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via proxy:   [ UP ]  
[Report a bug]   [Manage cookies]                
跳至內容

占城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占城越南語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於今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古國。根據中國古代史書的記載,占城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國號,之前的國號是林邑環王

歷史

[編輯]

第六王朝

[編輯]
占城國,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875年,占婆的中心北移至因陀羅地區因陀羅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在該地區建立了第六王朝,正式採用大乘佛教作為占婆的國教。據唐代人劉恂所著的《嶺表錄異》記載,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占城國進馴三頭」。在那時起,中國典籍以「占城」稱之[1]。隨著大乘佛教的國教地位再度被婆羅門教取代,占婆的文化中心從因陀羅補羅遷回到了美山。因陀羅跋摩二世之後,他姐夫的兒子闍耶僧伽跋摩一世即位。

第七王朝

[編輯]

檳榔部落訶羅跋摩建立第七王朝,其子因德漫在位時,944年至945年之間,真臘軍隊侵略了占城的古笪羅。約在950年左右,真臘人掠走了當地婆那加塔的女神雕像。961年,闍耶因陀羅跋摩一世(Jaya Indravaman I,中國史料稱之為釋利因陀盤)遣使向宋朝朝貢。968年越南丁部領建立丁朝,越南正式從中國獨立。979年,占城國王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Parameshvaravarman I,越南史料稱之為篦眉稅)率軍襲擊越南的首都華閭。但在華閭附近遭遇暴風,不得不班師回國。在黎桓篡奪丁朝的皇位之後,率軍入侵占城。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陣亡。越南管甲劉繼宗逃亡占城,國王因陀羅跋摩四世死後,劉繼宗自稱國王,被黎桓派養子攻滅。

第八王朝

[編輯]

占城人立因陀羅跋摩五世為王,建立第八王朝。約於1000年放棄了首都因陀羅補羅,南遷至毘闍耶毗闍耶跋摩訶黎跋摩二世毗建陀跋摩四世諸王向北宋朝貢,想要聯合北宋對抗越南。在1021年至1026年期間,占城遭受到越南的大規模軍事打擊。1044年,李太宗親征占城。越軍在五蒲江擊敗了占城軍隊,殺死國王乍斗,第八王朝滅亡。

第九王朝

[編輯]

闍耶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建立第九王朝以後,占城開始向越南朝貢。拔陀羅跋摩二世律陀羅跋摩三世(Rudravarman III,即越南史書中的制炬)兄弟先後繼立,並於1065年向越南貢獻犀牛。然而在1068年,律陀羅跋摩三世發兵攻打越南,希望奪回被越南佔領的因陀羅補羅地區。次年,越南輔國太尉李常傑率軍南征,攻破了毘闍耶,並在與真臘交界處俘虜了律陀羅跋摩三世,脅迫律陀羅跋摩三世割讓地哩、麻令、布政三州(即為現今越南的廣平省廣治省轄地)。隨即將律陀羅跋摩三世釋放歸國,占城大亂,第九王朝滅亡。

第十王朝

[編輯]

1074年,訶黎跋摩三世即位,建立,重建了美山寺廟,迎來了短暫的繁榮。次年,宋越熙寧戰爭爆發,訶黎跋摩三世支持宋朝,「遣蕃兵七千扼交賊要路。」訶黎跋摩三世在位期間開始與真臘發生戰爭。之後國王波羅摩菩提薩埵每年朝貢越南,但沒有和宋朝國交。1104年,訶黎跋摩三世的兒子闍耶因陀羅跋摩二世(Jaya Indravarman II,制麻那)曾在逃亡至占的越南皇子李覺的勸說下北伐越南,試圖收復被越南佔據的地哩、麻令、布政三州之地,但被李常傑擊敗。他和他侄子訶黎跋摩四世多次朝貢宋徽宗時的宋朝[2]

第十一王朝

[編輯]

闍耶因陀羅跋摩三世作為第十王朝的養子,建立第十一王朝。他沒有跟隨真臘入侵越南。1145年,真臘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趁機再度討伐占城,攻佔了毘闍耶,摧毀了美山寺廟。第十一王朝滅亡。

第十二王朝

[編輯]

律陀羅跋摩四世在占城南部的賓童龍重建占城國,即第十二王朝。真臘人試圖攻佔賓童龍,但隨即遭到失敗。賓童龍國王闍耶訶黎跋摩一世(Jaya Harivarman I)於1147年打敗了真臘人,自立為占城國王。闍耶訶黎跋摩一世隨後致力於鎮壓阿摩羅波胝和賓童龍地區的叛亂。其子闍耶訶黎跋摩二世繼立。1167年,闍耶因陀羅跋摩四世(Jaya Indravarman IV,即宋史中的鄒亞娜)登上占城的王位。

1170年與越南達成和解之後,闍耶因陀羅跋摩四世發兵入侵真臘。1177年,占城的船艦沿湄公河而上,攻破真臘首都耶輸陀羅補羅(今吳哥古蹟的一部分),殺死真臘國王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大肆擄掠。真臘王子闍耶跋摩七世即位,1181年將占城軍隊徹底逐出了真臘。1190年,闍耶因陀羅跋摩四世再度侵犯真臘,真臘擊退了占城的進攻,闍耶因陀羅跋摩四世被俘,並被押往真臘的首都吳哥

在征服占城之後,闍耶跋摩七世指定其妹夫因王子即位,稱蘇利耶闍耶跋摩,作為占城的傀儡國王,建立佛逝國。占城投降真臘的將軍蘇利耶跋摩於建立賓童龍即位,建立賓童龍國。占城人闍耶因陀羅跋摩五世取代蘇利耶闍耶跋摩,並與賓童龍國發生內戰。蘇利耶跋摩於1191年統一了占城,宣佈占城脫離真臘獨立。闍耶跋摩七世多次發兵討伐占城,最終在1203年再次佔領占城,將占城直接併入真臘。1220年,闍耶訶黎跋摩二世的兒子闍耶波羅密首羅跋摩二世(Jaya Paramesvaravarman II)擊敗真臘,恢復了占城國。其後真臘和暹羅對立,與占城的關係緩解。闍耶波羅密首羅跋摩二世的弟弟闍耶因陀羅跋摩六世被外甥因陀羅跋摩六世殺害。

1282年,占城國王因陀羅跋摩六世遣使赴元朝朝貢,元朝皇帝忽必烈因此設置「荊湖占城行中書省」,以畏兀兒人阿里海牙為該行省的平章政事,將占城名義上置於管轄元朝之下[3]。同年元朝以出使暹羅的元朝人被因陀羅跋摩六世的王子闍耶僧伽跋摩(Jayasimhavarman III,《元史》作補的,《大越史記全書》作制旻)扣留的名義,命阿里海牙攻打占城。因陀羅跋摩六世(《元史》作孛由補剌者吾)逃奔山中,遣使求和。元朝同意了占城的求和,撤離占城。占城在元朝撤軍後殺死了元朝赴暹羅的使者,元朝再度出兵占城,借道於越南,被越南太上皇陳聖宗拒絕,元越戰爭爆發。越南皇帝陳英宗於1306年將自己的妹妹玄珍公主嫁給了闍耶僧伽跋摩三世,試圖以婚姻關係聯合占城牽制元朝。作為聘禮,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將烏、里二州(今廣平省廣治省承天順化省)劃歸越南管轄。越南陳朝將此二州更名為順州和化州。這就是現在「順化」地名的由來。

闍耶僧伽跋摩三世病逝後,陳英宗沒有讓玄珍公主遵照婆羅門教習俗投火殉死,派陳克終將玄珍公主迎回了越南。占城新王闍耶僧伽跋摩四世(Jayasimhavarman IV,制至)因此多次發兵北伐越南,試圖奪回烏、里二州。但1312年被越南打敗,闍耶僧伽跋摩四世被俘。陳英宗立制能為傀儡國王,此後,占城無異於越南的一個省。越南又於1318年擊敗反叛的制能,第十二王朝終於滅亡。

第十三王朝

[編輯]

越南改立制阿難為傀儡國王,但制阿難聯絡元朝抵制越南。他的女婿茶和布底在他死後篡奪了王位。阿答阿者(《大越史記全書》作制蓬峩)約於1360年左右登上了占城的王位。他乘越南陳朝衰弱之時不斷對外用兵,試圖收復所有被越南侵佔的占城土地。1377年年初,制蓬峩誘敵深入,在屍耐港大敗越軍,擊斃陳睿宗。隨後乘勝北伐,三次攻陷昇龍。1390年,制蓬峩在海潮江(在今越南太平省興安省境內)附近水域探查越軍情況時遇伏擊身亡。

第十四王朝

[編輯]

制蓬峩的部將羅皚(閣勝)建立第十四王朝,亦是占城最後一次強盛的時期,多次發兵騷擾越占邊境,越軍無法防禦。1402年,越南在太上皇胡季犛的指揮下,攻陷了占城首都。占城國王闍耶僧伽跋摩五世(Jayasimhavarman V,占巴的賴)遣使多次向明朝求救。1407年,明成祖朱能張輔討伐越南胡朝。闍耶僧伽跋摩五世也率占軍北伐,奪回了被越南所侵佔的土地。越南已被明朝所滅,闍耶僧伽跋摩五世轉而攻打西鄰真臘,占城和暹羅的進攻最終導致了真臘首都吳哥的廢棄。

越南人黎利於1428年建立後黎朝,脫離明朝統治重新獨立,開始對占城的軍事報復。1446年,後黎朝大臣鄭可率軍伐占,攻陷毘闍耶,俘其王麥闍毘闍耶(Maija Vijaya,摩訶賁該)而歸。明英宗要求越南釋放占城國王[4]。次年,占城王族摩訶貴來驅逐了越南人,奪回了毘闍耶。摩訶貴來被弟弟摩訶貴由廢黜,摩訶貴由是第十四王朝最後一王。

第十五王朝

[編輯]

摩訶貴由被摩訶槃羅悅弒殺,摩訶槃羅悅建立第十五王朝。1470年,越南黎聖宗親自率軍攻打占城。占城國王槃羅茶全(Pau Kubah)向真臘求救,真臘不發兵救援。越軍三月初一攻破闍槃(毘闍耶),俘虜槃羅茶全及其臣民三萬餘人。四月槃羅茶全病死軍中,黎聖宗將其斬首號令船頭,焚毀其屍體投棄於江中。此後,毘闍耶被越南佔領。槃羅茶全之弟槃羅茶悅逃入山中繼續抗越,被越南攻滅。越南人立占城王族齋亞麻弗菴於賓童龍為傀儡國王,建立賓童龍占城國。占城的大部分領土併入越南的版圖。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新五代史》卷七十四·四夷附錄第三
  2. ^ 宋史》卷四百八十九·列傳第二百四十八·外國五·占城
  3. ^ 元史》卷二百一十·列傳第九十七·外夷三·占城
  4. ^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列傳第二百十二·外國五·占城 賓童龍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占城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五代史·卷138》,出自薛居正舊五代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五代史·卷74》,出自歐陽修新五代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489》,出自脫脫宋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210》,出自宋濂元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出自《明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元史/卷253》,出自柯劭忞新元史