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跳转到内容

張瓚 (弘治進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瓚
大明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籍貫直隸河間府滄州
字號字廷獻
諡號恭襄
出生成化九年(1473年)
逝世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三十日
配偶元配王氏、继杨氏,赠封皆一品夫人
親屬(子)子中、子和、子正、子直
出身
  •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進士出身

張瓚(1473年—1542年),字廷獻,號東瀛,直隸滄州(今河北滄州市)人,府軍左衛官籍,明朝政治人物,弘治乙丑進士,官至兵部尚书

生平

[编辑]

順天府鄉試第八十名,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二甲進士[1][2]。授吏科給事中,遷兵科都給事中,正德七年(1512年),轉通政司右參議。正德十四年(1519年),陞通政使司右通政。

嘉靖改元,轉左通政[3]。嘉靖三年(1524年),在大禮議中參與左順門哭諫。嘉靖四年(1525年),升太常寺卿[4]。累陞兵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總制宣大偏保等處軍務。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卒於任,享年七十,朝廷賜祭葬,贈太保,諡恭襄[5]

家族

[编辑]

曾祖父張聚,明初以功升沈阳左卫百户,寻升府军左卫副千户;祖父張能,副千户;父張傑,副千户。母王氏;繼母崔氏[6]

紀念

[编辑]

滄州城原有都諫坊、宮保坊。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2.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明實錄:世宗實錄 ,24卷
  4. ^ 擬明史稿列傳 ,2冊20卷 ,753
  5. ^ 《國朝獻徵錄·39卷》758: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張瓚傳(實錄)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張瓚,以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卒,賜祭葬如例,贈太保,諡恭襄。瓚,直隷滄州人。弘治乙丑進士。授吏科給事中,累陞兵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總制宣大偏保等處軍務。大同軍叛,瓚有綏定之功,陞兵部尚書,以宗廟大工成,加太子太保。陝西奏捷,加少保。瓚累被言官論列先後無慮數十章,皆有顯跡,然上終不去之。及是卒,卹典猶加隆云。
    瓚,字廷獻,滄人也。寓戎藉京師家焉。方面大耳,眉入鬢骨,隆隆起也。而強記,練兵事。初以尚書郎選擢通政參議,累遷通政使。久之大同兵亂殺主將。詔侍郎 □源清都督卻永討之不下,所傷殺僅相當。上怒,逮源清永下獄,進瓚兵部侍郎代將至則其麾下殺具倡亂者請降乃還。遂進尚書,累加少保、太子太保。□故善翊國公勛。勛時被上知,所言亡不酬力,而力薦推瓚才可大用。上亦奇其貌曰:此福將,足使也。張洪者,寧夏人,武宗廟得幸左都督,頗習熟邊事,後坐法戍遼左,脫身還館瓚家,諸將挾賄托遷者,瓚衡地饒瘠第賄輕重,而以十之一酬洪。又許奏復官不果,自總帥參遊而下俱有餽,不即素驍勇有才望連剡薦者弗上也。天下承平久,不甚熟兵革,而瓚所用俱債帥,以故甚壞,不可復作。云瓚兵部十年,蓄財帛百萬計矣。內奸多奇計,媚結中貴人,內外纖悉必知,預備先後。給事御史露章論瓚亡慮數十百自若也。嘗一日,上賜飛魚服,而瓚別衣他餽者,五綵奇麗甚。上出遙見之,意其蟒,不懌。而貴人私走語瓚,自白乃解。酬中貴人金八千矣。它多類此。瓚少壯且老居官亡喪病假七十餘乃卒。後虜大入,殺掠吏民沒郡邑土。上赫怒。累致大司馬辟朝論切齒。瓚而已死,不復可窮詰云。
  6.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 
官衔
前任:
王憲
明朝兵部尚書
1535年-1538年
繼任:
毛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