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跳去內容

寧那·華納·法斯賓達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45.64.243.129討論喺2024年8月30號 (五) 05:31嘅修訂。
改動←之前嘅修訂|最新嘅修訂版本【改動】|新啲嘅修訂→【改動】
寧那·華納·法斯賓達
姓名原文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出生日1945年5月31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出生地Bad Wörishofen 喺Wikidata改呢個
死亡日1982年6月10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37歲)
死亡地慕尼黑 喺Wikidata改呢個
死因心臟驟停、barbiturate overdose 喺Wikidata改呢個
國籍西德 喺Wikidata改呢個
識嘅語言英文德文 喺Wikidata改呢個
職業編劇、playwright、電影導演演員、電影剪接師、television director、cinematographer、電影製片、電影演員、劇場總監、舞台劇演員、電視演員、導演producer、art director 喺Wikidata改呢個
風格New German Cinema 喺Wikidata改呢個
僱主Bruno Jori 喺Wikidata改呢個
名作Anarchy in Bavaria 喺Wikidata改呢個
配偶Ingrid Caven、Juliane Lorenz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媽Liselotte Eder 喺Wikidata改呢個

寧那·華納·法斯賓達1945年5月31號1982年6月10號)係西德一個編劇、劇作家、電影導演演員、電影剪接師、電視導演、電影攝影師、製片人、電影演員、戲劇導演、作者、舞台劇演員、電視演員、導演。佢同韋納荷索、舒倫杜夫、雲溫達斯等人,成為新德國電影嘅代表人物。

生平

[編輯]

生於德國小鎮嘅法斯賓達,自小父母就分開,由脾氣古怪嘅媽媽揍大,佢每逢遇到困難,就走入戲院睇荷理活電影逃避現實。佢曾經拍八米厘短片投考柏林電影學院,但被拒絕。1967年,大專都未畢業,加入慕尼黑動劇團參與創作演出。之後佢自組班底,建立劇團,大胆做劇場實驗。1969年,佢更嘗試拍電影,拍出首齣長片《愛比死更冷》,展開電影生涯。佢多才多藝,作曲攝影、編導演樣樣皆能,作品橫跨電影電視舞台,又寫影評寫自傳。佢素來好有性格,愛著有型黑皮褸戴黑框眼鏡,外形粗獷不修邊幅,作風豪放,情感大起大落,三十七歲就英年早逝。[1][2]

作品

[編輯]

長片

  • 1969 愛比死更冷 (Liebe ist kälter als der Tod)[1]
  • 1969 外藉工人 (Katzelmacher)[3]
  • 1970 瘟疫之神 (Götter der Pest)[4]
  • 1970 晴天霹靂 (Warum läuft Herr R. Amok?)[4]
  • 1970 死亡河 (Rio das Mortes)[5]
  • 1970 Das Kaffeehaus
  • 1970 死白仔 (Whity)[5]
  • 1970 絕望之旅 (Die Niklashauser Fahrt)[5]
  • 1970 Der amerikanische Soldat
  • 1970 冇王管 (Pionierre in Ingolstadt)[5]
  • 1971 小心聖妓 (Warnung vor einer heiligen Nutte)[6]
  • 1972 四季商人 (Händler der vier Jahreszeiten)[7]
  • 1972 柏特娜的苦淚 (Die bitteren Tränen der Petra von Kant)[8]
  • 1972 原野春情 (Wildwechsel)[4]
  • 1972 不來梅的自由 (Bremer Freiheit)[4]
  • 1973 模擬新世界 (Welt am Draht)[5]
  • 1973 諾拉 (Nora Helmer)[4]
  • 1974 寂寞芳心 (Fontane Effi Briest)[9]
  • 1974 恐懼蠶食心靈 (Angst essen Seele auf)[10]
  • 1974 深閨怨婦 (Martha)[11]
  • 1974 Wie ein Vogel auf dem Draht
  • 1975 卡斯達媽媽上天堂 (Mutter Küsters’ Fahrt zum Himmel)[4]
  • 1975 恐懼恐懼 (Angel vor der Angst)[5]
  • 1975 霍斯 (Faustrecht der Freiheit)[12]
  • 1976 小惡魔 (Satansbraten)[13]
  • 1976 中國輪盤 (Chinesisches Roulette)[14]
  • 1976 Bolwieser
  • 1977 Frauen in New York
  • 1977 絕望 (Despair - Eine Reise ins Licht)[1]
  • 1978 十三個月亮 (In einem Jahr mit 13 Monden)[15]
  • 1978 Deutschland im Herbst
  • 1978 婚事 (Die Ehe der Maria Braun)[16]
  • 1979 第三代 (Die dritte Generation)[1]
  • 1980 柏林阿歷山大廣場 (Berlin Alexanderplatz)[4]
  • 1980 莉莉‧瑪蓮 (Lili Marleen) [17]
  • 1981 羅拉 (Lola)[18]
  • 1981 幻境劇場 (Theater in Trance)[4]
  • 1982 過氣女星 (Die Sehnsucht der Veronika Voss)[19]
  • 1982 霧港水手/水手奎萊爾 (Querelle)[20]

短片

  • 1966 This Night
  • 1966 Der Stadtstreicher
  • 1967 Das kleine Chaos

[編輯]
  1. 1.0 1.1 1.2 1.3 人生如戲 題材大膽 德國電影大師法斯賓達八齣精彩作品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02年11月28號
  2. 法斯賓達:愛比死更冷,美與醜之間辯證的鏡頭香港01,2020年5月31號
  3. 德國電影精選 2015/16 - 焦點導演─寧那‧華納‧法斯賓達 —— 外藉工人香港歌德學院,2015年12月11號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Play It Again 網頁法斯賓達香港中文譯名
  5. 5.0 5.1 5.2 5.3 5.4 5.5 《第廿二屆(1998)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表及訂票手冊 —— 法斯賓達的六顆遺珠》第70-71頁
  6. 修復珍藏2010-2014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
  7.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四季商人
  8.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柏特娜的苦淚
  9. 德國電影精選 2015/16 - 焦點導演─寧那‧華納‧法斯賓達 —— 寂寞芳心香港歌德學院,2016年3月18號
  10. 德國電影精選 2015/16 - 焦點導演─寧那‧華納‧法斯賓達 —— 恐懼蠶食心靈香港歌德學院,2016年2月19號
  11.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深閨怨婦
  12.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霍斯
  13. 德國電影精選 2015/16 - 焦點導演─寧那‧華納‧法斯賓達 —— 小惡魔香港歌德學院,2016年1月15號
  14.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中國輪盤
  15.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十三個月亮
  16. 德國電影精選 2015/16 - 焦點導演─寧那‧華納‧法斯賓達 —— 婚事香港歌德學院,2015年11月20號
  17.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莉莉瑪蓮
  18.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羅拉
  19.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過氣女星
  20.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霧港水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