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信濃川

日本河流

信濃川(日语:信濃川しなのがわ Shinano gawa */?)是日本第一長河川,流域面積是日本第三大,為11,900平方公里。整體來說稱之為「信濃川水系」,但在長野縣境內叫作「千曲川」(ちくまがわ Chikuma gawa),而經流過長野縣下水郡進入新潟縣之後才稱為「信濃川」;稱為千曲川的部份長度為214公里,而信濃川部份是153公里,全長合計為367公里。

信濃川
信濃川しなのがわ shinanogawa
流經新潟市中心的信濃川
别名千曲川
流域
源頭甲武信岳
 • 坐标35°54′47″N 138°43′10″E / 35.913°N 138.7194°E / 35.913; 138.7194
 • 海拔2,475米(8,120英尺)
河口日本海
流域面積11,900 km2(4,600 sq mi)
城市新潟縣群馬縣長野縣
本貌
長度367 km(228 mi)
流量 
 • 平均流量518 m3/s(18,300 cu ft/s)

自古時候的《萬葉集》開始,就有許多詩歌是在描述千曲川,在近代也有不少歌曲是描述這條河流,另外也是誘發日本人思鄉情愁的一條知名河川。日本戰國時代在這河川的上游,犀川千曲川會流的川中島曾經爆發知名的川中島之戰,因而許多歷史上有名的地方都是在這條河流的流域

流域幾乎涵蓋整個信越地方長野縣新潟縣),另外還有源頭起於群馬縣野反湖的小支流中津川,所以整個信濃川水系流域是涵蓋長野縣新潟縣群馬縣三縣。

地理

编辑

千曲川是信濃川的上游,也是整個信濃川水系的主流,千曲川的源頭來自於座落埼玉縣山梨縣長野縣三縣境界的甲武信岳甲武信ヶ岳こぶしがたけ kobushigatake)南側。經許多小支流的匯流,流經佐久盆地、上田盆地一路向北,在長野盆地(善光寺平)的川中島與另一條重要支流犀川匯流,之後轉東北方向進入新潟縣變更名稱為信濃川。穿越十日町盆地在越後平原與魚野川匯流,最後經過新潟市注入日本海。信濃川出海口與阿賀野川的出海口相當近,在某些時代兩條河川也曾在新潟境內匯流,共用同一個出海口。

歷史

编辑

千曲川流域曾被發掘出許多舊石器時代的遺跡,古早在約五萬年之前,當時日本還是與大陸相銜接的時代,發現過生物的化石以及狩獵的石器等,推測在這時期就已經有原始的人類出沒於這裡。

繩文時代時,以新潟市為中心的越後平原都還是整片的日本海。之後慢慢的從信濃川與阿賀野川所沖流而來大量的土砂,以及對馬暖流所搬運來大量的土砂堆積而成為越後砂丘。現在雖然已經形成了越後平原,但在地勢較低的地方還存在許多的潟湖,是個排水相當不好的地域。另外,河川也曾經過幾次洪水而改變了流向,1597年(慶長2年)曾有直江兼續為了調節洪水開挖分水引流,這就是近世信濃川治水的起端。信濃國千曲川也有福島正則以及真田氏一族曾經多次的以築堤、挖掘的方式來治水。

信濃川不但有豐富的水源,自古以來更是搬運食物以及日常用品的重要水路。利用信濃川河運最發達的時代是在江戶時代,因為當時根據米、鹽流通的法令所限制,除了利用船運以外是不被允許的。越後主要的船運系統為「長岡船道」,航行於長岡新潟之間。而長岡的上游還有「妻有船道」、「上田船道」、「蒲原船道」及「加茂川船道」等。到了明治時代出現了發動機船,航運的時間也更加快速,但是明治末期與大正時代之後,因為信越線的開通以及交通道路的發達,所以船運漸漸的衰退,直到1959年(昭和34年)最後一家船運公司註銷登記,完全結束了長久以來的船運時期。

信濃川水系主要河流

编辑
  1. 長野縣(千曲川)
    • 犀川、梓川 - 高瀨川、奈良井川、穗高川、裾花川
    • 相木川
  2. 新潟縣(信濃川)
  3. 群馬縣(信濃川水系)
    • 中津川

相關條目

编辑

書籍

编辑
  1. 《洪水がつくる川の自然―千曲川河川生態学術研究から》,作者:沖野 外輝夫。ISBN 978-4-7840-7020-6
  2. 《千曲川ひとり歩き旅》,作者:大槻 幸一郎。ISBN 978-4-900918-36-8

外部連結

编辑
  1. (日語)信濃川下游河川事務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建設省官方網站)
  2. (日語)千曲川情報館(日本建設省官方網站)
  3. (日語)信濃川水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建設省官方網站)
  4. (日語)信濃川河川事務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建設省官方網站)
  5. (日語)長野縣廳官方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日語)新潟縣廳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