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地理资源

  大兴安岭地区因大兴安岭山脉的起源而得名,大兴安岭山脉北起漠河,南至赤峰,全长1400余公里。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古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文化。从春秋到清代的2000多年里,大兴安岭成为孕育中国北方民族的摇篮。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鄂伦春等民族在这里游猎、游牧,争战、繁衍,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尤其是发祥于大兴安岭的拓拔鲜卑和蒙古,相继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和横跨欧亚两洲的蒙古帝国。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东经121°12′至127°00′,北纬50°10′至53°33′。东西横跨6个经度,南北纵越3个纬度,是祖国最北部边疆。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北坡,处于根河与嫩江两条地震大断裂带上。为多年冻土带,处多年冻土带南部。盘古河以西及河源南向东直线以西为大片多年连续冻土带,其他为岛状多年冻土带。全区地形总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属浅山丘陵地带。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海拔1528米,系伊勒呼里山主峰——呼中区大白山;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玛县三卡乡沿江村。伊勒呼里山西东走向,横卧本区,东低西高,400公里长,系黑龙江水系和嫩江水系的分水岭。中山区相对海拔300至500米,分布于本区西部和中部的新林区、呼中区、塔河县。山体由一系列宽缓复背斜组成,地形起伏大,切割深。低山区相对海拔200至300米,主要分布于岭东的呼玛县和岭南的松岭区、加格达奇区。山体浑圆,山坡和缓,坡角一般为15至30度。丘陵区相对海拔50至200米,分布于东部、南部和北部。地面呈岗阜状起伏,坡长而缓,坡角一般为10至15度。山间盆地,分布于全区河谷地带。河谷宽阔,谷底狭窄,直线河谷较多。大兴安岭地区综合自然区划为中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北部大地,大兴安岭北部亚区,为国家一级自然生态保护区。

  大兴安岭地区气候独特,属大陆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气候湿润,夏冬多雨。温差较大,夏日昼长夜短,以夏至期间为主,偶有北极光出现。冬季夜长昼短,时有奇寒。太阳年辐射总量4500百万耳,年日照2600小时,年有效积温2100摄氏度。年平均气温漠河县和呼中区北部零下4摄氏度,其他地区零下2摄氏度。年无霜期平均80至110天,极端最低气温52.3摄氏度,出现在1969年2月13日;极端最高气温36.8摄氏度,出现于1980年6月28日。年均降雨量460毫米,集中第三季的7至9月间。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多来自高纬度的西北风,寒冷干燥,降水量占年降水量10%。夏季受太平洋高压控制,多有东南季风经过,湿润温凉。

  全区水系为外流流域,流入太平洋海域的黑龙江流域区,属地表流经带的湿润带与多水带。境内较大河流有:呼玛河、额木尔河、盘古河、西尔根气河、多布库尔河、甘河、那都里河等,国际河流有黑龙江,省内地区间界河有嫩江。全区已发现矿产40余种,有矿产地584处,其中矿床119处,矿点256处,矿化点和线索地209处。自然植被类型为泛北极植物区系欧亚森林植物亚区寒温带针叶、落叶林区域。有木本植物100种,其中乔木28种。全区已普查出维管束野生植物92科,371属,900多种。野生动物系属古北界、东北亚界、大兴安岭亚区。全区已普查出鸟类16目,40科,250种;兽类6目,16科,56种;鱼类17科,43种;两栖动物有2目,4科,7种。

  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属黑龙江省行政区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8.1%,属内蒙古自治区行政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1.9%。总面积相当于浙江省的总面积。政区北为黑龙江上游水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南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接壤;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为界。区内国境线为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边境线长786公里。政区东西最宽直径为450公里,南北最长直径为500公里。大兴安岭行政公署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所在地加格达奇区,距首都北京铁路交通2131公里,距省城哈尔滨铁路交通719.5公里。

阅读全文 > >
IMG
13316026542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关注我们
IMG
下载地合app
IMG

清空所有提醒

确定要清空所有提醒吗?

咨询客服
专业客服

电话:13316026542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快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