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跳转到内容

臺北工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鐵道部臺北工場車輛修理工場
舊臺灣鐵路管理局禮堂
位置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日治大正8年(1919年)
使用者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所有者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官方名称鐵道部臺北工場車輛修理工場
類型登錄等級:衙署
登錄種類:直轄市定古蹟
评定时间2010年9月30日
詳細登錄資料

臺北工場,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的鐵道車輛組裝、維修保養工廠,1934年遷移至松山新廠後,原有廠區逐漸改做鐵道部其他單位辦公處所,或陸續改建為鐵道部員工宿舍,原有廠房至今幾乎已拆除而不復存。今日所稱的臺北工場,為1909年臺北工場東擴廠區時所建的「車輛修理工場」,戰後主要改作為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禮堂使用,於2005年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設立緣起

[编辑]

日治時期初期鐵道車輛組裝、維修保養工作,曾短暫使用大稻埕「臺北停車場」機關庫,而後亦借用「臺北兵器修理所」部分廠房。1899年「臺北兵器修理所」改為「臺北砲兵工場」,隔年1900年「臺北砲兵工場」移交給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作為鐵道工場使用[1]:52-53

在鐵道工場的編制上,臺北編制為「臺北工場」,接續於1901年成立「打狗工場」,於1918年設立花蓮港工場。1924年12月,配合臺灣總督府官制調整,於鐵道部之上設立交通局,而臺北、打狗及花蓮港工場改隸直屬於交通局管理。1926年改為臺北鐵道工場、高雄鐵道工場、花蓮港鐵道工場。1927年花蓮港鐵道工場改併入花蓮出張所下,稱修理場。至日治時期結束,臺北、高雄鐵道工場直屬於交通局的編制[2]:38

空間發展歷程

[编辑]
1910年代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北工場復原模型

在「臺北工場」成立前,鐵道車輛組裝、維修保養工作借用接收自清代臺北機器局之「臺北砲兵工場」北側廠房使用。1900年由鐵道部接收「臺北砲兵工場」後沿用北側廠房成立「臺北工場」,廠區內主要有7棟建物,陸續於廠區內空地興建5間左右的大、小型廠房,至1908年廠區主要建物有13棟[1]:55

1908年縱貫線鐵道通車,車輛維修業務增加,計畫於既有廠區之東側腹地擴增廠房,於1909年完成擴廠,新建「車輛修理工場」及「塗工場」(油漆工場)與遷車臺。其中「車輛修理工場」即今日的臺北市市定古蹟「臺北工場」。而後隨著鐵道事業逐年發展,廠區內多有增修建以配合業務擴增,但日漸周邊已無腹地擴建,受限於既有廠內空間使用逐漸趨於飽和,而於1934年遷至松山臺北新鐵道工場[2]:39,42-43

遷廠後於既有建築廠房,於1909年東擴的廠區因其南側於1918年開始為鐵道部辦公廳舍區,此區廠房則改作為鐵道部相關單位辦公使用。而西側廠區則陸續配合周邊既有的鐵道部宿舍群,拆除改建為鐵道部員工宿舍。戰後,鐵道部辦公廳舍區及宿舍區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接收使用,基本延續既有的使用機能[2]:66

古蹟建築特色與興修歷程

[编辑]

今日所稱的臺北市市定古蹟「臺北工場」,是日治時期臺北工場內的「車輛修理工場」,於1909年5月 22日開工、同年10月31日完工[2]:69。建築構造為英式砌法磚構,面寬約25.77公尺,進深約35公尺,南、北側有大型半圓山牆立面,東、西側為拱圈長廊,中央為廠房主要作業空間,寬達17.42公尺。屋頂設有太子樓高窗,為當時廠房建築常見之採光通風設計,鐵製桁架屋架亦為其重要價值特色,使用鐵軌組構,構造形式與清代臺北火車票房屋架構造型似類似,推測可能轉用自清代末期大型廠房屋架[1]:61-63

1934年遷廠至松山後,「車輛修理工場」改作為鐵道部監督課及運輸課辦公室,戰後則主要為臺灣鐵路管理局之禮堂使用[3]:88,時間在1949年6月正式使用,期間因此使用機能改變而有增設講臺及相關空間修繕工程,南側約於1950至1952年間增建入口玄關,高度約有2層樓高[1]:66-68

古蹟於2020年修復前,屋頂太子樓已拆除,南側半圓山牆亦拆除另砌,東、西兩側拱圈原有6組,結合遷車臺調配功能,可作為6輛車輛進出廠房使用,在1980年代初期因市民大道興建時而遭拆除北側2組拱圈,而成為現存樣貌[2]:71

古蹟指定及挪移工程

[编辑]

2005年「臺北工場」經指定並增列於臺北市市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之古蹟本體中[4]。2007年因「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廳舍、八角樓男廁、戰時指揮中心、工務室、電源室、食堂)」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另公告為國定古蹟[5],後於2010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修正臺北工場古蹟名稱為「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北工場)」[4]

配合機場捷運及台北捷運松山線北門站施工,2007年將臺北工場往東南方挪移30公尺,並於2012年挪回至現址,並設有保護鋼棚保護[6]。現址與原址仍有些許差異。2020年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主辦啟動古蹟修復工程,由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工程由松肯營造工程有限公司承攬[7]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黃俊銘. 臺北工場的建築歷史與鐵道部. 歷史記憶的真實:市定古蹟臺北工場遷移暨機械局考古挖掘工程研討會論文集. 2010-02. 
  2. ^ 2.0 2.1 2.2 2.3 2.4 黃, 俊銘; 俞, 怡萍; 吳, 梅瑛.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調查研究與再利用之規劃. 臺北: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0. ISBN 9789860223477. 
  3. ^ 黃, 士娟; 楊, 仁江; 林, 一宏. 古蹟探祕.解碼臺灣. 臺北: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09. ISBN 9789860200478. 
  4. ^ 4.0 4.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nchdb.boch.gov.tw.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5.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廳舍、八角樓男廁、戰時指揮中心、工務室、電源室、食堂).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23-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6. ^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6-12-27 [2023-02-23] (中文(繁體)). 
  7. ^ 直轄市定古蹟「臺北工場」修復工程施工前說明會.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0-11-19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2)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