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跳转到内容

邪神大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rch Enemy
2015年的Arch Enemy
乐队
英文名
Arch Enemy
音乐类型旋律死亡金屬
出道地点 瑞典·哈爾姆斯塔德
活跃年代1996年−至今
唱片公司Century Media
网站ArchEnemy.net
相关团体Armageddon, Candlemass, Carcass, Carnage, Dismember, Eucharist, In Flames, Liers in Wait, Opeth, Spiritual Beggars, Witchery, Megadeth
现任成员
Alissa White-Gluz
Michael Amott
Jeff Loomis
Sharlee D'Angelo
Daniel Erlandsson
已离开成员
請見 離任成員

邪神大敵(Arch Enemy)是一支瑞典旋律死亡金属樂團,1996年成立於瑞典哈爾姆斯塔德。最初是一支超級樂團,其創始成員來自於CarcassArmageddonCarnage英语Carnage (band)Mercyful fateSpiritual Beggars英语Spiritual BeggarsEucharist英语Eucharist (band)。由Carcass的吉他手Michael Amott英语Michael Amott和Carnage的主唱Johan Liiva英语Johan Liiva組建。截至2016年已經發行了9張錄音室專輯、1張復刻專輯、2張現場專輯、3張影像作品和3張迷你專輯。2000年Johan Liiva的主唱位置被替換為Angela Gossow英语Angela Gossow,2014年Angela Gossow辭去主唱改任樂團經紀人,由The Agonist英语The Agonist的創始者、加拿大籍的Alissa White-Gluz接任主唱。

歷史

[编辑]

組建、專輯《Black Earth》(1996- 1997年)

[编辑]

樂團是Michael Amott的心血結晶,他期望新樂團在特色上結合更多的旋律性、侵略性與技術性[1]。在此之前他曾是Carcass、Carnage及Spiritual Beggars等金屬樂團的成員,在他離開Carcass後便成立了Arch Enemy。與他一起擔任雙吉他手的是親弟弟Christopher Amott英语Christopher Amott,他是Armageddon的前成員。主唱是Carnage、Furbowl、Devourment樂團的前成員Johan Liiva。鼓手則是剛離開Eucharist的Daniel Erlandsson英语Daniel Erlandsson。四位成員都來自具有影響力的樂團,因此是一支超級樂團。

樂團的首張專輯名為《Black Earth英语Black Earth (Arch Enemy album)》,1996年初於Studio Fredman英语Studio Fredman錄製,年底由Wrong Again Records英语Regain Records發行,它在瑞典與日本取得不錯的銷售量[1],其主打歌曲〈Bury Me an Angel〉也成功登上MTV頻道輪播。這張專輯以一支完整的樂團的角度來說,更像是專研在技術性與吉他獨奏上的「個人專輯」,Michael Amott負責全部的詞曲創作,甚至自己擔任貝斯的錄音[1]Allmusic的樂評人Alex Henderson表示「《Black Earth》是一張大有可為的處女作,是瑞典樂團中令人難忘、更有整體性的作品」[2]

專輯《Stigmata》、《Burning Bridges》與Gossow的加入(1998- 2000年)

[编辑]

發行《Black Earth》後,Arch Enemy更換唱片公司,與Century Media Records英语Century Media Records簽約。1998年發行第二張專輯《Stigmata英语Stigmata (Arch Enemy album)》。為此,Martin Bengtsson英语Martin BengtssonPeter Wildoer英语Peter Wildoer支援貝斯與鼓的錄製。這張專輯獲得更廣泛的注意,知名度在歐美日益普及,這也是第一張Arch Enemy在全球發行的專輯[1]

1999年初,正式加入貝斯手Sharlee D'Angelo英语Sharlee D'Angelo,鼓手Daniel Erlandsson也以正式團員的身分回歸,基礎陣容抵定。同年5月,發行第三張專輯《Burning Bridges英语Burning Bridges (Arch Enemy album)》。10月,發行現場專輯《Burning Japan Live 1999英语Burning Japan Live 1999》。在替專輯《Burning Bridges》宣傳巡迴期間,貝斯手Sharlee D'Angelo被臨時換下兩次,首先由Dick Lövgren英语Dick LövgrenMeshuggah成員、前Armageddon成員)上陣,接著由Roger Nilsson英语Roger Nilsson(前Spiritual Beggars、FirebirdThe Quill英语The Quill成員)接力。《Burning Bridges》在前兩張的殘暴風格之上更加旋律化。

2000年11月,主唱Johan Liiva因沒有特色、爆發力不足、現場表演的水準較低,而被Michael Amott開除。Liiva的位置很快就被一個德國業餘記者,同時是死亡金屬主唱的Angela Gossow取代[1]

專輯《Wages of Sin》、《Anthems of Rebellion》(2001–2004年)

[编辑]

新任主唱Gossow加入錄製的第一張專輯是2001年發行的《Wages of Sin英语Wages of Sin》。同年12月,Arch Enemy參加「Japan's Beast Feast 2002日语BEAST FEAST」,與SlayerMotörhead同台演出。Arch Enemy的音樂因更換主唱而獲得急速昇華,2003年的美國巡迴門票銷售一空,知名度大幅提升,也有多家雜誌及媒體持續的報導[3]。Angela Gossow傑出的表現得到極大迴響,特別是在日本。她極具爆發力的低音嘶吼、演出狂暴的死亡金屬樂風,由女性完美掌握了男性支配的喉音技巧,衝撞了原本人們認為「重金屬是屬於男人專長」的觀念[1]。Gossow受注目的程度甚至超越了居領導地位的Amott兄弟[3]

2003年,與英國金屬製作人Andy Sneap英语Andy Sneap合作,發行第五張專輯《Anthems of Rebellion英语Anthems of Rebellion》,Gossow也包辦大部分歌詞寫作[3]。專輯也帶來一些創新,例如在〈End of the Line〉與〈Dehumanization〉中使用第二主唱來合音。2004年,發行迷你專輯《Dead Eyes See No Future英语Dead Eyes See No Future》,它包含了現場收音,以及ManowarMegadeth與Carcass的翻唱曲。同年6月,樂團與Edge of Spirit英语Edge of Spirit在日本展開巡迴演出[4]

專輯《Doomsday Machine》(2005- 2006年)

[编辑]

2005年7月,發行第六張專輯《Doomsday Machine英语Doomsday Machine (album)[1]。吉他手Christopher Amott為專注於個人生涯而離開樂團。此後巡迴的支援吉他手包括Gus G英语Gus GOzzy OsbourneFirewind英语Firewind成員)、Fredrik Åkesson英语Fredrik ÅkessonOpethTalisman英语Talisman (band)成員)[1]。2007年3月,Christopher在樂團錄製新專輯之前歸團[5]

專輯《Rise of the Tyrant》(2007- 2008年)

[编辑]
2008年的Arch Enemy

2007年9月,發行第七張專輯《Rise of the Tyrant英语Rise of the Tyrant》,是樂團成立以來銷量最好的作品,Angela Gossow稱此專輯是Arch Enemy最具有情感及技術性的專輯[1]。《Rise of the Tyrant》在告示牌200大專輯榜登上84名[6]

2007年8月起,樂團開始參與音樂節。2008年3月,在日本東京演出,並拍攝現場影像作品《Tyrants of the Rising Sun英语Tyrants of the Rising Sun》的內容[7]。同時也到了台灣演出[3]

專輯《The Root of All Evil》(2009- 2010年)

[编辑]
2009年在挪威搖滾音樂節英语Norway Rock Festival的Arch Enemy

2009年9月,發行復刻專輯《The Root of All Evil英语The Root of All Evil (album)[8]。由Angela Gossow重新詮釋前三張作品中的12首經典曲目[9][10]。同時,樂團展開了亞洲和紐澳的巡演。10月,到日本參加了亞洲最大金屬音樂節「LOUD PARK日语LOUD PARK」,接著也到韓國進行演出。

專輯《Khaos Legions》與Christopher第二次離開(2011- 2013年)

[编辑]
2011年的Arch Enemy

2011年6月,發行第八張專輯《Khaos Legions英语Khaos Legions[11]。《Khaos Legions》在告示牌200大專輯榜登上78名,刷新《Rise of the Tyrant》的紀錄[12]

2012年3月,Christopher在樂團的Facebook粉絲專頁上宣布第二次離開Arch Enemy,由Arsis英语ArsisNick Cordle西班牙语Nick Cordle代替他的位置[11]

Gossow辭去主唱、Alissa接任、專輯《War Eternal》(2014至今)

[编辑]
2015年的Arch Enemy

2014年3月17日,主唱Angela Gossow發表離團聲明,退居幕後、轉職為Arch Enemy的樂團經紀人,原因是她看不慣原經紀人過分剝削音樂人的收入[13]。主唱位置由加拿大樂團The Agonist的主唱Alissa White-Gluz接任[14]。Gossow表示「雖然很喜愛加入樂團的這段時光,但為了家人與其他因素而辭去主唱。Alissa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精湛的超級天才歌手,我一直認為她實至名歸,應該有大放異彩的機會 - 現在她得到它了,就像我2001年得到的機會。」[15]

同年6月,第九張專輯《War Eternal英语War Eternal》發行,整張專輯的音樂與一半以上的歌詞仍舊是由Michael Amott一手打造[14]

在2014年結束北美巡迴之旅時,加入才兩年的吉他手Nick Cordle宣布退出,Christopher暫時回到樂團支援剩餘的演出行程。稍後,原Nevermore英语Nevermore成員Jeff Loomis英语Jeff Loomis宣布接任吉他手的位置[14]

音樂特色

[编辑]

樂團普遍被歸類為旋律死亡金屬[16][17],並具有一部分死亡金屬前衛金屬交響金屬輾核的元素。作品特色著重在追求更多的旋律性、侵略性和技術性上。以女性主唱爆發力十足的殘暴死腔聞名。曲風十分具有攻擊性,大部分歌曲都帶有革命軍隊般的雄壯感。吉他Riff的音調狠辣,獨奏時而快速流暢、時而悠揚悲戚,也具有80年代金屬和弦編排的風格[3][1]

成員

[编辑]


現任成員

[编辑]

離任成員

[编辑]

支援樂手

[编辑]

音樂作品

[编辑]
錄音室專輯
現場專輯
迷你專輯
合輯
影像作品
單曲
收錄專輯 發表年份 曲名
Black Earth 1996 Bury Me an Angel
Burning Bridges 1999 The Immortal
Wages of Sin 2001 Ravenous
2002 Burning Angel
Anthems of Rebellion 2003 We Will Rise
2004 Dead Eyes See No Future
Doomsday Machine 2005 Nemesis
My Apocalypse
Taking Back My Soul
Rise Of The Tyrant 2007 Blood on Your Hands
Revolution Begins
2008 I Will Live Again
The Root of All Evil 2009 The Beast Of Man
Dark Insanity
Khaos Legions 2011 Yesterday Is Dead and Gone
Bloodstained Cross
2012 Under Black Flags We March
Cruelty Without Beauty
War Eternal 2014 War Eternal
As the Pages Burn
You Will Know My Name
No More Regrets
2015 Stolen Life
Will to Power 2017 The World is Yours
The Eagle Flies Alone
2018 Reason to Believe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美特拉音樂--樂團推薦-Arch Enemy (邪神大敵). Facebook. 美特拉音樂(Meteoramusic). 2011-03-03 [2016-09-13] (中文). 
  2. ^ Henderson, Alex. Review: Arch Enemy - Black Earth. Allmusic. All Media Guide. [201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1) (英语). 
  3. ^ 3.0 3.1 3.2 3.3 3.4 邪神大敵2008台北演唱會. 年代集團. 年代售票. [2016-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中文). 
  4. ^ ARCH ENEMY: Japanese Support Acts Announced. Blabbermouth.net. 2004-06-05 [200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6) (英语). 
  5. ^ Arch Enemy: Guitarist Christopher Amott Rejoins The Fold. Blabbermouth.net. 2007-03-22 [201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英语). 
  6. ^ ARCH ENEMY: 'Rise Of The Tyrant' First-Week Chart Positions Revealed. blabbermouth.net. 2007-10-05 [200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3) (英语). 
  7. ^ Arch Enemy's Audio Message for Japanese Fans. creativeman productions. 2008-03-05 [200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6) (英语). 
  8. ^ Merci Beaucoup, France and Luxembourg - Arch Enemy Tour Recap. Archenemy.net. 2007-03-16 [201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6) (英语). 
  9. ^ Popoff, Martin. Arch Enemy Plans To Re-Record Album Of Early Material, .... MetalUnderground.com. 2008-09-22 [201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英语). 
  10. ^ ARCH ENEMY: 'The Root Of All Evil' Coming This Fall. Blabbermouth.net. 2009-06-23 [201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1) (英语). 
  11. ^ 11.0 11.1 ARCH ENEMY To Enter Studio In December. Blabbermouth.net. 2009-09-28 [200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3) (英语). 
  12. ^ Arch Enemy Announces "Khaos Legions" First Week Chart Position. SMNnews.com. 2011-06-17 [201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英语). 
  13. ^ Ex-ARCH ENEMY Vocalist Angela Gossow Is Plotting A New Extreme Metal Band. Metal Injection. 2017-01-13 [201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英语). 
  14. ^ 14.0 14.1 14.2 Arch Enemy / War Eternal. 博客來. [2016-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中文). 
  15. ^ Angela Gossow Leaves Arch Enemy. Metal Hammer英语Metal Hammer. 2014-03-17 [2014-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5) (英语). 
  16. ^ Law, Sam. Kreator plus: Arch Enemy, Shining, Marty Friedman. Kerrang!. No. 1551. 17 January 2015: 50 (英语). Rejuvenated melo-death crew Arch Enemy bring the first metal punch tonight... 
  17. ^ Freeman, phil. Arch Enemy - The Root of All Evil. Allmusic. [2015-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