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郡: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建置沿革 |
||
(未显示8个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otheruses|subject=[[西漢]]到[[曹魏]]的廣陽郡(國)|other=其他同名郡國|廣陽郡 (消歧義)}} |
|||
'''广阳郡''',又称'''广阳国'''、'''燕国''',是[[汉朝]]至[[西晋]]期间[[幽州]]刺史部下的一个郡国,以春秋战国的[[燕国]]国都蓟县(今[[北京市]]范围)为中心。 |
|||
'''廣陽郡''',是[[西漢]]时设置的[[郡|郡、國]]。<ref>關於秦代是否設有廣陽郡尚存爭議,目前尚無其存在的確切證據。</ref> |
|||
[[汉高祖]]刘邦设燕国,历经[[臧荼]]、[[卢绾]]、[[刘建]]、[[吕通]]、[[刘泽]]、[[刘嘉]]、[[刘定国]]、[[刘旦]]八王。[[前80年]]改名广阳郡,[[前73年]]改称广阳国<ref>《[[汉书]]·地理志下》</ref>,历经刘建、刘舜、刘璜、刘嘉四王。东汉又称广阳郡,郡治蓟县同时也是[[幽州]]刺史治所。其下还有广阳、昌平、军都、安次,共五县,户数四万四千余,人口二十八万余。<ref>《[[后汉书]]·郡国五》</ref> |
|||
==建置沿革== |
|||
[[三国]]时复称燕国,[[西晋]]沿用。所辖县增加了潞县、安乐国、泉州、雍奴、狐奴,共计十县,但是户数反而减少到二万九千。[[蜀汉]][[刘禅|后主刘禅]]所封的安乐公,封邑就是[[安乐国]]。<ref>《晋书·地理志上》</ref> |
|||
[[File:汉高帝十二年郡国.png|250px|thumb|right|前195年,漢朝初期燕國所在的位置。]] |
|||
[[漢昭帝]][[元鳳]]元年(前80年),廢除燕國,改置'''廣陽郡'''。[[漢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改為'''廣陽國'''。[[治所]]在[[薊縣]](今[[北京市]][[西城區]]),属[[幽州刺史部]]。領縣可考者有:薊、方城、廣陽、陰鄉、新昌、益昌。<ref name=h28>《漢書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ref> |
|||
==注释== |
|||
<small> |
|||
<references /> |
|||
本始四年(前70年),新昌縣改置侯國,別屬[[涿郡]]。[[漢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析置臨鄉、西鄉、陽鄉三侯國,別屬[[涿郡]]。[[永光 (西漢)|永光]]三年(前41年),益昌縣改置侯國,別屬[[涿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析置方鄉侯國,別屬他郡。[[漢平帝]][[元始 (西汉)|元始]]二年(2年),方城縣改置侯國,析置當陽、廣城二侯國,別屬[[涿郡]]。至此,廣陽國僅餘薊、廣陽、陰鄉三縣<ref>《漢書 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ref>。 |
|||
⚫ | |||
⚫ | |||
[[新朝]][[始建國]]元年(9年),貶廣陽王[[劉嘉]]為公,明年廢為庶人,國除為'''廣有郡''',[[王莽]]敗後復為'''廣陽郡'''<ref name=h28/>。 |
|||
{{秦代郡國}} |
|||
{{西漢郡國}} |
|||
[[漢光武帝]][[建武 (東漢)|建武]]二年(26年),[[彭寵]]佔據廣陽郡,自立為燕王,改置'''燕國'''。建武五年(29年),彭寵敗,復為'''廣陽郡'''<ref>《後漢書 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ref>。建武十三年(37年),廣陽郡併入[[上谷郡]]<ref>《後漢書 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ref>。[[漢和帝]][[永元 (東漢)|永元]]八年(96年),復置廣陽郡,領五縣:薊、廣陽、昌平、軍都、安次<ref name=xhz>《後漢書 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ref>。 |
|||
{{東漢郡國}} |
|||
{{三國郡國}} |
|||
[[魏明帝]][[太和 (曹魏)|太和]]六年(232年),改廣陽郡為'''燕國'''。 |
|||
{{西晉郡國}} |
|||
==人口== |
|||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廣陽國(薊、廣陽、陰鄉、方城四縣)有20740戶,70658口。<ref name=h28/> |
|||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廣陽郡有44550戶,280600口。<ref name=xhz/> |
|||
==太守== |
|||
*[[曹仁]],字子孝,沛國譙人,[[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拜,未之郡。<ref>《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ref> |
|||
==國主== |
|||
*廣陽頃王[[劉建 (廣陽王)|劉建]],前73年-前45年在位。 |
|||
**廣陽穆王[[刘舜 (广阳王)|劉舜]],前44年-前24年在位。 |
|||
***廣陽思王[[劉璜]],前23年-前4年在位。 |
|||
****廣陽王[[劉嘉 (廣陽王)|劉嘉]],前3年-9年在位。 |
|||
==參見== |
|||
*[[燕郡]] |
|||
*[[北京市]] |
|||
==註釋及徵引文獻== |
|||
{{reflist|3}} |
|||
{{西漢行政區劃|nocat}} |
|||
{{東漢行政區劃|nocat}} |
|||
{{三國行政區劃|nocat}} |
|||
{{DEFAULTSORT:G}} |
|||
[[Category:西漢的郡]] |
|||
[[Category:東漢的郡]] |
|||
[[Category:三国的郡]] |
|||
[[Category:北京的郡]] |
|||
⚫ | |||
[[Category:北京行政区划史]] |
|||
⚫ | |||
[[Category:23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
2021年7月28日 (三) 01:48的最新版本
建置沿革
[编辑]漢昭帝元鳳元年(前80年),廢除燕國,改置廣陽郡。漢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改為廣陽國。治所在薊縣(今北京市西城區),属幽州刺史部。領縣可考者有:薊、方城、廣陽、陰鄉、新昌、益昌。[2]
本始四年(前70年),新昌縣改置侯國,別屬涿郡。漢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析置臨鄉、西鄉、陽鄉三侯國,別屬涿郡。永光三年(前41年),益昌縣改置侯國,別屬涿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析置方鄉侯國,別屬他郡。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方城縣改置侯國,析置當陽、廣城二侯國,別屬涿郡。至此,廣陽國僅餘薊、廣陽、陰鄉三縣[3]。
新朝始建國元年(9年),貶廣陽王劉嘉為公,明年廢為庶人,國除為廣有郡,王莽敗後復為廣陽郡[2]。
漢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彭寵佔據廣陽郡,自立為燕王,改置燕國。建武五年(29年),彭寵敗,復為廣陽郡[4]。建武十三年(37年),廣陽郡併入上谷郡[5]。漢和帝永元八年(96年),復置廣陽郡,領五縣:薊、廣陽、昌平、軍都、安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