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我自己用的还不错的 Chrome 插件

英语/日语翻译:沉浸式翻译

我的日常要看到很多英文文章和网站,因此,可以借助沉浸式翻译,帮助我快速翻译多种语言为中文,从而降低我在阅读不同语言内容的障碍。

1743588697 image

快速搜索:超级搜索

超级搜索支持我快速的选中词汇并进行搜索,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景下,会非常有帮助。比如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发现了一部电影,想快速在豆瓣电影中找到并标记,就可以借助超级搜索,配置一个搜索关键词来实现。

1743588684 image

SEO 检查器:AITDK

AI TDK 是我用来检查自己的网页是否完成了一些基本的 SEO 设置的工具。当我上线了一个新的网站后,就会打开 AITDK,然后查看哪里的信息还不完整,需要补充的。就可以继续去补充相应的内容。

1743588868 image

JSON 查看:JSON Viewer

在开发的时候,经常会有要查看服务端返回的 JSON 的情况, 借助 JSON Viewer 可以将不容易看明白的 JSON 给格式化了,方便你快速定位要看的 JSON。

1743589100 image

广告拦截:AdGuard

广告拦截我选择了 AdGuard,有了它,我看 Youtube 再也没有广告了。。。

1743589301 image

复制为 Markdown:Copy as Markdown

因为经常要将部分内容复制为 Markdown,方便在我的其他工具中使用,所以我安装了这个 Copy as Markdown 插件,方便自己随意复制。

1743589434 image

页面增强:篡改猴

当我需要对一些网页做一些快速的改造,但同时又不想写成 Chrome 插件的时候,就会选择写成油猴脚本,然后放在篡改猴里来用,非常方便。

1743589508 image

灵感记录:Memos

我自己部署了一个 Memos ,用于记录自己的灵感和想法。因此,我使用了一个 Chrome 插件,来方便我记录。

1743589800 image

使用网页版的 Send To Kindle

在之前的 Kindle 难民文章中,我提到过,我将我的账号迁移到了美区 Amazon。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使用邮箱发送电子书到我的 Kindle 当中,但邮件发送有种种问题:速度慢、有些时候是在网站买的,不会发送邮件给我等等。

我就开始研究,是否有一个应用可以直接从我的电脑上将文件直接发送到 Kindle 上的方式的同时,不用数据线连接

我甚至试图自己写代码来实现这个功能,不过,好在我在真正启动项目之前,上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发现了这个网页版本的 Send To Kindle

工具地址:https://www.amazon.com/sendtokindle

1743585738 image

这个工具是由 Amazon 提供的官方的发送工具,除了支持网页版以外,还支持 iOS、Android、Word、macOS、Windows 等不同操作系统。我因为觉得网页版比较方便,就直接用了网页版。

使用起来的方法颇为简单 —— 点击按钮,选择你要传递到 Kindle 的文件(或者直接拖动文件进入区域),然后确认信息并发送,就可以将文件发送到你的 Kindle 了。

1743586067 image

相比于过去的邮件发送,使用这个方式发送的,可以更快的在 Kindle 中看到这本书。从我自己的实际体验来看,基本上 1 分钟就可以出现在你的 Kindle 了。

构建可持续一生的职业支柱

自2018年踏出校门,七年的职业旅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现代工作的流变性。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我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构建一个可持续的职业框架,最终确定了三个并行不悖且能贯穿一生的角色:写作者、投资者与工程师。

为什么是“终身职业”?

这一构想的核心问题是:何种工作能让人甘愿投入一生,并从中持续汲取价值?经过审慎思考,我认为这样的事业通常具备以下特质:

  1. 主要依赖智识而非体能:这样可以让我在无论何等年龄下,都可以继续进行。职业运动员令人敬佩,但其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往往受限于生理条件。
  2. 减少对外部平台或组织结构的过度依赖:虽然协作是常态,但核心工作应具备独立完成的可能性。这不仅赋予个体更大的掌控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组织变动或潜在的年龄偏见风险。
  3. 我自己做的开心:唯有真正热爱并能持续获得心流体验或成就感的事业,才足以支撑长期的投入与探索,成为真正的「终身职业」。

基于上述标准,我为自己明确了三个相辅相成的终身职业方向:

写作者

写作,首先是一种思维的锤炼。

正如你眼前的这篇文章,它既是输出,更是思考过程的凝结。我持续投入资源学习写作技巧,借助编辑反馈打磨文字,但这并非首要追求流量或读者。

写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迫使我将纷繁的思绪结构化、清晰化,成为一种严谨的自我对话与认知提升工具。这是一种几乎不受时空限制的智力活动,可以伴随我直至生命终点。

投资者

我的投资旅程始于大学时代,至今已涉猎基金、股票、加密货币等多个领域,积累了第一手的市场经验。

投资远不止于数字盈亏,它更像一面无情的镜子,清晰映照出我的认知偏差、贪婪与恐惧。每一次市场的颠簸、每一笔交易决策,都是对心智的严峻考验。经历过亏损,也曾为错失良机而扼腕,这些都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局限。

深知前路漫漫,但我享受这个过程——它持续驱动我去理解世界运转的逻辑,探索经济规律,并最终深化对自我的认知。因此,投资于我而言,不仅是资产管理,更是一场贯穿人生的认知修行。

投资,会成为我的终身事业。

工程师

作为一个从十几岁就开始写代码的人,我可以骄傲的说,写代码,就是我的爱好。而我一直以来,都非常享受通过编程来改变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的过程。

我也一直以来,非常享受编程的过程,编程是我进入心流状态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另外一个是写作)。

很多人觉得写代码是“青春饭”,年纪大了就写不动了。我不这么看。软件正在吞噬世界,这个趋势恐怕几十年内都不会停。只要技术还在发展,世界还需要软件,就永远有工程师的用武之地。而且,很多时候,一台电脑就能开工,足够独立。我可以一直写下去,直到我不想写的那天。

总结

写作者、投资者、工程师——这三个角色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滋养,共同构筑了我理解世界、实现价值并保持心智活力的职业生态。这或许不是一条寻常路,但它是我为自己铺设的,通往一个可持续且充满意义的漫长工作人生之道。

为什么我要在面试前更多的了解候选人

最近我录制了一期《科技乱炖》,聊到了我自己的习惯 - 在面试的时候,会去跟着简历当中的信息看看候选人的博客、GitHub,了解更多的信息。

0d5b1c4c7f720f698946c7f6ab08f687

其中,听众发布了一个评论:说明了面试的经验还不够,难以筛选候选人。

从我的视角来看,我认可这个评论。当经验足够的时候,确实可以凭借基本的信息来了解一个候选人,并做出判断。

不过,我一贯认为,足够的信息才能辅助我做出更好的判断,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判断我是否愿意与一个人共事。

因此,我会选择去看 Github 、去看博客。

其背后的理由是 —— 简历可以被包装、面试可以表演。但日常无法被包装和表演。如果一个人能够将表演和包装集成在他的日常当中,我依然认可 —— 如果他能骗过他自己,骗过我也不足为奇。

当然,这是时间充足情况下的选择,这个方法对于 HR 是没有效果的,他们需要大量的看简历,筛选,通过经历、学历依然是一些好的方法。

记一次发现小宇宙 iOS 版的跳转注入漏洞

漏洞风险:可以在其他应用借助小宇宙端内跳转任何网页。

此文章发布前,小宇宙已经修复了这个问题,所以你们可能不能复现这个问题了。

先看漏洞效果,这个漏洞的问题是你可以在小宇宙里跳转到任何网站,甚至是 PornHub。不过这个 Bug 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 Bug 的过程

漏洞效果

0. 背景

在一天晚上,我在和朋友聊小宇宙的 URL Scheme,想要做个功能,可以实现一键打开小宇宙的节目页面。但卡在我面前的是,我不知道小宇宙的 URL Scheme 到底是什么。于是便开始了我的 Hack 之旅,也就找到了小宇宙的这个安全漏洞。

1. 找到小宇宙的 URL Scheme

由于 Scheme 是在 App 中定义的,所以当我想到要找 Scheme 之后,第一反应的是去拿 iOS App 的 Info.plist(因为 iOS 是将 Scheme 定义在 info.plist 当中)。

过去需要通过 IPA 备份、越狱等方式来获取到这个文件,不过得益于 M 系列支持在 macOS 上运行的原因,现在 IPA 的获得变得非常的简单。 先在 App Store 安装小宇宙,并在「应用程序」中找到小宇宙。

image

然后右键点击小宇宙,点击「显示包内容」

image

然后看到这样的内容,WrappedBundle 是一个假的应用程序,所以继续点击 Wrapper 往里跳转。

image

然后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个 Podcast 应用,这个才是真正的小宇宙的 IPA 包。然后继续点击「显示包内容」

image

在包内容当中可以看到 info.plist 文件,使用 Xcode 或者 VSCode 打开 info.plist 文件。

image

info.plist 文件中,搜索 CFBundleURLSchemes ,找到了小宇宙的 URL Scheme(里面有很多个,但很多都是其他应用的,试一下就可以发现):cosmos://

image

2. 找到 URL Scheme 能够打开的页面

找到了 URL Scheme,只能通过 cosmos:// 打开应用首页,无法满足我的需求,于是开始继续寻找可能的 URL Scheme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就只能继续反编译 IPA 包或者 APK 包了。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些不是一个好的选项(成本太高)。

然后想到,小宇宙的网页似乎是提供了打开客户端的能力,所以可以从网页版找到突破口。通过简单的搜索,果然让我在网页前端找到了突破口。找到了 7 个 Scheme 。

image

当然,中间存在一些重复的 Scheme。所以最终梳理出来的 Scheme URL:

  • cosmos://page.cos/discover:打开发现页
  • cosmos://page.cos/shownotes/EPISODE_ID:打开节目的 Shownote 页面
  • cosmos://page.cos/episode/EPISODE_ID:打开节目的详情页
  • cosmos://page.cos/webView?url=:意义不明,看起来像是打开一个特定的 URL
  • cosmos://page.cos/web?url=:意义不明,看起来像是打开一个特定的 URL

3. 发现问题 URL Scheme

前面的三个很正常,但后面的两个带 URL 的引起我的注意 —— as a Hacker,你知道的,任何一个可能的输入框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注入点,于是乎,我就构建了一个链接,来打开我的 Blog

cosmos://page.cos/web?url=https%3A%2F%2Fwww.ixiqin.com
Code language: JavaScript (javascript)

将这个链接使用 Safari 打开,就会自动唤起小宇宙,并打开我的播客。

至此,我发现了小宇宙这个跳转注入漏洞,并快速将其反馈给小宇宙官方同学。

复盘:如何规避这样的问题

在这个 Case 当中,小宇宙因为没有设置 URL 跳转的白名单,导致实际上出现了跳转恶意网站的风险。理论上,作为应用提供商,出于安全合规的视角,最好是控制 URL 跳转的域名和空间,避免被恶意滥用。

或者也可以参考我们现在见到的很多网站,在外部跳转时加一个风险提醒

如果在这个 Case 当中,小宇宙在一开始就限制了可以打开有限域名,那也不会出现如今我这次的漏洞问题。

这个问题风险大么?

取决于如何定义和如何使用。如果只是跳转一些常规网站,自然是风险不大的。但如果不受限制的,比如跳转到一些诈骗网站,可能风险就是大的。

看不同的种类的小说,理解不同的人生

作为一个网文爱好者,近些年来,我看了不少的小说,最近在看一本医生为主人公和一本刑警为主人公的小说。

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希望鼓励我的博客的读者们,试着去读一读小说(网文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小说,来感知不同的人的不同生活,从而收获对于世界的新的理解。


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我每年看的书都在 10 本以上,其中一小部分是各项工具书,因为工作 / 业务需要读的书,而更多的则是我看的小说。

看这些小说算是我工作之余的放松途径,在写了一天代码之后,我会开始看小说来放松。同时,看网文这种相对简单粗暴、挑逗人的多巴胺的小说,可以让我不用太烧脑(看推理小说,感觉自己脑子要烧了)。

不同的小说因为其作者的背景,或多或少会带上一些职业的特性,对于我这样的局外人,已经足够管中窥豹了。

如果你对于别人的生活感兴趣,那么我也推荐你试着去通过看小说来理解别人的生活。

当然,其实不只是小说,电影也是一样的。本质上是这些内容当中充满了故事。

举个例子,我看《银河写手》,知道了编剧的生活和日常,也知道了《救猫咪》和《节拍器》。

终我一生,我可能无法去体验所有的职业,通过这些片段,也能让我掀开其他职业的帘子,去尝试了解不同人的人生。

如何从工商银行银行个人网银下载借记卡交易记录

首先,你需要开通你的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如果没有开通,则需要前往线下网点开通后,再来阅读本文。

具体操作如下:

  1. 访问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使用密码登录或者扫码登录
  2. 登录后,访问 — 首页 — 我的账户,进入到账户详情页面,并选择要查询的账户
  3. 在明细页跳转至账单查询,查询数据并下载

1. 登录工商银行网上银行

访问 工商银行网上银行, 登录,并进入其中。

2. 找到账户

点击首页 — 我的账户 — 卡包,找到你的账户,并点击明细按钮,跳转到明细页面。

r9b5r2

604aes

3. 选择账户和对应的月份,下载明细

在明细页面,可以选择时间范围,并选择下方的下载数据明细的格式,就可以点击下载,来完成数据下载的动作。

j8g0ca

Github Stars 没啥用,但也不是没啥用

我之前曾经在 Twitter 上说过,开源的本质是一个 Reputation(声誉)的游戏,你拥有越多的声誉,在和开源社区的协作就会越容易,大家就会愈发的相信你,与你共同协作。

而这个 Reputation 的一个具象的表现 ,便是你在 Github 上拿到的 Star 或 Follower。我们普遍会认为,Star 更多的人、Follow 更多的人,是更有价值的 —— 你的 Follower / Star 更多,至少证明了你在开源这个领域的成绩。

1743138443 image
我的 Github Profile 页面

坦诚的讲,我很以自己的 Star 为荣,超过 1W Star 和 1.4k 的 Follower,至少证明了我在开源上曾经做过一些事情。这些 Star & Project 可以证明我的能力,证明我能够做一些事情。这些信息帮助我更好的求职。

但另一方面,我也认为,star 本身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 特别是你把它当成 KPI 之后。Star 多只是看起来很唬人,但可能一个项目已经运行了 10 年,只要这个项目还在持续更新,持续迭代,持续有人用,拿到一个高 Star 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一切都是时间的力量。

作为一个开源人,我认为大家应该努力的追求 Star / Follow, 但也请记得,这些都是你评估自己的工具,请不要本末倒置,把 Star 当成目标,你的目标是获得更多社区/同行的认可,而不是获得一个虚拟的数字,单纯的数字并不能给你带来认可

美国之旅:算账

终于,到了最后一篇 —— 鸽了这么久,我终于有空来梳理这些账目了。

首先,这 15 天,我总共开支花了 77615.22 元(含机票),平均下来每天 740 刀;

不过,如果下钻下来看,我的开支大头出现在交通运输(机票 & 租车)和娱乐上。

image

交通大类

交通大类中,我们两个人的机票花了 17000 元左右,平均下来单人往返机票 8500;

image

然后租车也花了不少的成本,花了 7000 + ,也接近于单程的机票。不过我觉得不后悔,在美国开车还是体验了很多坐车、打车无法体验到的东西。

娱乐大类

娱乐大类里,因为包含了酒店的住宿,所以也不少,花费了 16000 元,平均下来每天 150 刀左右;还行,处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

image

其他当中,迪士尼、环球影城的票,就花了接近 5000 元;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门票,加起来一共近 8000 元。

餐饮

餐饮方面也是我们有比较大的开支的。不过这部分因为「来都来了」,我们在吃上也没有太省钱,该怎么吃就怎么吃了,还好。符合预期。

image

总结

总的来说 —— 一下花了好多好多钱。。。肉疼。。。天津 4 平米房子了。。。不过,如果让我选,我还是选择 —— 总是要出去见一下真实的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