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重定向自打牲乌拉总管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简称打牲乌拉满语ᠪᡠᡨ᠌ᡥᠠ
ᡠᠯᠠ
转写butha ula),是清廷在今吉林境内设置的专门采集贡品的特殊机构,其辖区并与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同称为“清朝四大贡品基地”。先后有五位清朝皇帝来此巡阅,并册封乌拉地区为“本朝发祥之地”,并将沿松花江周围方圆560余里,皆划归打牲乌拉总管辖区,禁止民人擅入。长官称总管,第三十三代打牲乌拉总管云生曾获慈禧太后接见,备受恩宠。综上所述,均可看出清朝对打牲乌拉的重视程度。

清末裁撤打牲乌拉总管,机构改称打牲乌拉翼领衙门、打牲乌拉旗务承办处,至1914年彻底结束[1]。总管衙门与清王朝相始终,当地的打牲八旗和鹰猎八旗,始终保持满洲人原本的生活习惯,从清朝入关近300年内来看,确属难能可贵。

历史

编辑

初为乌拉部(乌拉国)领地。1613年,乌拉城之战努尔哈赤灭乌拉国。之后,努尔哈赤在大乌拉城(在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设置了“打牲乌拉总管署”。顺治十四年(1657年),改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成为清王朝贡品基地。初时隶属于内务府,由朝廷直辖。康熙年间,改由朝廷与宁古塔将军(后为吉林将军)共同协理。打牲乌拉总管最初被定为六品,顺治十八年(1661年)升格为四品,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定为正三品

打牲乌拉总管辖区“南至松花江上游、长白山阴(今吉林省通化白山延边地区);北至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黑龙江瑷珲;东至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珲春牡丹江流域。”辖区内有22处采贡山场和64处采珠河口,贡品多达三千余种。专门采捕东珠、蜂蜜、鲟鳇、松子等。早期贡品中还有人参和貂皮,直到乾隆年间将这两项贡品免去。

驻地、人员

编辑

总管衙门设在乌拉街城里十字街东面路北,依照当时吉林副都统衙门的式样建造。有大门三间、仪门一座、川堂三间、大堂五间。衙门里有品秩的官员有69员,其中总管(三品)一员,翼领(即辅堂,四品)两员,按照旗人习俗分左右两翼,辅助总管署理衙门事务。五品翼领共四员,分管采珠和捕鱼等业务。每翼分四旗,每旗设骁骑校一员,计十六员。领催以下的官兵4276名。其中领催28名,珠轩头目111名,铺副138名,打牲丁3993名。

历任打牲乌拉总管

编辑

一般认为从首任总管迈图起到末代总管乌音保止,一共三十四任(包括兼理、代理),31名人选。或有不同观点。

撤废

编辑

一般观点认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自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帝逊位结束。先后持续了264年。

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1906年10月12日)开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裁撤总管,改为四品翼领,故总管衙门改称打牲乌拉翼领署。宣统元年(1909年),乌拉翼领拟请合并翼协两署,设立旗务承办处。宣统二年(1910年)八月,已成立打牲乌拉旗务承办处,负责人职位为提调。清帝逊位后,贡品停办。相关机构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因贡品已停,捕丁无用,应一应律裁。此外,如主事、仓官、各项笔帖式、驿站、领催已无差可充,应全数停发俸饷”。至此,打牲乌拉的历史正式结束[1]

注释

编辑
  1. ^ 1.0 1.1 江汉力、姜劼敏. 《打牲乌拉总管》. 满族研究 (辽宁省沈阳市: 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 2016, (2016年第1期). ISSN 1006-365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8) (简体中文).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