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跳转到内容

龍洞 (台灣)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龍洞岬
龍洞灣
龍洞攀岩場

龍洞臺灣話Nâ-tāng),是位於台灣東北部海濱的一個自然觀光景點,行政上隸屬於新北市貢寮區,面臨東海,目前由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早期文獻也寫作撈洞(臺灣話:Lâ-tāng),因其灣岸弧形有如蛟龍盤據而易為今名。

地形

[编辑]

具有龍洞岬、龍洞灣海域、以及整個東北角海岸風景區中出露最古老的岩石,和雄偉的海崖。其中龍洞岬是由砂岩所構成,龍洞灣則是頁岩砂頁岩在海浪的侵蝕下快速後退所形成的海灣;再兩者間鋪有步道供遊客行走、賞景。全區以龍洞隧道為界,分成龍洞灣公園與龍洞南口海洋公園兩個遊憩區,遊客除了可在此聽濤觀景、游泳、浮潛、生態觀察之外,尚能從事攀岩、健行等戶外休閒活動。發達的海蝕平臺,則是觀察綠藻、蜑螺海參蛇尾寄居蟹海兔等海濱生物以及珊瑚藻、海葵、藤壺的好地方。

地質

[编辑]

龍洞岬鄰近海岸岩石乃北部地區最古老的地層,沈積的時代約為3500萬年,佈滿堅硬四稜砂岩,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將海盆中的岩層推擠,隆起形成山脈。受到風化與侵蝕作用,形成了龍洞岬。[1]

歷史

[编辑]

台灣清治末期,撈洞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撈洞庄」,隸屬於三貂堡。該庄東邊臨海,南與澳底庄雞母嶺庄為鄰,西邊為燦光藔庄,西北邊為草山庄,北邊為鼻頭庄[2]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十二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二區改名「澳底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為「撈洞」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貢寮庄,大字下有「撈洞」、「蚊子坑」、「南勢坑」、「北勢坑」小字名[3]

戰後貢寮庄改制為貢寮鄉,隸屬於臺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2010年(民國99年)12月,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貢寮鄉改制為貢寮區,村改制為里。

交通

[编辑]

省道台2線即北部濱海公路,大致經過撈洞地區東部海岸地帶,往北轉西可至基隆、金山、石門、淡水等地,往南可至宜蘭縣的頭城、蘇澳等地。

學校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阿山的地科研究室《龍洞岬形成》. [2016-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5). 
  2.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3.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