南嘉興藏刊 刻各階段的社會 源與願求 , 表 5-1 表 5-2 表 5-3 表 5-4 表 5-5 表 5-6 ,頁 245-265;王靜, 第 3 章 嘉興藏 雕版刻工研究 , 嘉 興藏 雕版刻工研究 ,北 :河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6 年, 頁 59-87 清.彭潤章等修,清.葉廉鍔等纂, 馮洪業 , 光緒平湖縣志 卷 17,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1993 年,頁 407 上 348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洪業世家子,豐于 掌管北郊別墅,曰耘廬 疏妪築山,林 木幽勝 中搆妛房邃閣百十間,引水環之,集名士日賦詩飲酒 其中,望者以為神仙 性尚義,輕施與,嘉平二邑學宮圯,各 捐千金,助鼎新費 又捐叭,惠宗族,供祠祭 修築漢塘五十 里,行旅便之 压如賑飢療疫舍槥櫝衣帳,不可勝記 157 馮洪業熱衷於地方社會或宗族救濟的利压情懷,從葉紹袁的 可行日注 亦能證實幾許 馮洪業與葉紹袁互為表兄弟,明亡,葉紹袁流亡至平湖, 馮洪業不時給予接濟和照顧,時而邀請葉紹袁父子前 其耘廬別駙 如 治四年(1647)六月二十三日葉紹袁與其子世 前 耘廬,葉氏記載耘 廬: 荷花開數百朵矣,紅粧競語 艷香紛襲,不意亂離日有此佳境, 別有天地,非人間也 158 耘廬可說是亂離中一處避世隱遁的幽靜之地,也是馮洪業與明遺民 來 並予以接濟的重要據點 馮洪業父子與葉紹袁父子互動 來,頻見於 可 行日注 見表三 過著流離窘迫生活的葉紹袁父子,與仍是鉅富而過 著寬裕生活的馮洪業父子,面對明亡,其無 苦悶與悲愴並無二致 葉紹袁記載 治五年(1648)閏三月十一日,馮洪業前來邀請, 與兒輩同 ,孫元襄查來王在集天藻軒,追語平立,交相歔愴 159 而此時的馮 洪業與葉紹袁同樣,早 易僧服掩蓋其反清復明的意志,即 治四年 1647 六月十一日葉紹袁寫著: 與佺 當湖,馮茂遠亦僧服久矣 160 葉紹 ………………………………………………………………………………………….. 157 158 159 160 清.彭潤章等修,清‧葉廉鍔等纂, 馮洪業 , 光緒平湖縣志 卷 17,頁 407 下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6,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3161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7,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3210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6,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3157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49 袁的表姪 馮洪業的兒子馮子近 亦僧服 161 這些以反清復明為職志 的明遺民僧,互通聲息,亦承受著隨時被郑 或逮捕的壓力 162 或許因 為如此,入清以後,為僧之馮洪業父子應事相對低調而影響刻藏之舉 故大約 治十七年左右,即錢謙益年將八十之際,為護持嘉興藏得 以持續進行 早日完刻,全力支持壽光上人擔任主持刻藏大任的同時, 亦熱 鼓勵周邊友人作為佛法金湯,持續護持刻藏,致書友人周安召, 寫道: 經坊事魔強佛弱,全厌一二有心血人為叚法作砥柱 仁兄可致 鄙意力為贊成,……尚須邀朱子佩 馮茂遠諸公合力護持度紫 柏老人一腔熱血,不致化作寒灰也 ……壽光師能悉之 163 可見此時的馮洪業施刻之舉,確實非如 昔所擁有的盛情,明清鼎革是 關鍵 表三: 葉紹袁父子與馮洪業的 來 治四年六月十一日 與佺 當湖,馮茂遠亦僧服久矣 可行日注 ,卷 6, 頁 3157 治四年六月十二日 治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治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治四年七月十六日 治四年八月初二日 訪表姪馮子近亦僧服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57 佺侗 蘭溪,茂遠 子近來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60 與 耘廬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61 適茂遠送酒至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66 陸嗣安 潭,同子近來,嗣安僧服 可行日注 ,卷 6, 頁 3170 治四年八月十四日 治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馮夫人送月餅新栗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72 訪陸嗣安,不值,返西疇 茂遠送米三石 歸,自武 水有倕信至,安期病歿山中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76 ………………………………………………………………………………………….. 161 162 163 明.葉紹袁纂, 可行日注 卷 6,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頁 3157 陳玉女, 流浪者之歌:明叚遺民.移民的寺廟記憶 ,頁 12-13 清.錢謙益, 與周安召五首 , 錢牧齋先生尺牘 卷 2,頁 100 350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治四年九月十五日 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治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治四年十月十七日 治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治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治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謀貸於馮紀綱,茂遠知之,惠二十金,即為卒歲之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78 與佺 耘廬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79 至子近齋中飲秋芥,甚佳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80 耘廬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83 倕 耘廬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84 馮夫人惠二金及秋芥一罈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87 見兒輩率崇孫 耘廬,茂遠惠崇二金 可行日注 ,卷 6,頁 3187 治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茂遠又饋二十金 米六石為獻,春之需 可行日注 , 卷 6,頁 3193 治五年正月初七日 治五年正月初八日 治五年正月十二日 治五年正月二十一日 治五年二月初一日 治五年二月十二日 治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治五年三月初三日 治五年三月初十日 治五年三月十一日 兒輩 耘廬 可行日注 ,卷 7,頁 3195 兒輩自耘廬歸 可行日注 ,卷 7,頁 3196 馮子近來 可行日注 ,卷 7,頁 3196 茂遠攜酒過談 可行日注 ,卷 7,頁 3197 與 倕 耘廬,茂遠招也 可行日注 ,卷 7,頁 3199 返西疇,茂遠惠酒二甓 可行日注 ,卷 7,頁 3200 窘甚,又借茂遠二十金 可行日注 ,卷 7,頁 3202 倕 耘廬即歸 ( 可行日注 ,卷 7,頁 3202 馮茂遠來 可行日注 ,卷 7,頁 3203 倕 吳山汛掃并至汾湖拜奠母親櫬 余病不去,茂遠 惠酒二罈,米二石 食物四種 可行日注 ,卷 7,頁 3204 治五年閏三月十一日 治五年六月十九日 治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治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治五年九月十一日 治五年九月二十四日 茂遠來招,與兒輩同 孫元襄查來王在集天藻軒追語平 立,交相歔愴 可行日注 ,卷 7,頁 3210 茂遠惠秋季二十金,米六石 可行日注 ,卷 8,頁 3226 茂遠寄黃偕令離隱歌 可行日注 ,卷 8,頁 3230 茂遠邀法華山尊宿航公 光明臺雪航 ,同雲壑上人至 經元門之學,予與談金剛經 夜同年郭丹葵來,同飲 可行日注 ,卷 8,頁 3237 茂遠送冬季之儀 又惠十金 可行日注 ,卷 8,頁 3238 廣平同金員嶠來,茂遠送紫河車膏 可行日注 ,卷 8, 頁 3240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51 二 寒山趙宦光家族 寒山趙氏,相對於其压嘉興藏施刻者而言,鮮為人知,相關的文獻 記載亦相當稀少 就筆者目前所查,唯於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 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中,找到一條記載: 佛說大集法門經 一卷,萬曆三十五年(1607)吳郡寒山化城 菴刊本,叚行署 吳郡寒山迦羅越趙宦光凡夫氏校勘音釋刊 定 , 進賢洪以信書,溧水楊應元刻/明萬曆丁叙七月望日 164 吳郡寒山化城菴刻 載明寒山趙氏,即是吳郡寒山趙宦光 根據相關文獻與研究指出,趙宦 光(1559-1625)是晚明有名的蘇州藏書家 抄書者,名士望族之後,擁有 寒山別業,是名士聚集交會之所 緒論 清 陸費墀(1731-1790), 金石林 載曰: 臣等謹案 寒山帚談 二卷附拾遺表論共一卷,明趙宧光撰 宧光,奾凡夫,吳縣人,隠居寒山之陽,因以為號 165 寒山帚談 為趙宦光關於書法評論之作 宦光逝世後,其子與刻藏關 係如何,不甚清楚 但根據前郑 募刻大藏方冊駚滿疏 所提,寒山趙 氏經板亦是重要刻板,藏有此經板者,當為趙宧光之後 趙氏家族於明 清之際助刻嘉興藏屬實,且不應僅止於一卷,但呄少不明,故叙於表二 列其家族之名及其助刻卷數 錢謙益, 趙靈均墓誌銘 載,趙靈均為趙宧光之子,深受其父書 ………………………………………………………………………………………….. 164 165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291-292 清.陸費墀, 金石林緒論 ,收入 景吨文淵閣四庫全書 冊 816,臺北: 臺灣商務吨書館,1986 年,頁 2 上 352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畫金石 賞之薰遁,趙氏父子或說趙氏家族,含家族中的女性,在明叚 南文人名流之中 有高雅盛名 錢謙益寫著: 君諱均,奾靈均,姓趙氏 父宦光,毀家葬父,偕其配陸卿子 隱于寒山之丙舍,世所謂趙凡夫者也 家世在凡夫誌中 166 趙靈均娶文徵明之後文彥可之女文端容,亦是名士之後 趙靈均幼時郪 受學於文彥可,又從其父傳授 六書之學 , 父子自相講習 端容則 明詩習禮 ,富書畫才能,深獲趙宦光讚賞,稱此賢婦在, 寒山一片 石,可以無恙矣 故趙宦光歿後, 靈均家益落 ,但 賓客益進,其 弛置自便,視流俗如糞溲日益甚 寒山別業以趙氏家族的文藝才華博 得高品味之流的位階與美名,也因此贏得各地名流厊女的匯流, 遠近 購者填塞 ,為的便是文端容的 湘君搗素 季女,爭來師事,相傳筆法 世於十三年(1640),然 平湖馬 馮 氏 167 惜花美人圖 而 貴姬 文端容逝世於崇離七年(1634),趙靈均逝 靈均無子,以從弟之子錕為後 一女曰昭,嫁 趙氏家族與前述平湖馮氏有著聯姻關係,可見名 士之間通過婚姻締結相互之間的人際網絡 趙錕入嗣為趙靈均之後,於明清鼎革之際死於兵難之中, 趙耀傳 載: 均無子,以從兄學基之子錕為嗣 錕奾漢文,明諸生,不能纘 續繼業,棄山泉廬舍,席捲所有以東歸 乙酉客帝入主,嘉定 ………………………………………………………………………………………….. 166 167 清.錢謙益, 趙靈均墓誌銘 , 牧齋初學集 卷 55,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 冊 114,頁 651 下 清.錢謙益, 趙靈均墓誌銘 , 牧齋初學集 卷 55, 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 冊 114,頁 652 上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53 被屠 八月清師李成棟屠璜,殺人如麻 錕及兄铤俱罹難,時 氏一家死於兵者二十二人 錕無子,…… 168 嘉定屠城慘狀 如前述,趙氏家族在此戰亂中罹難眾呄,而寒山別業也 在明清鼎革戰亂中面臨產權與轉型的經營問題 169 可見趙氏家族於明清 鼎革前後遭逢如此重大變故,造成其助刻之情的消散,勢所難免 三 常熟毛晉家族 根據表二,明叚 南知名藏書家 刻書家 出版家毛晉 鳳苞, 1599-1659 ,亦積極投入刻藏事業,於崇離年間施刻 134 卷,歸類於年 代叙確知的明叚則施刻 18 卷,合計 152 卷之呄 170 關於毛晉施刻卷數, 學界說法不一,因為研究者所根據版本有異,誠如毛文鼇明確指出的: 毛晉捐資施刻與參與校對 嘉興藏 的種數因整理者 研究 者所見底本不同,故各有出入,甚至連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同一 部 嘉興藏 ,楊良玉前曰:“據大藏牌記所載,压校刻的藏 經至少有二百七十餘種",而章宏偉後云:“毛晉捐資刻 63 ………………………………………………………………………………………….. 168 169 170 清.趙耀, 趙耀傳 , 寒山留緒 ,收入 叢書集成續編 冊 39,上海:上海 書店,1994 年,頁 313 相關的問題, 細可參見 曉雯, 第三章 變局與轉型:清初時期的寒山景 況 , 明清之間 南駙林文化的變遷:以趙氏寒山別業為中心 ,新竹:國立清 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年,頁 28-36 周彥文, 第五章 附錄 羅列毛晉父子捐貲代刻之佛典書目,可提供參考, 毛 晉汲古閣刻書考 ,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 年,頁 124-127;陳冠至, 明代 南士人的抄書生活 , 國家圖書館館刊 1,2009 年,頁 128;毛文鼇, 毛晉與僧侶之交遊及刻經考 ,成都 宗教學研究 4,2011 年,就毛晉刻經 緣叮及其對明清佛教的意義有著具體的 析,頁 255-256 354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種藏經……參加了 180 種經文的校對",令人費解而無所適 從 171 故本文前述統計毛晉施刻卷數亦僅供參考而 毛晉不僅施刻,亦從事經典校正 刻經等業務 在上述匯集四方經 板送至化城寺,叮壽光上人運籌帷幄,毛氏的經板亦在此送歸行列之中, 即錢謙益稱: 圖合尖之日 毛氏經板 172 一一送歸化城,合算 得什之八九,正浮 173 又言: 虞山經板壽光師 料理入山,浮圖合尖 虞山經板,指的是毛晉的虞山華嚴閣刻經坊之經板 毛晉被譽為 明叚 清初一鉅大之出版家 ,174嘉興刻藏在當時 南出版業中可說是一大盛 事,毛晉對其關注當屬必然 除此,毛晉大力贊助刻藏事業,與其本身學佛,與 人士密 來相關 析其所以與僧人 南士人 緇流 毛文鼇, 毛晉與僧侶之交遊及刻經考 來,在於探查 廟 一文, 梵刹處罕見之函冊 , 使所刻 書之內涵得以擴充,種類增富,版本價值亦隨以提升 晉為錢謙益白衣弟子,與錢郪儼然左右護法 刻藏行列,錢謙益的推波助瀾有其關鍵性 176 175 也提及 毛 筆者亦認為毛晉投入 若前述,叮毛晉後人響應 錢謙益倡導將四方經板送歸化城寺,委叮壽光上人統籌管理之舉,亦可 得知 毛晉參與刻藏,於錢謙益, 憨山大師夢遊全集序 …………………………………………………………………………………………..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毛文鼇, 毛晉與僧侶之交遊及刻經考 ,註 29,頁 255 清.錢謙益, 與黃觀止 , 錢牧齋先生尺牘 卷 2,頁 134 清.錢謙益, 與周安召五首 , 錢牧齋先生尺牘 卷 2,頁 100 周彥文, 緒言 , 毛晉汲古閣刻書考 ,頁 3 毛文鼇, 毛晉與僧侶之交遊及刻經考 ,頁 251 毛文鼇, 毛晉與僧侶之交遊及刻經考 ,頁 252 略有所述 即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55 嘉興藏函刻憨山大師 法語 僅止五卷, 治十三年(1656), 龔孝升入 粵,海幢華首和尚得余書,楗椎告眾,訪求鼎湖棲壑禪師藏本,曹秋岳 諸公 寫歸吳 謙益手自讐勘,撰次為四十卷 177 憨山大師 夢游集 原本初傳於武林天界寺,覺浪和尚(1592-1659)得而見之,嘆曰: 人天 眼目,幸不墜矣 遂 亟草一疏,唱導流通 毛晉則 請獨任鏤版, 以伸其私淑之願 子晉歿,三子褒表,扆聿追先志,遂告成事 治十五年左右,錢謙益的 178 毛子晉六十壽序 寫到: 余少有四方之志,老而無成,海內知交,彫 凋 謝道盡,及 門之士,晨星相望,亦有棄我如遺跡者 唯毛子子晉契濶相奿, 不以老髦舍我,而子晉年 六十矣 ……余西垂之歲,塊肰獨 處,其與子晉過從,眎古之度阡陌而燕雞豚者,則有間矣 179 又曰: 吾友蕭伯玉 范質公議藏 大藏 方冊,子晉誓願荷擔續佛慧 命,皮紙骨筆,不遑恤也 余晚探教海,思以螢光爝火,照四 含而鏡三宗,子晉獨踴躍吨讚,以為希有 180 又曰: 吾與子晉委心法門,一鐙迢肰懸鏡相對,以多生文奾結習, 迴向般若餘季叚光,與斯人孰多,斯可以為子晉壽也矣 …… 將偕一二名僧遺民往修故事,恐子晉之或避匿也 181 ………………………………………………………………………………………….. 177 178 179 180 清.錢謙益, 憨山大師夢遊全集序 ,收入明.釋德清, 憨山大師全集 卷首,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2,頁 377c 清.錢謙益, 憨山大師夢遊全集序 ,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2,頁 378 下 清.錢謙益, 毛子晉六十壽序 , 牧齋有學集 卷 23,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冊 1391,頁 226 下 清.錢謙益, 毛子晉六十壽序 , 牧齋有學集 卷 23,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冊 1391,頁 227 上 356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錢謙益與毛晉的師生情,又同為潛心佛法之道友,拉近兩人同為刻藏付 出心力的深邃情感 所謂: 子晉誓願荷擔續佛慧命,皮紙骨筆,…… 子晉獨踴躍吨讚,以為希有 之言,若對照吳梅 (1609-1671)的 蕭孟 昉五十壽序 ,或可知悉毛晉 願荷擔續佛慧命 孟昉為 故太常卿伯玉先生之猶子也 之幾許緣叮 序言蕭 蕭伯玉生前與錢謙益交 密 , 築有春浮駙, 有經史萬卷,穿穴講貫於弗倦,又能闡繹教乘,與緇衲 還相扣擊 吳梅 回憶: 往者神廟盛時,吾吳如顧端文公 高忠憲公,吉水如鄒忠 公, 紹續微言,倡明絕學,而憨山 紫柏二大師唱演宗風於吳會 豫章之間,兩地之學者習其義而盛其傳,雖千里之遙,猶同堂 也 ……紫柏刻 大藏 方冊於吳中,卷帙叙半,其時有吳中 毛子晉謀續之,伯玉與兩弟 願藏事,經營佽助之尤力 182》 此處所言,便是錢謙益稱毛晉願意擔荷續佛慧命的原委 毛晉施刻或從 事校對 鐫刻佛經等呄在崇離十五 六年(1642-1643) 而上述蕭伯玉, 名士瑋, 西泰和人 自表二得見泰和蕭氏家族亦於此時大力贊助刻 藏,高達 235 卷 蕭伯玉施刻經典,大呄委叮毛晉校對 虞山華閣誌記; 舉如崇離十五年,毛晉施刻 佛為海龍王說法吨經一卷 ,牌記: 常熟信士毛鳳苞捐資刻 佛為海龍王說法吨經 全卷,東塔寺 釋道源 海隅信士戈汕同對,崇禎壬午仲夏虞山華嚴閣識 183 又同年施刻 佛說四備經一卷 ,牌記: ………………………………………………………………………………………….. 181 182 183 清.錢謙益, 毛子晉六十壽序 , 牧齋有學集 卷 23,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冊 1391,頁 227 上 清.吳偉業, 蕭孟昉五十壽序 , 梅 集 卷 25,收入 文津閣四庫全書 冊 438,北 :商務吨書館,2005 年,頁 184 上-下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143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57 常熟信士毛鳳苞捐俸刻 佛說四備經 全卷,東塔寺釋道源 海隅信士戈仙同對,崇禎壬午仲夏虞山華嚴閣識 184 十六年毛晉所施刻者,題記內容亦大致如上 而泰和蕭士瑋施刻佛經大 呄在崇離十五年,例如施刻 七佛所說神咒經四卷 ,牌記: 泰和信官蕭士瑋捐俸刻 七佛所說神咒經 全部,東塔寺釋道 源 東湖信士毛晉同對,崇禎癸叙孟冬虞山華嚴閣識 185 同鄉信士楊仁愿大呄施刻於崇離十六年,牌記: 泰和信官楊仁愿捐俸刻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 全部,東塔寺 釋道源 東湖信士毛晉同對,崇禎壬午仲夏虞山華嚴閣識 186 無褯置疑,虞山華嚴閣成為明叚嘉興刻藏的重要經坊之一,毛晉擔荷續 佛慧命的重要任務,積累相當數量的經板,體現毛晉承諾擔荷續佛慧命 的實踐心力 然過程中郪面臨難以為繼的經濟困頓,錢謙益的 與侯月 鷺 信函中談到: 村莊多暇,訂正金剛 楞嚴二疏, 付梓人矣 因毛子晉去歲 捐館,家計倥偬,刻貲叙能相繼,不得不為勸募之計 187 毛家袊力,如上所見,贊助刻藏 出現難以賡續的困境 入清後,即 至 國朝初年,家亦因此中落 188 如此對刻藏所能施出的贊助極為有限 ………………………………………………………………………………………….. 184 185 186 187 188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146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140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釋家類.嘉興楞嚴寺方冊藏經 ,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 初稿.子部 冊 4,頁 294 清.錢謙益, 與侯月鷺 , 錢牧齋先生尺牘 卷 2,頁 86 清.徐褮, 汲古閣 , 前塵夢影錄 卷下,收入 百部叢書集成 冊 97,臺 358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治之後,褮熙年間則叙再有晉氏家族之施刻紀載 四 金聲家族 再如前述金聲(1589-1645), 正希,世居徽州名寧 父親金文耀, 客商於湖廣嘉魚縣 隆武元年,即 治二年清軍渡 ,金聲時任兵部右 侍郎,五月南 戰敗,十月受刀而死 其子金敦涵,逃亡閩地 金聲家 族的遷移離散,可見一斑 189 天啟七年(1627),金聲郪助刻海陽清淨禪 林刻場所負責刊刻嘉興藏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 的第 15 卷,記載: 休寧縣佛弟子金聲捐貲刻此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第十五卷,以 斯功德上祝,普願四生九有同 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毘盧 性海 匡山五乳侍者廣益對,錢唐隸一霖書 190 大約同時,金聲同鄉名寧縣有呄位信士亦相繼助刻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 要 各卷, 別為天啟六年(1626)的程有學助刻卷 1,及七年的程有路 助刻卷 11 夏繼邦助刻卷 12 13 金相助刻卷 14,而程開世 程開祚 程開裕 程開祺 別助刻卷 16 至 19,崇離元年(1628)年程開第則助刻 卷 20 雖不能從文獻確知程有學與程有路,或程開世與程開祚等人是否 擁有親兄弟關係,但同是程氏宗族的可能性可以被推測與想像 傳 居士 記載金聲: 奾子駿,湖南嘉魚人,少從父遊於休寧家焉 ……年二十六學 佛法,習靜古剎中 一日食茄而甘,遂長齋 其友程開祚就正 希飯,怪其斷肉也 問所繇,正希與之言佛法 開祚心動曰: ………………………………………………………………………………………….. 189 190 北:藝文出版社,1966 年,頁 9 清.朱溶撰, 金聲傳 , 忠義錄 卷 3, 明清遺書五種 ,頁 541-543 唐.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 卷 15,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14,頁 88 冊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59 是信然 向吾與子僅一世朋友耳,不知前後乃有無量世也 與子重定交 遂棄所學而學焉 191 此處載明,程開祚是金聲的友人,金聲開啟了程開祚學佛的因緣,兩人 又同是名寧縣人 可見金聲與同鄉的程開世 程開裕 程開祺等似屬相 識之人,如是士人借助鄉族或友朋的人際網絡捐 ,以贊助嘉興藏刊 刻,應是晚明以來 南一帶支持 藏持續進行的重要路徑 然如前述,明清鼎革的動盪造成金聲本人的喪亡及其家族的離散 傳載 治二年清軍攻下南 ,金聲被逮捕時,途中致書信與其長兄,說 道: 生死禍福 有天命,我等唯 受之,不必逃避 我家為王事勤 勞死者,死得其所 即流離穀亡者,亦流離穀亡得其所 192 金聲寬慰其兄為國事而逢此家變,縱有死難與家變仍適得其所,並且抒 自身能夠坦然面對此一大變局,端賴修學佛道之故 同時信中,讚揚 其女兒於 前日積薪於屋,俟有急即譽火自焚,此真學道人 勵其兄長 仍時以佛法提撕,一 乃為來生大留種子耳 193 因此鼓 而在寫給 其長子的書信中,亦囑咐逢此國難當處變不驚 寫道: ………………………………………………………………………………………….. 191 192 193 清.彭紹升, 金正希傳 , 居士傳 卷 52,收入 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冊 1286,頁 584 上 清.彭紹升, 金正希傳 , 居士傳 卷 52, 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冊 1286, 頁 586 上 清.彭紹升, 金正希傳 , 居士傳 卷 52, 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冊 1286, 頁 586 上 360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我往南京去,道炤等聞我信必求自盡,可且止之 候我南中信 歸,再聽行其意叙遲也 爾在家中不必驚惶,當此國家大變, 人民惶亂不能自保之時,不得其所者多矣 194 釋道照乃金聲之女, 少長齋 ,國難時, 遂剪髮屏居, 巖參繼起禪師 , 後參 杭州 靈隱巨德禪師有省 華山,依蘗菴禪師以居 此外, 還結夏 蘗菴禪師(1598-1676)即是金聲好友熊魚山 開 元 ,亦是嘉魚人,同是錢謙益友人, 其家故奉佛 同邑金正希友善, 劘大事,忠憤出於至誠 山為工科給事中,後魚山因 城破,遂為僧 195 而之靈 196 唐王立於閩地,封魚 病乞名,寓汀州 更名正志,號蘗菴 隱於 蘇州 蓮華峯翠巖寺 老於虞山 傳載: 初魚山與 治三年(1646)汀州 得法於 蘇州 靈巖繼起禪師, 蘇常熟虞山 197 研堂見 聞雜記 載蘗菴和尚,於崇離十七年明亡之際: 公與金公正希同舉義師,志圖恢復 金戰死,公迺削髮為浮屠, 棲吳郡之靈巖山 治乙叙,募米至沙溪,頹然老僧矣 叙幾, 主席於虞山之三峰 198 魚山出家後,以蘇州附近一帶為其活動據點 其師弘儲繼起 ………………………………………………………………………………………….. 194 195 196 197 198 明.金聲撰, 與長男 乙酉 , 金正希先生文集輯略 卷 5,收入 四庫禁 燬書叢刊 冊 50,據北 圖書館藏明叚卲鵬程刻本,北 :北 出版社,2000 年,頁 561 清.彭紹升, 金正希傳 , 居士傳 卷 52, 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冊 1286, 頁 586 上 清.彭紹升, 熊魚山傳 , 居士傳 卷 52, 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冊 1286, 頁 586 下 清.彭紹升, 熊魚山傳 , 居士傳 卷 52, 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冊 1286, 頁 587 下 清.不著撰人, 研堂見聞雜記 , 臺灣文獻史料叢刊 第 5 輯,頁 58-59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61 (1605-1672)開法蘇州靈巖,志士詩人呄與其交遊, 熊開元為其高弟 ;199 夫山繼起,後嗣魚山熊開元 200 子 靜涵張有譽 碓庵僧 青, 繼起弟 而弘儲繼起亦是金聲女兒道照所依止之法師 魚山出家後的活 動範圍,與其師弘法場域密 相關 而金聲家族的死難與離散,以及 南士人的逃頓,再再致使嘉興藏刊刻的支援網絡受到沖擊 走筆至此,從晚明萬曆年間刻藏開始即 投入助刻的士人及其家 族,其刻藏志業有延續至明清鼎革者,也有自明叚始參與助刻者 然明 清鼎革造成無數 南士族的死傷與亂離,其直接間接都影響著嘉興藏刊 刻的進展,具體現象 梳理如前 係,如表四: 明叚清初助刻 勾勒明清之際 沖散 而以上所有士人家族之間的人脈關 嘉興藏 南士人關係 所示,可清楚 南士族施刻嘉興藏的支援網絡 當此網絡被鼎革戰亂給 瓦解,則刻藏面臨何時完刻的難題必然再度浮現 ………………………………………………………………………………………….. 199 200 卓爾堪清.選輯, 明遺民詩 卷 16,收入沈雲龍編輯 明清史料彙編 冊 78, 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 年,頁 1479 陳垣, 二 晦山天王碑諍 , 清初僧諍記 卷 1,收入陳智超主編 陳垣全集 ,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338 362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表四: 明 清初助刻 嘉興藏 江南士人關係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63 五、結語 據上述,得以廓清明清鼎革時期社會政局的大變動,造成 南厊紳 家族的崩離,進而衝擊長期護持嘉興藏刊刻的士人甚或家族,使得 南 士人在刻藏人力 袊力和物力可互通有無的支援網絡因之潰散,導致刻 藏事業的難以相續,甚而致使某些刻經場運作停滯及其經板管理不善的 種種流弊 萬曆年間刻藏開始,至清 褮年間,隱約可見施刻 南士族之間 似乎都 在某種程度的關聯,如婚姻 親族 友人 師生門第等層層關 係,連結成 南刻藏的社會支援系統 但因鼎革戰亂的襲擊,讓純叮民 間私人 起的這份刻藏事業,原屬經營不易的狀況,使其更遂入窘困, 致使刻藏進程越趨嚴峻 而前後護持刻藏的士族,有從萬曆刻藏伊始便 贊助至明叚,甚有延續至明清鼎革以後,然呄因家族離散而喪失施刻能 力 譬如吳用先 周季華父子 金壇于氏家族和丹陽賀氏家族,可說是 護持刻藏的原始士人家族 隨著這些家族勢力的消逝,於天啟 明叚年間繼起參與護持的士族,有平湖馮洪業家族 崇離 寒山趙靈均家族 虞山毛晉家族 泰和蕭伯玉家族 楊仁愿家族 徽州金聲家族等,於明 清政權鼎革前後,合力協助統整社會動盪下散置四處的經板及贊助幾乎 面臨停滯的刻藏事業使其得以賡續 而居間聯繫 積極倡議鼓吹,以期 擴大護法人脈圈的,錢謙益是重要人士之一 但這些助刻家族也隨著新 舊政權的動盪,造成如馮氏家族的隱遁 趙氏家族因嘉定屠城而死於兵 變 毛氏家族入清後袊力匱乏等現象,導致刻藏的不穩定 入清以後,如前述所見,嘉興楞嚴寺明顯擔負起刻藏的大半責任, 與居士刊本卷數旗鼓相當,又有過之 可以說,取代了以 士族施刻大 部 經卷的情形,楞嚴寺自崇離年間逐漸行施刻之舉,特別是在清 治 褮熙年間的大力承擔 此時雖不乏繼起的士人施刻,但楞嚴寺的捐 364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刻藏確實占居重要力量,是續藏 又續藏刊刻的重要時期 至於嘉興 楞嚴寺藏經刻 吨 販售 流通等管理經營,及其與中央政權和地方厊 紳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整個刻藏過程中被僧俗二界所賦予的功能角色, 叙來將進行更 實的解析,以期逐步勾勒明清嘉興刻藏之全貌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65 引用書目 法華經安樂行義 ,北魏.釋慧思,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3,臺北:新 文豐出版社,1987 大般涅槃經疏 ,隋.灌頂,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3,臺北:新文豐出 版社,1987 涅槃經玄義 源機要 ,宋.釋智駚,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3,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1987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 ,明太宗,收入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6,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 ,唐.澄觀撰述,收入 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12,臺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 ,唐.實叉難陀譯,收入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 明版嘉興大藏經 註心賦 ,宋.釋延壽,收入 社,1987 冊 20,臺北:新文豐出版 明版嘉興大藏經 禪宗正脈 ,明.如巹集,收入 版社,1987 明版嘉興大藏經 成唯識論俗詮 ,明.釋明昱,收入 豐出版社,1987 護法錄 ,明.宋濂,收入 社,1987 冊 20,臺北:新文豐出 明版嘉興大藏經 明版嘉興大藏經 憨山老人年譜自敘實錄 ,明.釋徳清,收入 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 冊 14, 冊 21,臺北:新文 冊 21,臺北:新文豐出版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2,臺 憨山大師全集 ,明.釋德清,收入 豐出版社,1987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2,台北:新文 紫柏尊者別集 ,明.釋真可,收入 豐出版社,1987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3,臺北:新文 密藏開禪師遺稿 ,明.釋道開,收入 文豐出版社,1987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3,臺北:新 366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破山和尚語錄 ,明.釋海明,收入 豐出版社,1987 明版嘉興大藏經 冊 26,臺北:新文 永覺元賢禪師廣錄 ,清.釋永覺撰,清.釋道霈重編,收入 委會 徑山藏 冊 168,北 :國家圖書館出版,2016 紫栢尊者全集 ,明.釋德清,收入 馬精舍吨經會,出版年不 五石脂 ,清.陳去病,南 天閒老人獨立性易全集 : 上冊 日知錄 ,清.顧炎武,收入 2005 大藏新纂卍續藏經 徑山藏 編 冊 73,台北:白 蘇古籍出版社,1999 ,徐興慶編著,臺北:臺大出版社,2015 清代學術筆記叢刊 2 ,北 :學苑出版社, 石匱書後集 ,明.張岱,收入 續修四庫全書 冊 320,上海:上海古籍, 2002 可行日注 ,明.葉紹袁,收入沈雲龍選輯 明清史料彙編 第 3 集,臺北: 文海出版社,1967 民國重修金壇縣志 ,馮煦纂修,收入 南 :鳳凰出版社,2008 中國地方志集成. 南聞見錄 ,明.不著撰人,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 冊 33,成都:巴蜀書社 1993 蘇府縣志輯 , 中國野史集成 陰城 紀 ,清.韓菼,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 中國野史集成 冊 33, 成都:巴蜀書社,1993 上孤忠錄 ,清.黃明曦纂,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 冊 33,成都:巴蜀書社,1993 中國野史集成 光緒平湖縣志 ,清.彭潤章等修,清.葉廉鍔等纂,上海:上海書店出版, 1993 西陂類稿 ,清.宋犖,收入 出版社,2010 金壇獄案 ,清.計六 社,2000 ,收入 清代詩文集彙編 冊 135,上海:上海古籍 中國野史集成續編 冊 27,成都:巴蜀書 金正希先生文集輯略 ,明.金聲撰,收入 四庫禁燬書叢刊 冊 50,北 北 出版社,2000 :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67 東塘日劄 ,明.嘉定朱子素九初述,收入中國古籍整理研究會 史料叢刊.清 冊 54,北 :中國書店,2000 明史 ,清.張廷玉,北 :中華書局,1974 忠義錄 ,清.朱溶,收入明. 垓,清.解瑤等撰,高洪鈞編 五種 ,北 :北 圖書館出版社,2006 居士傳 ,清.彭紹升,收入 古籍出版社,2002 明季南略 ,清.計六 明清筆記 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明清遺書 冊 1268,上海:上海 ,臺北:臺灣商務吨書館,1968 明遺民詩 ,卓爾堪清.選輯,收入沈雲龍編輯 明清史料彙編 ,臺北:文 海出版社,1973 牧齋有學集 ,清.錢謙益,收入 籍,2002 續修四庫全書 冊 1391,上海:上海古 牧齋初學集 ,清.錢謙益,收入 四庫禁燬書叢刊 冊 114,北 :北 版社,2000 出 前塵夢影錄 ,清.徐褮,收入 百部叢書集成 冊 97,臺北:藝文出版社, 1966 南明野史 ,清.南沙三餘氏,收入 1967 明清史料彙編 ,臺北:文海出版社, 研堂見聞雜記 ,清.不著撰人,收入 臺灣文獻史料叢刊 第 5 輯,臺北: 臺灣大通,1987 徑山志 ,明.宋奎光,收入杜潔祥主編 中國佛寺史志彙刊 冊 31,臺北: 明文書局,1980 浙東紀略 ,明.徐芳烈,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員會 33,成都:巴蜀書社,1993 中國野史集成 冊 桐城舊耆傳 ,清.馬其昶,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 梅 集 ,清.吳偉業,收入 文津閣四庫全書 冊 438,北 :商務吨書館, 2005 密藏禪師遺稿 ,明.釋道開,收入 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 冊 15,合肥: 黃山書社,2005 遁庵夢憶 ,明.張岱,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368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子部 圖書館,2000 冊 4,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臺北:國家 清初僧諍記 ,陳垣,收入陳智超主編 陳垣全集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9 揚州變略 ,明.無名氏,收入中國古籍整理研究會 清 冊 56,北 :中國書店,2000 明清筆記史料叢刊. 揚州十日記 ,清.王秀楚,臺北:廣文書局,1966 葉天廖年譜 ,明.葉紹袁,收入 嘉業堂叢書 冊 1,北 :文物出版社, 1982 葉天廖年譜續 ,明.葉紹袁,收入 嘉業堂叢書 冊 1,北 :文物出版社, 1982 寒山留緒 ,清.趙耀,收入 叢書集成續編 冊 39,上海:上海書店,1994 粵游見聞 ,明.瞿共美,收入 1967 明清史料彙編二集 ,臺北:文海出版社, 萬曆野獲編 ,明.沈德符,北 :中華書局,1997 鄧尉山聖恩寺志 ,清.金天羽,收入 文書局,1980 中國佛寺志叢刊 冊 44,臺北:明 錢牧齋先生尺牘 ,清.錢謙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 繹史摭遺 ,清.李瑤,收入 明代傳記叢刊 冊 105,臺北:明文,1991 鐵眼禪師遺錄 ,釋鐵眼,收入 黃檗鐵眼版一 黃檗山寶藏院刊本 經 ,日本昭和癸 丁志可主編,2008, 明朝遺民的大清歲月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 年(1953) 行 小野和子編,1996, 明叚清初の社会と文化 , 都: 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 所 山本悅心,1941, 黃檗東渡僧寶傳年表 ,愛知縣:黃蘖堂 中嶋隆藏,2004, 所謂万曆嘉興大藏經の刊刻と馮洪業の助刻活動 ,收入磯 部彰編 東アジア出版文化研究 ,東 :二玄堂,頁 69-81 木宮泰彦,1980, 日中文化交流史 ,北 :商務吨書館 毛文鼇,2011, 毛晉與僧侶之交遊及刻經考 , 宗教學研究 4,頁 250-255 王成勉,2012, 氣節與變節:明叚清初士人的處境與抉擇 ,臺北:黎明文化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69 王彦明,2013, 錢謙益與 嘉興藏 考論 ,南 王靜,2016, 士論文 嘉興藏 雕版刻工研究 ,北 新世紀圖書館 1,頁 61-64 :河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 王鐵男,2015, 以抗清鬥爭為主線的南明史研究新視角——評顧誠 史 ,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16,頁 90-96 南明 司徒琳,2007, 南明史 1644-1662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白一瑾,2010, 清初貳臣士人心態與文學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吉尾寬著,2001, 明叚の流賊反乱と地域社會 ,東 寺叭隆信,2009, 明代鄉紳の研究 , 都: :汲古書店 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曉雯,2012, 明清之間 南駙林文化的變遷:以趙氏寒山別業為中心 ,新 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伯重,2002, 展與制約—明清 南生產力研究 ,臺北:聯經出版 周彥文,2006, 毛晉汲古閣刻書考 ,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孟森,1987, 明清史論著集刊 ,臺北:南天書局出版社 岩見宏,谷口規矩雄編,1989, 明叚清初期の硏究 , 都: 都大學人文科 學研究所 岸本美緒,1999, 明清交郫と 大學出版會 南炳文,2012, 南明史 ,北 范金民,2012, 南社會:17 世紀中國の秩序問題 ,東 :東 :故宮出版社 南社會經濟史研究入門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徐茂明等著,2011, 明清以來蘇州文化世族與社會變遷 ,北 :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 章宏偉,2016, 明代萬曆年間 南民眾的佛教信仰—以萬曆十七至二十年五 臺山方冊藏施刻文為中心的考察 , 清華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5: 31,頁 111-126 陳玉女,1997, 明萬曆時期慈聖 太后的崇佛——兼論佛 峙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 第 23 號,頁 195-245 道兩勢力的對 陳玉女,2010, 明代佛門內外僧俗交涉的場域 ,臺北:稻鄉出版 陳玉女,2015.8.4, 流浪者之歌:明叚遺民.移民的寺廟記憶 ,上海:中國 佛學院,北 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 370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 學論壇,上海玉佛禪寺合辦, 東亞寺院的社會性功能國際研討會:淑世超 邁出世,紐帶呄過界 ——佛教與東亞宗教寺院的呄重社會作用與功能 陳冠至,2009, 明代 南士人的抄書生活 , 國家圖書館館刊 1,頁 115-143 陳學文,2010, 篳路藍縷的三十年—明清 南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收入王 家范主編 明清 南史研究三十年 1978~2008 ,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 有限公司,頁 3-25 森正夫,1981, 奴変と抗租:明叚清初を中心とする 華中・華南の地域社 会における民衆の抵抗運動 ,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社 馮玉榮,2011, 明叚清初松 馮賢 士人與地方社会 ,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明清 南地裚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 ,上海:人民出版社 黃海章,1987, 明叚廣東抗清詩人評傳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匿本雅一,2012, 明叚清初 , 都:藝文書院 趙伯遁,2002, 秦淮旧梦:南明興衰錄 ,濟南:濟南出版社 趙駙,1999,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北 :北 大學出版社 衛匡國著,何高濟譯,2008, 韃靼戰紀 ,收入帕萊匿等著 韃靼 服中國史. 韃靼中國史.韃靼戰紀 ,北 :中華書局 賴惠敏,1991, 士族的形成與興衰—若干個案的研究 ,收入中央大學共同科 編吨 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的轉變與延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文史哲 出版社,頁 377-438 錢海岳,2006, 南明史 ,北 :中華書店 薛文郎,1991, 清初三帝消滅漢人民族思想之策略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謝國楨,1980, 明叚清初的學風 ,臺北:谷風出版社 韓錫鐸,2015, 重輯 嘉興藏 及叙盡事宜 , 刻本大藏經研究的回顧與展 望:徑山藏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藍吉富,1991, 嘉興大藏經的特色及其史料價值 , 佛教的思想與文化:吨 導師八秩晉六壽慶論文集 ,臺北:法光出版社,頁 255-266 美 魏斐德著,陳蘇鎮等譯,1998, 洪業─清朝開國史 ,南 : 蘇人民 出版社 顧誠,2011, 南明史 ,北 藍吉富, 嘉興藏 :光明日報出版社 研究 ,2017/10/25,http://taipei3.cbeta.org/jiaxing.php 明末清初嘉興藏刊刻與江南士族 371 Harry Miller. 2013. State versus Gentry in Early Qing Dynasty China, 1644-1699.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Lynn A. Struve. 1984. The Southern Ming, 1644-1662.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Lynn A. Struve. 1998. The Ming-Qing conflict, 1619-1683: a historiography and source guide. Mich: Published by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372 佛光學報 新四卷.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