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
佛像,是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的统稱,通常形相皆以世尊為主體,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理想特徵,仍然各尊佛像的形體、容貌和姿儀皆祥和、寧靜、端祥、莊嚴。
歷史
编辑早期的印度佛教有清楚的經律紀載,佛世時,佛陀即允許比丘與居士弟子們塑造佛像、也親自教導應該如何供養佛像,這樣的紀錄可見於佛親口宣說的經藏和律藏當中;甚至,於比丘戒律當中,有詳細提到應該如何為破損的佛像做修補。 關於佛陀應允造像的因緣,《增一阿含經》二十八曰:「波斯匿王,聞優填王雕像,乃以紫磨黃金造佛像,亦高五尺,時閻浮提內始有二像。」
亦可見《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第5卷,當時給孤獨長者啟問世尊可否造佛陀形像,以及佛陀教導如何供養佛像。 菩薩像供養, 吉祥大眾食; 大會草稕居, 集僧鳴大鼓。 第一子攝頌曰: 聽為菩薩像, 復許五種旗; 為座置尊儀, 鐵竿隨意所。 緣處同前。若佛世尊自居眾首為上座者,便有威肅眾皆嚴整,世尊不在即無上事。是時給孤獨長者來至佛所,禮雙足已退坐一面, 而白佛言:「我今欲作贍部影像,唯願聽許。」佛言:「應作。」 欲安幡蓋,佛言:「隨意。」時彼長者不知欲造何幡?佛言:「有五種旗幡:謂師子幡、 莫羯羅幡、龍幡、揭路荼幡、牛王幡。」 長者復請為贍部影像作座,佛言:「可作。」又作鐵竿而懸旗幡,佛言:「應作。」
第二子攝頌曰: 供養菩薩像, 并作諸瓔珞, 塗香及車輿, 作傘蓋旗幡。 緣處同前。給孤獨長者白佛言:「豈非佛為菩薩時廣作供養?」佛言:「如是。」 「我今欲為贍部影像隨意供養。」佛言:「應作。」 「世尊為菩薩時著諸瓔珞?」佛言:「如是。」 「我今欲為贍部影像作諸瓔珞。」佛言:「隨意,唯除脚玔耳璫,餘皆任作。」 「我今欲作磨香塗香拭佛手足。」佛言:「應作。」 「佛為菩薩時乘輿出入或乘御車,我今欲作輦輿。」佛言:「應作。」 復言:「為菩薩時常持傘蓋隨從幡旗,我今欲為影像作其傘蓋并造諸幡。」 佛言:「應作。」「菩薩在家常著花鬘瓔珞以為嚴飾,我今亦作用莊嚴像。」 佛言:「如是種種莊飾之具,我皆聽作。」
第三子攝頌曰: 吉祥并供養, 花鬘及香合, 諸人大集時, 晝開門夜閉。 爾時給孤獨長者請世尊曰:「佛為菩薩時,一切大眾以吉祥事恭敬供養。佛若聽者,我於贍部像前,為吉祥事并設供養。」佛言:「隨意應作。」 「我今復欲作頂上鬘及諸香合供贍部像。」佛言:「應作。」 長者言:「我因贍部像莊嚴寺宇。」時諸苾芻彩畫其寺,以諸香泥花鬘燒香末香,奏諸鼓樂廣設供養。 時眾人等見此希奇生未曾有,共相謂曰:「此之住處極妙莊嚴。」
而律典當中,佛陀也廣說應當如何供養、修補佛像。 如《摩訶僧祇律》:「若賊來急不得藏者,佛物應莊嚴佛像、僧坐具應敷、安置種種飲食,令賊見相。」 《摩訶僧祇律》也提道:有主人語比丘言:「我今夜欲供養形像作福德,比丘當助我料理之。」是比丘即助莊嚴形象懸繒花蓋敷置床座......] 還提到:[有舍利者名塔,無舍利者名枝提。如佛生處、得道處、轉法輪處、般泥洹處、菩薩像、辟支佛窟、佛脚跡,此諸枝提得安佛華蓋供養具。] 以及:[然燈時當先然照舍利及形像前燈。 禮拜已,當出滅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第8卷 若佛形像泥素虧壞,苾芻生疑不敢營飾,佛言:「或增令大,或可相似隨意而作。」 諸彩畫壁不分明者,苾芻生疑不敢重畫,佛言:「應可拂除更為新畫。」 諸餘葉紙佛經磨滅,苾芻生疑不敢揩拭,佛言:「應拭故者更可新書。」
除了佛像之外,《長阿含經》卷4〈遊行經〉表示,佛滅度後弟子們只要去與佛一生有關連的遺迹巡禮,便與見佛無異:「佛告阿難:汝勿憂也。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三曰念佛轉法輪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阿難!我般泥洹後,族姓男女念佛生時功德如是,佛得道時神力如是,轉法輪時度人如是,臨滅度時遺法如是。」《雜阿含1349經》:「時,有天神依彼林者,見佛行跡,低頭諦觀,修於佛念。時,有優樓鳥住於道中,行欲蹈佛足跡。爾時,天神即說偈言:「汝今優樓鳥,團目栖樹間,莫亂如來跡,壞我念佛境。」時,彼天神說此偈已,默然念佛。 」;
爭議:
有的人因為對於佛說經典的錯誤理解,而誤解以為佛陀反對造像,實是因為錯解經文之故。錯解者多是引用下列幾段經文,但都因為錯解而不能作為此說法的依憑。
《增壹阿含》:「云何佛國境界不可思議?……如來身者,為是大身,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如來身者,不可造作,非諸天所及。……如來身者,不可摸則,不可言長、言短。音聲亦不可法則,如來梵音,如來智慧、辯才不可思議,非世間人民之所能及。如是佛境界不可思議」
然這段《增壹阿含經》非指佛陀反對造像,而是意指佛陀認為,佛陀身語意不可思議,無法被凡夫心量所忖度,這段無法證明佛說不可塑像。
《道行般若經》:「佛般泥洹後,有人作佛形像。人見佛形像,無不跪拜供養者。其像端正姝好,如佛無有異,人見莫不稱歎,莫不持華香繒綵供養者。賢者!呼佛神在像中耶?薩陀波倫菩薩報言:不在像中。所以作佛像者,但欲使人得其福耳。……佛般泥洹後,念佛故作像,欲使世間人供養得其福」這段經典,只能證明佛涅槃後,塑造佛像並以正確的心態做供養,將能得其福,無法證明佛像是佛涅槃後才出現的。
《十誦律》:「爾時給孤獨居士信心清淨,往到佛所頭面作禮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如佛身像不應作,願佛聽我作菩薩侍像者善」。 《十誦律》本身係經過諸多刪改,從八十誦律刪減成十誦,並且,此段紀載與《增壹阿含經》、《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摩訶僧祇律》有明顯不同,因此若較量可信度,應以《摩訶僧祇律》、《增壹阿含經》、《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之說法為主。
記載
编辑根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及《大唐西域記》卷五,記載跋蹉國優塡王(或譯作鄔陀衍那主, Udayana-vatsa)因思念佛陀,於是以栴檀木雕塑一尊五尺的佛陀形像,這是佛教雕塑佛像起源的傳說。[4]
佛教中有流傳《造像度量經》是清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從藏文譯本重譯為漢文,有關製造佛像度量的經典。
相關條目
编辑世界的佛像
编辑註釋
编辑- ^ 優婆塞戒經卷第三.
不應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當密覆藏,勸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後顯示。見像毀壞,應當至心供養恭敬,如完無別。
- ^ 皈依戒的对境:关于贩卖佛像及如何处理破损经书佛像若干问题. 佛教导航. 德格宁玛嘉绒寺. 2020-11-12.
请佛像、造佛菩萨的形像一定要造全身,站著、坐著都没有关系;画佛菩萨的像也要画全身,不可以画半身,半身是残缺不全,这是不恭敬,必须要注意。
- ^ 海涛法师答:请师父慈悲开示,流通半身的佛像是否如法?. 佛教导航. 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2011-02-25.
- ^ 36品5經. 《增一阿含經》.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外部鏈接
编辑- 东山健吾:〈麦积山石窟的创建与佛像的源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石松日奈子:〈中国古代石雕论——石兽、石人与石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靜芬:〈觸地印裝飾佛像在中國的形成與傳播[失效連結]〉。
- 八木春生:〈关于中国成都地区的佛教造像——以520-540年间造像为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东山健吾:〈敦煌莫高窟北朝尊像图像学考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肥田路美:〈凉州番禾县瑞像故事及造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肥田路美:〈唐代菩提伽耶金刚座真容像的流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印度早期造像藝術之探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佛像入門首頁_佛像
- 相好莊嚴- 佛道兩 教「相好」概念 初探
-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華雨集第二冊-第三節 造像與寫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