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川內級輕巡洋艦

川內級輕巡洋艦日本帝國海軍輕巡洋艦。同型艦3艘。

川內級
せんだい
1925年的那珂號,注意艦橋前方給水上飛機使用的滑走道,這個裝置後來被水上飛機彈射器取代
概觀
艦種輕巡洋艦
艦名出處河川名
擁有國 大日本帝國
前型長良級輕巡洋艦
次型夕張號輕巡洋艦
同型川內、神通、那珂
數量3
動工1922
下水1923-1925
服役1924-1944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5,195噸
滿載排水量5,685噸
全長162.15公尺(全長)
158.6(水線長)
全寬14.17公尺
型深8.85公尺
吃水4.8公尺
鍋爐艦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鍋爐8座
油煤混燒水管鍋爐4座,共12座。
1934年後更換為10座重油鍋爐
动力帕森式全減速齒輪型蒸氣渦輪引擎4部
功率90000匹軸馬力
最高速度35.25節
續航距離5000海里/14節
乘員440人
飛行設施火藥彈射器1座(1930年代拆除)
武器裝備7門單裝三年式140公厘艦炮
2門單裝三年76mm高砲
8具八年式610mm魚雷發射管
(雙聯x4,八年式魚雷16發)
56顆九三式水雷
裝甲水線裝甲帶64公厘
甲板水平防護29公厘
艦載機水上偵察機1架

概要

编辑

川內級輕巡洋艦是八八艦隊輔助艦艇建造計畫中,最後一代的5500噸級輕巡洋艦,原定建造8艘。

5,500噸級輕巡洋艦造艦計畫是依循八八艦隊案運作,然而1920年代過度擴軍且不產石油的日本,赫然發現全重油鍋爐軍艦雖然輸出動力大增,但重油成本非常高昂,日本國力平時消耗不起。結果就出現川內級這種反祖艦種,川內級與其它輕巡洋艦外觀最明顯相異處就是長短粗細不一的四根煙囪,會出現這狀況則是因為川內級恢復運用油煤混燒水管鍋爐,減低平日航行成本。

在1920年代的日本巡洋艦,仍保有施放漂浮式水雷的功能,為了避免誤觸自己施放的一號水雷日语一号機雷,日本輕巡洋艦設計了特別的型艦艏,這個外觀在川內號與神通號上仍保持;但是到那珂號時,佈雷任務的順位已經不再優先,因此艦艏設計變成呈S形弧度的設計。使用該設計的5,500噸級輕巡洋艦除那珂號外,就只有1927年美保關事件日语美保関事件把艦艏撞爛的神通號,這也是分辨艦艇的主要特色。

川內級原定新建8艘,但因1922年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決定了巡洋艦的總噸位分配上限,加上條約明定了巡洋艦在噸位與主炮口徑的上限,因此在最大限制噸位下尋求極限火力投射性能,後來稱為重巡洋艦這種分類的艦艇日趨重要;最後帝國海軍決定優先建造7100噸級古鷹級偵查巡洋艦,因此只有川內、神通、那珂三艦完工,分配給川內級的艦名後來也轉用到古鷹級上,如加古號重巡洋艦

改裝

编辑

友鶴事件發生後,垂直船首的川內號進行改裝,並將四個煙囪截為等長。

神通、那珂兩艦在1940-1941年間接受改良計畫,將原本4組610公厘雙連裝魚雷發射管更換為2組4連裝610公厘魚雷發射管,除了獲得九三式魚雷強化魚雷武裝外,原先的發射管位置則改為起居空間也改善極度壅塞的居住空間,川內號則沒有時間接受這項改裝。

同級艦

编辑
艦名 造船廠 動工 下水 成軍 結局
川内 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 1922年2月16日 1923年10月30日 1924年4月29日 1943年11月2日在布干維爾島附近爆發的奧古斯塔皇后灣海戰中遭擊沉
神通 川崎重工神戶造船廠 1922年8月4日 1923年12月8日 1925年7月31日 1943年7月13日戰沉於科隆班加拉海戰
那珂 橫濱船渠日语橫濱船渠 1922年6月10日 1925年3月24日 1925年11月30日 1944年2月17日在特魯克群島以西遭到美機炸沉
加古 佐世保海軍工廠 1922年2月15日 華盛頓海軍條約在3月17日停工終止建造,艦名移用至古鷹級重巡洋艦2號艦。
綾瀨
(一说为铃鹿、加茂)
1922年3月取消計畫,原定艦名移用供古鷹級使用,後因艦級別定名邏輯更換無正式採用。
水無瀨
(一说为木津)
因華盛頓海軍條約取消建造
音無瀨
(一说为名寄)
未定名

關聯項目

编辑

輕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