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跳转到内容

谢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谢端(1279年—1340年),字敬德遂宁(今四川省遂宁市)人,[1]元朝文人,官至国子祭酒轻车都尉陈留郡文安[2]曾预修文宗明宗宁宗三朝实录,和历朝功臣列传,时人称谢端有史才。[3]

生平

[编辑]

南宋末年,四川一带的文人为了躲避战乱都逃往江陵,谢端的祖先也因此前往江陵定居。谢端年幼时聪慧过人,五、六岁时就会吟诗,十岁能作赋。二十岁时,和尚书宋本同从一师,谢端学理学,宋本学古文,二人又都在江陵授课,他们在文学方面齐名,当时号称“谢宋”。史杠担任荆南宣慰使时,数次邀约并以礼相待,把他们都推荐给姚燧,姚燧当时文章很出名所以很自负,眼界很高,他将自己的文章给谢端过目,谢端一读便指出姚燧其文用意,姚燧大为赞赏,于是打算推荐谢端为校官,但没得到答复。科举法实施后,谢端到河南行省应试,中举,但恰逢母亲去世所以没有参加会试。[4]

延祐五年(1318年),谢端中进士乙科。被任命为承事郎、潭州路湘阴州同知。一年后,入朝担任国子博士,迁任太常博士。后来有窃贼潜入太庙,偷走了第八室黄金主,谢端因此被罢官。谢端本是掌管司礼仪的官,并不是负责保管的官员,应该是无罪,但谢端不做任何争辩。不久谢端被任命为翰林修撰,又升任为待制,由于被选任为国子司业,所以也担任翰林直学士,官阶为太中大夫[5]

至顺元年(1330年)五月,谢端进呈《进实录表》。[6]

当初,元文宗奎章阁的时候,搜罗内外有才华的人们到奎章阁,元文宗曾对阿荣说当今文学之士,只还不认识谢端而已。不久,元文宗驾崩,没能来得及重用谢端。[7]

谢端与赵郡苏天爵同著《正统论》,内容争辩的正统。至元六年(1340年),谢端去世,享寿六十二岁。[8]

此山诗集

[编辑]

谢端的题跋,认为周权之诗能够流传,赞同袁桷欧阳玄等人对周权的诗的大力赞赏。[9]

家庭

[编辑]

妻子史氏,封陈留郡夫人,子谢搢,补国子员、石门丞。[10]

评价

[编辑]
  • 元史》:元世蜀士以文名者,曰虞集,而谢端其次云。《元史·谢端传
  • 姚燧:后二十年,若谢端者,岂易得哉!(今后的二十年,像谢端这样的能人,难求阿!)《元史·谢端传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元史·卷182》,出自宋濂元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元史/卷191》,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元史·谢端传》:谢端,字敬德,蜀之遂宁人。
  2. ^ 滋溪文稿·元故翰林直学士赠国子祭酒谥文安谢公神道碑铭
  3. ^ 元史·谢端传》:预修文宗、明宗、宁宗三朝实录,及累朝功臣列传,时称其有史才。
  4. ^ 元史·谢端传》:宋末,蜀士多避兵江陵,因家焉。端幼颖异,五六岁能吟诗,十岁能作赋。弱冠,与尚书宋本同师,明性理,为古文,又同教授江陵城中,以文学齐名,时号“谢宋”。史杠宣慰荆南,数加延礼,荐之姚燧,燧方以文章大名自负,少所许可,以所为文视端,端一读,即能指擿其用意所在,燧叹奖不已,语人:“后二十年,若谢端者,岂易得哉!”用荐者署校官,不报。科举法行,就试河南行省,中其举,以内艰不会试。
  5. ^ 元史·谢端传》:延祐五年,乃擢进士乙科。授承事郎、潭州路同知湘阴州事。岁满,入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盗入太庙,失第八室黄金主,坐罢去。端礼官,非典守,不当坐,亦不辨。寻除翰林修撰,升待制,以选为国子司业,遂为翰林直学士,阶太中大夫。
  6. ^ 国朝文类·卷第十六
  7. ^ 元史·谢端传》:初,文宗建奎章阁,搜罗中外才俊置其中,尝语阿荣曰:“当今文学之士,朕惟未识谢端。”亡何,文宗崩,竟不及用端。
  8. ^ 元史·谢端传》:端又与赵郡苏天爵同著《正统论》,辨金、宋正统甚悉,世多传之。至元六年卒,年六十二。
  9. ^ 此山诗集·卷十
  10. ^ 滋溪文稿·元故翰林直学士赠国子祭酒谥文安谢公神道碑铭》:元配陈留郡夫人史氏祔。子搢,补国子员,以公荫为石门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