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半閉央圓唇元音

半閉央圓唇元音(close-mid central rounded vowel、high-mid central rounded vowel[1])是元音的一种,用于一些语言当中,国际音标以ɵ代表此音,而X-SAMPA音标则以8代表此音。但不能将它与希腊字母θ混淆,而后者在国际音标中代表清齿擦音,是一个辅音

半閉央圓唇元音
ɵ
ö
IPA編號323
編碼
HTML碼(十進制)ɵ
Unicode碼(十六進制)U+0275
X-SAMPA音標8
ASCII音標@.
IPA盲文英语IPA Braille⠴ (braille pattern dots-356)⠕ (braille pattern dots-135)
音頻範例

特征

编辑
國際音標元音
 
 
 
次閉
 
 
半閉
 
 
 
半開
 
 
 
次開
 
 
 
 

表內成對的元音分別為不圓唇/圓唇

  • 元音圓唇度突出,即將嘴角聚拢,且嘴唇內側向外露出。


见于

编辑

因为央圆唇元音已假定是突出的,且记音可能忽略这一点,所以下面一些例子可能实际上是不突出的。

语言 词汇 国际音标 意义 注释
阿斯图里亚斯语 部分Western dialects​(西班牙语[2] fuöra [ˈfwɵɾɐ] 外面 o在双元音uo中的实现。也可能实现为[ø][œ]
阿塞拜疆语 大不里士[3] gözگؤز [dʒɵz] 一般记作/œ/
汉语 粤语 /ceot7 [tsʰɵt˥] 出去 参见粤语音系
荷兰语 Standard[4][5] hut [ɦɵt] 小屋 参见荷兰语音系
英语 Cardiff[6] foot [fɵt] 更多时候是非圆唇的[ɘ][7]和其他方言[ʊ]对应。参见英语音系
南非英语白读[8] 年轻,特别是女性使用者。[8]其他使用者用不那么前移的[ʊ]。可以记作⟨ʊ̟⟩或⟨ʉ̞⟩。参见南非英语音系
标准英音[9] [fɵʔt] 年轻使用者。其他人发作[ʊ]。参见英语音系
赫尔河畔金斯顿[10] goat [ɡɵːt] 和其他方言/oʊ/对应。
新西兰英语[11] bird [bɵːd] 和其他方言/ɝ/对应。参见新西兰英语音系
法语[12] je [ʒɵ] 可以记作⟨ə⟩或⟨ɵ⟩。也被描述为中元音[ɵ̞][13][14]对零星使用者可能偏前。参见法语音系
德语 施瓦本方言[15] wird [ʋɵʕ̞d̥] 成为 /i//ʁ/前的同位异音。[15]
上萨克森德语[16] Wunder [ˈv̞ɵn(d̥)oˤ] 好奇 例词来自开姆尼茨方言。
Hiw[17] yöykö [jɵjkɵŋ]
爱尔兰语 芒斯特爱尔兰语[18] dúnadh [ˈd̪ˠuːn̪ˠө] 正在关闭 /ə/在洪音旁且所在的音节前接含/uː//ʊ/的音节时的同位异音。[18]参见 爱尔兰语音系
林堡语 主要方言[19][20][21] bluts [blɵts] 肿块 一般记作⟨ʏ⟩。例词来自韦尔特方言。[19][20][21]
马斯特里赫特方言[20] beuk [bɵːk] 书(复数) 有时裂化为狭双元音[ɵʉ̞][20] 一般记作⟨øː⟩。其他方言里是前元音[øː][19][22]
蒙古语[23] өгөх/ögökh [ɵɡɵx]
挪威语 斯塔万格[24] gull [ɡɵl] 其他有此音方言里是次闭元音[ʉ̞][24]一般记作⟨ʉ⟩,参见挪威语音系
东部城区挪威语[25] søt [sɵːt] 也被描述为前元音[ø̫ː][26]一般记作⟨øː⟩。参见 挪威语音系
利普里安语 凯尔克拉德方言[27] sjuts [ʃɵts] 神射手 参见凯尔克拉德方言音系
俄语[28] тётя/tyotya [ˈtʲɵtʲə] /o/颚化音前的同位异音。参见俄语音系
塔吉克语[29] кӯҳ/kūh [kʰɵːh] 中南方言里和/u/合流。
Toda பர்/pȫr [pɵːr̘] 名字
乌兹别克语 koʻz [kɵz]
西弗里斯兰语 标准音[30][31] put [pɵt] 一般记作⟨ø⟩。参见西弗里斯兰语音系
西南方言[32] fuotten [ˈfɵtn̩] 和其他方言[wo]对应。[32]参见西弗里斯兰语音系
史兴语 低地[33] ľatsö [RPʎ̟ɐtsɵ] 滤茶 Typically transcribed in IPA with ⟨ʉ⟩.[33]
Upper[34] htö [htɵ] 做事的方法 /o/在齿龈音后的同位异音;可能实现为[o][ɤ][34]

半閉央不突出元音

编辑
半閉央不突出元音
ø̈
ɘ͡β̞
ɘᵝ

因为IPA中没有专门描写是否突出的符号,会使用横穿一般不突出的前圆唇元音[ø]形成的变音符号。其它可能的表记方案还有⟨ɘ͡β̞⟩和⟨ɘᵝ⟩。

特征

编辑
  • 元音圓唇度不突出,即嘴唇的邊緣緊繃而聚在一起,且嘴唇內側不向外露出。



见于

编辑
语言 词汇 国际音标 意义 注释
瑞典语 中央标准音[35] full [fø̈lː] 更多时候描写为中元音[ɵ̞ᵝ][36][37]参见瑞典語音系

註釋

编辑
  1. ^ While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prefers the terms "close" and "open" for vowel height, many linguists use "high" and "low".
  2. ^ García, Fernando Álvarez-Balbuena. Na frontera del asturllionés y el gallegoportugués: descripción y exame horiométricu de la fala de Fernidiellu (Forniella, Llión). Parte primera: fonética. Revista de Filoloxía Asturiana. 2015-09-01, 14 (14) [2021-01-10]. ISSN 2341-11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6). 
  3. ^ Mokari & Werner (2016).
  4. ^ van Heuven & Genet (2002).
  5. ^ Verhoeven (2005),第245頁.
  6. ^ Collins & Mees (1990:92–93頁)
  7. ^ Collins & Mees (1990:92頁)
  8. ^ 8.0 8.1 Lass (2002),第115-116頁.
  9. ^ Received Pronunciation Phonology. The British Library. [202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10. ^ Williams & Kerswill (1999),第143 and 146頁.
  11. ^ Bauer et al. (2007),第98–99頁.
  12. ^ english speech services | Le FOOT vowel. [20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13. ^ Fougeron & Smith (1993),第73頁.
  14. ^ Lodge (2009),第84頁.
  15. ^ 15.0 15.1 Khan & Weise (2013),第237頁.
  16. ^ Khan & Weise (2013),第236頁.
  17. ^ François (2013),第207頁.
  18. ^ 18.0 18.1 Ó Sé (2000).
  19. ^ 19.0 19.1 19.2 Verhoeven (2007),第221頁.
  20. ^ 20.0 20.1 20.2 20.3 Gussenhoven & Aarts (1999),第159頁.
  21. ^ 21.0 21.1 Heijmans & Gussenhoven (1998),第110頁.
  22. ^ Peters (2006),第119頁.
  23. ^ Iivonen & Harnud (2005),第62, 66–67頁.
  24. ^ 24.0 24.1 Vanvik (1979),第19頁.
  25. ^ Kristoffersen (2000),第16–17, 33–35, 37, 343頁.
  26. ^ Vanvik (1979),第13, 20頁.
  27. ^ Stichting Kirchröadsjer Dieksiejoneer (1997:16頁)。资料将此音描写为和标准荷兰语lucht中的u一样短,而它是半闭央元音[ɵ] (van Heuven & Genet (2002))。
  28. ^ Jones & Ward (1969),第62–63頁.
  29. ^ Ido (2014),第91–92頁.
  30. ^ Sipma (1913),第6, 8, 10頁.
  31. ^ Tiersma (1999),第11頁.
  32. ^ 32.0 32.1 Hoekstra (2003:202頁), citing Hof (1933:14頁)
  33. ^ 33.0 33.1 Chirkova & Chen (2013),第369–370頁.
  34. ^ 34.0 34.1 Chirkova, Chen & Kocjančič Antolík (2013),第389頁.
  35. ^ Andersson (2002),第272頁.
  36. ^ Engstrand (1999),第140頁.
  37. ^ Rosenqvist (2007),第9頁.

參考文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